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村明清時為鎮,是洪洞通往晉東南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要地。古時常設關卡巡邏,故名“古邏”,後簡化為“古羅”。
古羅村距離曲亭鎮區15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兩千餘人。古羅村位於洪洞縣東南部,距縣城25千米。309國道臨(汾)安(澤)公路,以及在建的青蘭高速(長臨段)橫穿境內。全村現住人口兩千餘人,村界狀若鳳凰,村中有留存至今的水泊兩個,村中人稱為“泊池”,水泊旁有百年老槐樹一顆。
村中於2012年5月實現自來水全覆蓋。村西有洪洞縣水利部門主管的古羅集中供水管理站,但與古羅村供水無任何關聯。村中現存一古井,仍在使用中,造福當地逾百年之久,傳為古時村中一大戶捐錢鑿挖而成。
村中有近兩百人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傳入史略不詳,傳最早信教為高姓村民。民國年間在村中建有教堂一座,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拆除。村中現新建天主教堂一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羅村
- 別名:古邏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洪洞縣
- 電話區號:0357
- 郵政區碼:041608
- 地理位置:洪洞縣東南部
- 人口:2000
- 方言:中原官話汾河片區
- 車牌代碼:晉L
- 行政代碼:141024102216
- 長途區號:0758
- 車牌號碼:粵H
自然環境及農業,歷史沿革,村名來歷,人物,
自然環境及農業
古羅村地處汾河谷地臨汾盆地東端低山丘陵區剝蝕地形,典型黃土地貌的溝梁塬峁發育完整,溝谷縱橫高差大,塬頂最高海拔在850米以上。標高600米-900米,山頂渾圓,高台地波狀起伏,溶谷到處可見。溝谷呈樹枝狀遍布大溝谷兩側。地下水位深,地面植被稀疏緩,坡垣面多闢為梯田狀旱地,雨季來臨水土流失嚴重。地質上屬華北台塊山西斷背斜臨汾斷層東部過渡區。土壤主要為黃土,底層為褐土。年積溫4000℃以上;年降水量540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盛行風:冬季西北風,夏季偏南風。冬夏季節因地形起伏,山谷風發育。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暴雨、冰雹、霜凍、風雹。村南3.5公里處有曲亭河,村人稱“大河”。
洪洞縣古羅村
農作物種植:夏糧主要有冬小麥,秋糧主要有玉米、高粱及穀子、黍子、豆類及薯類等各類雜糧。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和油菜、向日葵、芝麻、蓖麻、花生等油料作物。天然植被無,林木主要有榆、楸、槐、椿、桐、柳、楊、桑以及杏、桃、梨、核桃、棗、柿子、花椒等果木。曾建有核桃基地和棗樹基地。溝谷內坡度較大區域及溝底有灌叢。主要有禾本科的牡羊草,豆科的米口袋、山豌豆、胡枝子,莎草科的蒿草、羊鬍子等。灌叢陽坡主要分布著葫刺、酸棗等,伴生有荊條、茹茹木,草本仍以蒿類為主伴生有野苜蓿、尖子草、沙棘、虎榛子、木瓜等。主要產出的藥材有山沙參、柴胡、毛知母、遠志(細細根)、地榆、野酸棗、地膚子、益母草、杏仁、桃仁。
河流
曲亭河構成了古羅村南部的自然界線。曲亭河,上游叫蔡子河,是汾河的一級支流,古稱小河。發源於古縣南陳香村。在古羅黃鼠莊入境,流經曲亭、淹底、甘亭3個鄉鎮、15個村莊,於甘亭鎮羊獬村入汾,全程45公里(境內30公里),砂土泥質河床,糙率0.07,河床穩定,平均寬35米,流域面積181.25平方公里。由於集雨面積較大,每年都有13次左右的洪水。
據曲亭水庫記載:最大洪峰量156立方米/秒,清水流量O.2立方米/秒。曲亭澗河年平均徑流量822萬立方米,最大徑流量2285萬立方米,最小徑流量316萬立方米,是洪洞縣南垣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水源。
