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藝術(中州箏派) ,河南省民間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箏藝術(中州箏派)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遺產編號:Ⅱ-120
- 批准時間:2014年
- 申報地區:河南省
- 非遺級別:國家級
古箏藝術(中州箏派) ,河南省民間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古箏藝術(中州箏派) ,河南省民間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早在東漢時,河南南陽人張衡在《南都賦》中已有“彈箏吹笙,更為新聲”的記述,由此可判斷出當時的河南箏已經在民間較普及且音樂風格上有別於舊時。2文...
這種由弦索發展而來的河南大調曲子,對近代河南箏的繁衍流傳有著重大的作用,它既是河南古箏傳統藝術藉以延續流傳的舟楫,又是滋養它成長發展的溫床。現存河南箏派的代表性曲目,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頭曲與牌子曲。板頭曲為中州古曲,用箏、琵琶、三弦等樂器演奏。牌子曲則是由鼓子曲的曲牌演變而來,大多...
1956年入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教。1962年應邀赴西安音樂學院講學和演奏,將河南箏曲系統地、全面地傳播到西北10,所傳曲目有:《花流水》、《漁夫樂》等。任清志 任清志(1924~2000),河南葉縣人,出生於農民家庭,自幼喜愛大調曲子,十三歲時學打揚琴,唱小調。十四歲時師從趙均安學習大調曲子演唱及古箏演奏。由於...
在東晉、南北朝繼相和樂而起的清商樂中,箏更廣泛地用來演奏吳歌和荊楚西曲。有名的吳歌《上聲歌》,就是由於箏使用了“上聲促柱”的手法而得名;而《三洲》、《採蓮》、《烏夜啼》等西曲也是箏常演奏的代表曲目。可知古箏藝術是不斷在吸收著民間音樂的營養而獲得旺盛的生命力的。到了隋朝,十三弦在雅樂中的...
古箏藝術(山東古箏樂),流傳於山東省菏澤市與聊城市的傳統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古箏藝術(山東古箏樂)在長期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華麗柔美、剛勁明亮的藝術特徵。它按形式風格可分為兩個類別:一是古典樂曲,俗稱“大板箏曲”,採用“八板體”的曲式結構,音調典雅、結構嚴謹、節奏鮮明,大都具有...
描繪了參加朝山拜佛活動時所看到的景物和當時的心境。《戰颱風》《戰颱風》,是箏人再熟悉不過的曲子了。它的激越磅礴的氣勢和豐富多變的技法使它那樣的激動人心,在箏樂作品中卓爾不群,獨樹一幟。它開啟了古箏藝術的一大新天地!妙音箏苑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交大東路31號質量管理學院112室妙音箏苑!
因此才有可能於2002年出版何松先生多年努力整理出來的《何育齋箏譜遺稿》。這是客家箏史上的一件大事。羅九香先生對客家箏派的貢獻是巨大的,作為客家箏一代宗師,為弘揚、傳播客家古箏藝術和客家漢樂付出了畢生精力。1956年羅九香等三人組成的客家音樂代表在中國第一屆音樂周上獻演客家箏樂,使這個鮮為人知的傳統古箏...
客家箏曲的形成,源於公元4世紀左右,當時中原地區人口南遷,“音樂隨人”,於是中原的古箏藝術被帶到了廣東客家地區。經過歷年來與當地人民的文化、語言、習俗等的融合,形成了既保留中州古樂莊嚴肅穆的餘韻,又富有濃郁的南國地方色彩的獨特風格。在之前的客家音樂藝術中,《蕉窗夜雨》之前並不是一首古箏獨奏曲,它...
”1963年中國音協約集了許多行家來穗專門研究“羅九香箏法”,丁伯苓、王昌元亦尊羅為師。1977年中央音樂學院編印《四十首中國古典民族樂曲教材》,其中就有羅九香演奏的《出水蓮》、《薰風曲》兩首。1979年《人民音樂》第五期曾載文評述羅九香的古箏藝術貢獻。其生前遺著《琴況廿四則》,刊於1984年《中國音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