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蜴甲龍

古蜴甲龍

古蜴甲龍(學名Palaeoscincus)又名古伊犁龍,意為“古代的石龍子”,是甲龍下目的可疑恐龍,其化石只有從蒙大拿州上白堊紀坎帕階中期的朱迪斯河組發現的牙齒。就像其他也是由約瑟夫·萊迪(Joseph Leidy)所命名的屬,如恐齒龍強龍糙齒龍,古蜴甲龍包含了所有現今古生物學家摒棄的物種。由於在早期廣泛的使用,它也較為知名,一般會被描繪成有像埃德蒙頓甲龍的裝甲及甲龍下目的尾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蜴甲龍
  • 外文名:Palaeoscincus
  • 別稱:古伊犁龍
  • 含義:古代的石龍子
  • 學科:生物工程
簡介,物種,分類,科學分類,化石發現,

簡介

古蜴甲龍 Palaeoscincus晚白堊世披甲食草恐龍的屬。靠特別結實的骨甲保護,體重可達3.5噸的粗壯動物,外表相當笨拙。牙齒不發育,腦子很小而且原始。

物種

多年來古蜴甲龍已有6個物種,包括了:
1.P. costatus模式種,是一顆牙齒
2.非洲古蜴甲龍(P. africanus):顎骨部份,從南非的晚侏羅紀提通階至下白堊紀凡藍今階的Kirkwood組發現。現時它被認為是屬於劍龍下目似花君龍P. asper:可疑的牙齒,從加拿大艾伯塔省上白堊紀坎帕階末期的恐龍公園地層發現,現時被指是屬於包頭龍
3.寬牙古蜴甲龍(P. latus):是從懷俄明州上白堊紀麥斯特里希特階末期的蘭斯組發現,也是只有一顆牙齒,現時被認為是來自厚頭龍下目
4.P. magoder:可疑名稱,只曾在一個動物群名單中出現。
5.粗齒古蜴甲龍(P. rugosidens):最廣為人知,包含了一個頭顱骨及部份骨骼,從蒙大拿州坎帕階末期的雙麥迪遜組發現,現時更名為粗齒埃德蒙頓甲龍(Edmontonia rugosidens)。此屬的重組多是以它來描繪的。

分類

古伊犁龍被認為是不明確的甲龍下目,或可能是不明確的結節龍科

科學分類


界:動物
門:脊索動物門
綱:蜥形綱
總目:恐龍總目
目:鳥臀目
亞目:裝甲亞目
下目:甲龍下目
科:結節龍科
屬:古蜴甲龍屬
化石時期:上白堊紀

化石發現

在南非開普省的一個小鎮外,幾個英國人正在指揮一群黑人勞工修建新的道路,雖然帶著寬邊帽,可汗水還是把他們的襯衫浸出一片片陰影。突然,一個黑人叫了一聲並高高地舉起了手,他的手裡拿著一塊石頭。工程師安德魯·貝恩趕忙把石頭拿在手裡,在陽光下細細地端詳,這不是簡單的石頭,而是某種動物的頭骨,貝恩斷定。
1912年,羅伯特·布魯姆在研究歐文曾經歸類於花君龍的那些在南非發現的古生物化石時發現,花君龍並不是恐龍,而是一種無孔亞綱鋸齒龍科的一屬爬行動物,它們生存於二疊紀時期的南非、坦尚尼亞、俄羅斯北部,分布面積非常廣。化石中表現出來的特徵包括頭顱骨很小,頰骨像其他鋸齒龍科般,沒有尖刺,特別是牙齒像一朵盛開的小花一般,這正是其命名的原因。花君龍體長1.2~1.5米,體重約100千克,大小和狗差不多。
而羅伯特·布魯姆發現,安德魯·貝恩發現的化石和那些花君龍不一樣,它代表了一種未被認識的恐龍。於是,他將其敘述為古蜴甲龍的一種。直到1929年,佛蘭絲·諾普喬等重新研究了這塊化石,並將其命名為似花君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