曲亭河構成了古羅村南部的自然界線。曲亭河,上游叫蔡子河,是汾河的一級支流,古稱小河。發源於古縣南陳香村。在古羅黃鼠莊入境,流經曲亭、淹底、甘亭3個鄉鎮、15個村莊,於甘亭鎮羊獬村入汾,全程45公里(境內30公里),砂土泥質河床,糙率0.07,河床穩定,平均寬35米,流域面積181.25平方公里。由於集雨面積較大,每年都有13次左右的洪水。
據曲亭水庫記載:最大洪峰量156立方米/秒,清水流量O.2立方米/秒。曲亭澗河年平均徑流量822萬立方米,最大徑流量2285萬立方米,最小徑流量316萬立方米,是洪洞縣南垣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水源。
歷史沿革
該村明時為原洪洞縣五鎮之一,1961年置古邏公社,1984年置古邏鄉。原古邏鄉轄古邏、南柏、北柏、五龍莊、韓略、西韓略、吉家垣、李家垣、青樹瀹、沙掌、上寨、三嶺、上峪、下峪、泉子掌、韓羅堰、西山17個行政村。在2001年之後,正式取消古羅鄉行政編制,併入曲亭鎮。
村名來歷
1987年出版的《洪洞縣地名錄》記載,古邏村委會轄古邏,古邏溝,大麥溝,南溝,秦南窪,桃樹溝,顛辿溝,陳南廟等八個自然村。各地名來歷及1987年時耕地人口數如下:古邏村委會,截止2001年以前是原古邏鄉鄉政府所在地,耕地4 376畝,1 284口人,轄8個自然村,以農為主。村委會駐古邏。據民國六年版《洪洞縣誌》記載為明時為洪洞縣僅有的五個鎮之一。唐時村內始建有洪教寺。
① 古邏,地處丘陵,耕地2 816畝,1 090口人。該村在明清時為,是洪洞通往晉東南的交通要道,也是軍事要地。古時常設關卡巡邏,故名古邏。
②古邏溝,地處丘陵,耕地20畝,5口人。位於古邏村西的一條小溝內,故名古邏溝。
③大麥溝,地處丘陵,耕地50畝,15口人。該莊原是古邏村的地片名。因土質宜種大麥,顆粒大、產量高,故名大麥溝。
④南溝,地處丘陵,耕地300畝,10口人。該莊在古邏村南的溝里,又是古邏的屬地,依方位而名南溝。
⑤秦南窪,地處丘陵,耕地270畝,100口人。該地位於古邏村南之窪形地帶,曾一度種植芹菜,依在村之南名:芹南窪,經實踐種植芹菜不適宜,後改為秦南窪。
⑥桃樹溝,地處丘陵,耕地200畝,120口人。該村位於古邏村東南,溝內因有桃樹,故名桃樹溝。
⑦顛辿溝,地處丘陵,耕地100畝,30口人。該莊位於古邏西北。一條又深叉長的溝內,溝似蛇繞山嶺,纏來纏去,嶺又像駱駝峰頂,有高有低,道路高低不平,故名顛辿溝。
⑧陳南廟,屬古邏村委,相傳該莊以前有座陳南廟,故名陳南廟,現無人居住。
人物
王抗
警衛四團戰士,曲亭鎮古羅村,1950年在朝鮮戰鬥中犧牲。 為支援朝鮮,保家衛國,以志願軍的身份赴朝作戰,卻未能馬革裹屍,埋骨桑梓,而是永遠的長眠於大同江畔、白頭山巔。
左權
安澤府城阻擊中,1938年8月26日曾在古羅村指揮戰鬥。“左權按預定部署,指揮總部特務團的兩個連在古縣至古羅間公路沿途布置了側面陣地,準備與友軍配合殲敵。 ”“當晚,朱德在致彭德懷的電報中講述了當天戰鬥情況:"本日臨汾援軍與我特營前後夾擊於古縣鎮古羅鎮之間,戰至17時,敵仍前進,大約在古羅鎮宿營,前方已不聞炮聲。我們仍駐古縣南之劉垣,左權已去古羅指揮。"”
尚思光
男,河南省沁陽縣人,正軍職離休幹部、第二炮兵司令部原副參謀長。1938年3月,參加了臨汾古羅戰鬥。後任決死三縱隊後衛第一支隊司令部參謀主任,又遭到閻錫山執法監部的第二次通緝。
決死三縱隊
《閻錫山大傳》中記載:決死三縱隊在安澤、古羅一帶,對西進之敵實施阻擊,激戰整日。
安澤府城阻擊中,1938年8月26日曾在古羅村指揮戰鬥。“左權按預定部署,指揮總部特務團的兩個連在古縣至古羅間公路沿途布置了側面陣地,準備與友軍配合殲敵。 ”“當晚,朱德在致彭德懷的電報中講述了當天戰鬥情況:"本日臨汾援軍與我特營前後夾擊於古縣鎮古羅鎮之間,戰至17時,敵仍前進,大約在古羅鎮宿營,前方已不聞炮聲。我們仍駐古縣南之劉垣,左權已去古羅指揮。"”
尚思光
男,河南省沁陽縣人,正軍職離休幹部、第二炮兵司令部原副參謀長。1938年3月,參加了臨汾古羅戰鬥。後任決死三縱隊後衛第一支隊司令部參謀主任,又遭到閻錫山執法監部的第二次通緝。
決死三縱隊
《閻錫山大傳》中記載:決死三縱隊在安澤、古羅一帶,對西進之敵實施阻擊,激戰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