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里鎮(古里(江蘇省常熟市下屬鎮))

古里鎮(江蘇省常熟市下屬鎮)

古里(江蘇省常熟市下屬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里鎮隸屬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位於常熟市東郊。距常熟市區5公里,204國道貫穿其中,臨近上海、蘇州、無錫、長江,蘇嘉杭高速公路常熟東互通就位於古里,下轄2個辦事處,17個行政村(社區),青墩塘和白茆塘航道橫貫古里鎮,水陸交通便捷。

2009年,古里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0.2億元,財政總收入1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58%、1%、3.9%。

古里鎮主要景點有清代四大藏書樓之一的“鐵琴銅劍樓”。“白茆山歌”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中獲最高榮譽“金穗獎”。

古里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衛生鎮,先後獲得了中國羽絨服裝名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榮譽稱號。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里鎮
  • 外文名稱:Gul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
  • 下轄地區:轄2個辦事處,1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江蘇省常熟市文學街72號
  • 電話區號:0512
  • 郵政區碼:215500
  • 地理位置:江蘇省常熟市東郊
  • 面積:97.5平方公里
  • 人口:10.1萬人(截至2014年)
  • 方言吳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瞿氏鐵琴銅劍樓
  • 車牌代碼:蘇EC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土壤,氣候,自然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城鎮,醫療衛生,歷史文化,歷史建築,民間藝術,榮譽成就,

建置沿革

唐代,古里鎮境域屬開元,思政部。
南宋,古里境域屬開元鄉第26部德仁里,思政鄉27部道義里及部分雙鳳鄉32部集賢里和積善鄉44部清村里。
元代,古里境域隸屬未變。
明初,古里境內轄5個區。
清代中葉古里境域屬5個部。
民國十八年(1929),古里屬古蘇鄉。
1949年4月,常熟解放後,全縣分建7個區。古里分屬唐市區、梅李區。
1950年3月,常熟縣、市人民政府調整了區和鄉鎮的設定。縣境劃分為14個區,轄218個鄉。古里境內分屬古蘇區,梅李區,唐市區。1956年,常熟縣、市的行政區劃作了較大的更動和調整。全縣改劃為8個區,古里分屬古里,支塘兩區。 1957年9月,縣實行撤區並鄉,全縣劃為44個大鄉。古里境域屬古里、白茆、淼泉3鄉。
1958年9月,全縣以鄉建社,到同年11月,全縣共建40個人民公社,古里境內分別建立3個人民公社:古里人民公社、淼泉人民公社、和平(後改稱白茆)人民公社。
1983年3月起,實行公社改鄉制,鄉以下大隊改稱行政村,小隊改稱村民小組,至1985年末,全市設有兩鎮、一場、32個鄉,古里境內設:古里鄉,淼泉鄉,白茆鄉。
1992年12月全市實行撤鄉建鎮,成立鎮人民政府,境內分別設古里鎮、淼泉鎮、白茆鎮。
2003年2月,古里、淼泉兩鎮實行區劃調整,合併成為新的古里鎮。
2003年10月,古里、白茆兩鎮實行區劃調整,合併成古里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古里鎮下轄2個街道,17個行政村(社區),分別是:新橋村、高長村、雙港社區(村)、湖東村、小康村、琴東村蘇家尖村、下甲村、吳莊村、陳塘村、淼泉社區、紫芙社區、康博村、紫霞村、芙蓉村、塢丘村、聯涇村、李市村。政府駐地:江蘇省常熟市古里鎮文學街7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古里鎮位於常熟市虞山鎮東郊,東接白茆鎮芙蓉村,南鄰唐市鎮儒浜村,北與淼泉鎮、梅李鎮接壤。距常熟港和蘇通大橋10公里。204國道橫穿古里鎮區。全鎮面積97.55平方千米。

水文

白茆塘、青墩塘、蘇家滃、白漁滃等4條主河東西向穿越古里境內。白古河、清水港、雉浦江、珍門涇、小陸涇南北流經古里境內。東西橫向,南北縱向,形成河道交叉,水上交通發達。水域面積5050畝。

土壤

古里鎮系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土壤受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為因素作用,綜合演變而成。耕地面積44715畝,白茆塘一帶的土壤母質為長江沖積物;湖東、珠涇、北滃、南滃、大滃為粉沙底烏鬆土和烏柵土;204國道以北的琴東、葑涇、復興、清水江為烏柵土和烏黃泥土;雙港、元通、新橋為烏柵土和粉沙底烏鬆土。根據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記載,共有烏沙土、烏鬆土、烏柵土、烏黃泥土、烏泥土、粉沙底烏鬆土,河田土等7種土種。

