古隆中武候祠

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陽城以西,屬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輿地誌》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中國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躬耕居住於此,使之富有盛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隆中武侯祠
  • 地理位置:湖北省襄陽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武侯祠
基本信息,歷史信息,擴展閱讀,

基本信息

古隆中歷史悠久,它始建於東漢至晉,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文物風景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亮故居、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橋、六角井、觀星台等。

歷史信息

明弘治二年(1498年)襄簡王朱見淑看中隆中山的風水,為借“臥龍”之地氣,將諸葛亮故宅改建為自己的陵墓。此後,明嘉靖、萬曆和清康熙年間又多次重修,形成現在的十二景:武侯祠、三顧堂、草廬碑、野雲庵(臥龍深處)、抱膝亭、抱膝石、六角井、小虹橋、躬耕田、梁父岩、半月溪、老龍洞和“古隆中”石牌坊等。“古隆中”牌坊,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坐西朝東,四柱三門仿木結構牌樓式,中門寬2.7米,側門寬1.94米,中樓高7.5米,次樓高5.56米,柱前後有抱鼓石,中坊正、負面分別陰刻“古隆中”、“三代下一人”,柱各陰刻對聯一副,側門坊正面分別陰刻“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周圍浮雕著隆中訪賢故事。武侯祠為襄陽“古隆中”的主要建築。始建於明嘉靖年問,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中軸對稱布局,三進院落。有前殿、中殿、正殿,分別面闊三間10.9米、11.5米、12.15米,進深三間7.8米、6.66米、8.23米。均為單檐硬山灰抬梁式構架。殿與殿之間有廊廡,面闊三間12.1米,進深二問4.95米,卷棚頂穿斗式構架,封火山牆。前殿外立面為四柱三問重樓牌坊式造型,額匾書“漢諸葛丞相武侯祠”。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擴展閱讀

在後人心目中,諸葛亮智慧的化身,更是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都紛紛為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紀念地太多,就難以分辨真假。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生過不少爭議。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臥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正宗”之爭最為有名。 兩地的武侯祠,歷史都很悠久。隆中的建於晉代,保留著古樸的風貌;南陽的建於唐代,更顯得宏大堂皇;兩地都以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為武侯祠的正宗而爭。為此,還打不少筆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對》之“隆中”為證,“南陽派”以《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為證,爭得不亦樂乎。直到清代鹹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知府時,這場爭論更達到了高潮。南陽人認為:襄陽人來南陽做知府,可要處事公平,不能向著家鄉,將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給襄陽,否則叫他這個知府坐不穩。襄陽人認為,既然是家鄉人到南陽為官,一定要為家鄉人伸張正義,將古隆中的武侯祠判為正宗,否則不要他回家鄉。兩邊互不相讓,要等顧知府表態。顧嘉衡聽了雙方的意見,沒有立即表態,請大家下堂休息,說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雙方又來到府衙,等顧知府的評判,只見顧嘉衡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此聯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襄陽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 那么,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只要了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於是諸葛亮便稱自己“躬耕於南陽”。明代以後,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南陽又分屬湖北、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