氣候

古里鎮處於亞熱帶北部,屬海洋性氣候,又處中緯度地區,一年四季,氣溫差異較大,年平均溫度15.4℃,年平均日照為2187.3小時,日照百分率以8月最高,可達64%,平均年降水量為1093.04毫米,古里地區屬季風區,冬季多偏北或西北風,有時東北風;夏季多西南風或東南風;春秋兩季則東南風與西北風交替出現,年無霜期230天左右,有霜日約40~50天。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古里鎮故野生魚類較多,如黑魚、鯉魚、鯽魚、鱖魚、黃尚魚、鱉鰷魚、土婆魚等將近二十種魚類,還有黃鱔和泥鰍。

植物資源

古里境內農村的宅基邊、田邊、路邊和河邊及河中,生長著幾十種野生雜草。生長在宅基邊、田邊、路邊的有∶車前子(打官司草)、益母草地丁草馬蘭頭金錢草茅根蒲公英、野菊花、蛇莓等二十餘種草。河邊有∶水牛筋草、野茭白、水花生、鴨舌草。河裡生長的有∶青浮萍、水葫蘆、水百腳草、扁只葦草、水蓬頭草、烏令碰草。田內生長的害草有∶看麥娘(青草)、鵝屯草、野慈菇、旱稗等。
古里境內以落葉樹為主,也有常綠樹。落葉樹有∶榆樹、槐樹、桑樹、柞樹、梧桐樹、刺槐樹、水杉樹、銀杏樹等十餘種樹木品種。常綠樹有∶冬青樹、松樹、柏樹、香樟樹、棕櫚樹。花果樹有∶桂花樹、廣玉蘭、白玉蘭、臘梅花樹、梨樹等十種左右的樹木品種。

人口民族

1996年,全鎮人口3.1萬人,2003年,全鎮人口7.41萬人;2007年,全鎮人口108871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古里鎮人口11.72萬人。2011年末,人口6.58萬人。2014年,全鎮總人口為10.1萬人。

交通

古里鎮擁有3個高速公路道口,東至上海僅距80千米,北接常熟港15千米、太倉港30千米,南鄰蘇州40千米,西靠常熟市區僅5千米。蘇嘉杭高速公路204國道在鎮中心區域交匯,並形成互通;建設中的常昆高速又經過該鎮;錫太一級公路和蘇嘉杭高速公路複線又在鎮域交匯;繞城一級公路和通港二通道公路穿鎮而過;一級航道白茆塘及環城河航道橫貫全境。

經濟

綜述

2008年古里鎮實現生產總值77.37億元,工業總產值260.23億元,銷售收入240.33億元,財政總收入達10.1億元,與虞山鎮、常熟經濟開發區一起成為全市三大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的經濟板塊。
200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0.2億元,財政總收入1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58%、1%、3.9%。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5.4億元,同比增長21.55%,服務業稅收1億元,服務業占全鎮GDP的比重從16%上升到17%。

第一產業

2009年全鎮種植小麥3.1萬畝,油菜8700畝,水稻4.05萬畝,畝產分別達325公斤、175公斤、608公斤,全鎮新增無公害農產品1隻,綠色食品1隻,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個。網栽水稻面積逐步擴大。投入2600多萬元,用於蘇州市常熟現代農業示範區(塢丘)基地建設,全鎮流轉水稻種植面積達1.5萬畝,共調整一般農田82畝,基本農田946畝,建設預留地1078畝,整合利用土地資源450多畝,退水還稻270畝,置換取得指標206畝。

第二產業

古里鎮擁有工業企業400多家,並形成了以針織輕紡、印染為主的產業特色,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億元,工業總產值20.5億元,利稅總額1億元。
2009年實現共完成工業總產值280億元,銷售收入267億元,利稅20.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銷售、利稅占比分別達到90.19%、92.1%、90.99%。新增超億元企業2家,超5000萬元企業5家,超1000萬元企業15家,規模企業總數達210家。

第三產業

2009年,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5.4億元,同比增長21.55%,服務業稅收1億元,服務業占全鎮GDP的比重從16%上升到17%。2014年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平穩加速,1-6月累計總投入28.8億元,增長16.5%,其中生產性服務業總投入22.83億元,增長27.2%。服務業一般預算收入6.88億元,增長28.8%,占到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32.3%,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5.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加快增長,旅客運輸量、貨物運輸量實現2054萬人和749萬噸,分別增長21.3%和39.7%;郵政、電信業務總收入分別達0.66億元和5.95億元,增長12.5%和14.3%。山水名城魅力無限,旅遊產業方興未艾。上半年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39.48億元,驟增57.5%;接待旅遊人數540.84萬人,增長35.9%;其中境外遊客21961人,增長20.6%。

社會事業

科技

2009年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申報國家火炬計畫3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隻,省科技計畫項目2項,重新認定了強盛化工、佳發化學、高事達光電、飛奧壓力等省高新企業4家,申報省自主創新產品和省高新產品15隻,已認定10隻,申請專利710件,高新企業貢獻份額達12%。

教育

古里鎮成職教中心校在校班23個,在校生900多名,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古里鎮重點加強了對農村剩餘勞力和失地農民在新型產業、重點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培訓教育,年培訓量超5000人次。古里鎮農民和職工培訓率分別達到25%和47%。
2009年全鎮6所中國小、3所幼稚園實現蘇州市綠色學校“滿堂紅”。

文化

集鎮設有中學、國小、中心幼稚園、文化中心、頤養院等配套基礎設施,通過創建國家衛生鎮,使古里鎮的環境有了質的飛躍,並先後獲得“蘇州市有線電視鎮”、“江蘇省教育現代化鄉鎮”、“國家衛生鎮”等稱號。
2009年組織參加慶祝建國60周年“萬人歌會”活動,舉辦了“愛祖國、愛家鄉”書畫作品展,開展了第二屆新市民法制宣傳月活動,《陸瑞英民間故事歌謠集》獲“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學作品獎”,舉辦了中國藏書文化學術研討會和“傳承藏書精神,營造書香古里”系列活動,出刊了《古里仁風》文藝期刊,開展了白茆、海門山歌兩地交流會。

城鎮

康博苑建成省級村鎮文明住宅小區:為大力營造優美和諧的人居環境,康博村從1999年開始,投入億元資金,規劃建設占地面積約23.4公頃的康博苑農民住宅小區。已建成農民別墅326幢,占到全村農戶的81%。區內建有全市第一個村級生活污水處理站和全市最大規模的秸稈氣化站,安裝了120盞路燈,道路全部高標準硬化,綠化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0%。小區規範物業管理,組織機構、生活服務和文化娛樂設施齊全,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好家庭評比、文明戶創建以及群防群治、文體娛樂活動,大力倡導並自覺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專家組在走村入戶,實地對康博苑進行察看後,對康博苑高標準建設文明住宅小區給予高度評價,稱之為在江蘇省省已經建成的35個村鎮文明住宅小區中戶數最多,是全省創建江蘇省村鎮文明住宅小區的典範。
古里鎮(古里(江蘇省常熟市下屬鎮))

醫療衛生

古里鎮於2013年4月3日成立紅十字會後,將在各村、街道、社區與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明確專門的紅十字工作負責人,積極開展各種培訓和學習。積極發揮紅十字會作用,多途徑、多渠道開展關愛弱勢群體、幫扶困難民眾、應急救護、社會救助等一系列社會公益活動,並深入細緻地在助農、助學、助醫、助困等方面開展工作。

歷史文化

歷史建築

瞿氏鐵琴銅劍樓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清代四大藏書樓之一,位於古里集鎮中心,建於1796年的清代嘉慶年間。創始人瞿紹基。瞿氏歷經五代,酷愛藏書,通過多方搜羅,廣尋博採,所藏珍本、善本書籍10多萬冊。與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浙江歸安陸氏“皕宋樓”、浙江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為全國四大藏書樓,有“南瞿北楊”之稱。戰爭年代,為使藏書免遭劫難,瞿氏家屬冒著生命危險,先後多次將書籍進行轉移和分散秘藏,躲避清軍和日寇搶掠。新中國成立後,瞿氏後代把所藏書籍全部獻給了國家,使這些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財富。在日本侵華時期和文化大革命中,鐵琴銅劍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使這幢樓恢複本來面貌,永葆青春,江蘇省、常熟市和當地鎮政府已多次對該樓進行維修,並於1991年建成紀念館對外開放。周和平饒有興趣地參觀了樓內的展品、版面和實物,詳細了解了瞿氏覓書、藏書、護書的經歷。
鐵琴銅劍樓鐵琴銅劍樓

民間藝術

白茆山歌《三吆三甩》獲得金獎:長三角地區“嘴上功夫”民間藝術節邀請賽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鎮江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主辦,共有來自上海、鎮江、常州、無錫、揚州、舟山嘉善泰州等地區選派的16個參賽隊參賽。原汁原味的《三吆三甩》在白茆山歌中流傳最長,難度最大,是長三角地區最著名的山歌演唱形式。作為蘇州市唯一的代表隊,沈建華王淑英、呂杏英、李玉娥、徐雪元五位山歌演唱者採用分聲部演唱方法,由王淑英領唱,四人合唱了《三吆三甩》。

榮譽成就

榮獲了“中國羽絨服裝·針織名鎮”、蘇州市園林小城鎮、“中國針紡織市場產業基地”和“全國紡織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單位”稱號,波司登品牌入選代表中國企業形象的“國家名片”,高德康總裁榮獲第三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榮譽稱號。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