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演奏與教學》是2009年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古箏演奏與教學
- 頁數:690頁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1日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顫音,目錄,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11019452
條形碼: 9787811019452
尺寸: 29.6 x 21.6 x 4 cm
重量: 1.5 Kg
內容簡介
《古箏演奏與教學(套裝上下冊)》主要內容簡介:古箏有著近三千年的悠久歷史(江西貴溪仙水岩東周崖墓出土的兩件十三弦箏可以佐證),在漫長的流傳歲月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流派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顫音
一、顫音
顫音是左手作韻眾多技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技法。它通過快速而細緻的音高波動,賦予音樂以表情色彩。“顫音”是對傳統“揉、吟”技法的總稱,這一稱呼約始於20世50年代。
傳統的“揉、吟”都是左手在箏碼左邊15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無名三個手指(或中、無名兩指)並齊,稍彎曲成弧形,輕輕粘在右手所彈弦上,當右手彈弦後,左手在弦上作垂直的起伏按動,使右手彈奏出來的音產生有規律的波動效果。波動始終按“準”(弦本身的音準)、“高”( 左手向下按動,弦的張力改變,弦音升高了的音高)不斷反覆有規律地進行。傳統的“揉、吟”僅以弦音的波動幅度大小作區別,大者為“揉”,小者為“吟”。
“揉”和“吟”總的作用都是潤飾右手所彈的音和延長音波,以達到音樂風格的體現和音樂內容的表達。從其性質和方法來看,都屬同一類,沒必要因按動的波動幅度大小分成兩類技法。
“揉”和“吟”技法名稱來源於古琴,古箏借用已有相當一段歷史。但古箏左手作韻與古琴作韻相差甚遠,古琴是左手以徽為中心,用左、右分向為運動的目標;而古箏的左手只能上、下起伏按動。古琴是以琴弦的長度分成若干個等份來取音;而古箏只能靠移碼或上下按動用力大小來取音。因此,古箏用“顫音”來代替“揉”“吟”要準確一些。
在對傳統“揉、吟”的分類上,箏界內有的分為“顫、揉、吟”三種,也有的分為“揉、吟”或“顫、揉”或“顫、吟”,也還有的統稱為“揉弦”、“吟音”或“顫音”等等。對於分類,出版的各種古箏教程和樂譜,由於地區不同,個人習慣不同,對“顫音”的解釋也不一致。在演奏中,左手的“揉、吟”常隨樂曲情感的不同變化和演奏者的不同,千變萬化,實難很準確地加以劃分成兩類技法。
綜上述所述,將“揉、吟”歸於“顫音”類技法,較為合理。
“顫音”是左手簡單而又複雜的技法,簡單是因為它很少在樂譜上出現,甚至有的樂曲通篇找不到一個“顫音”符號,即使標了“顫音”,符號也多為一種~~。但是在樂曲中,除了兩手都彈以外,自始至終斷斷續續或連續不斷地貫穿著“顫音”的效果,並且這些“顫音”還在不停地變化著按動的速度、力度和幅度,比左手其它作韻的技法更具特色,用得最普遍,使用價值最高,但它的規定性又極差。因此,“顫音”又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技法。
二、顫音的功能
“顫音”有美化音色、延長音波、對右手發出的音起潤飾的功能。
“顫音”有體現樂曲地方風格和演奏者個性的功能。
“顫音”有賦予音樂表情色彩,起到古箏器樂聲腔化的功能。
“顫音”的音響效果豐富多彩,把不同的“顫音”奏法,恰當地運用在樂曲或不同的樂段中,將會大大增強音樂的表現力。
例如在描寫自然景色的樂段中,用了合適的“輕顫音”後,樂曲更加舒暢而優美。
《洞庭新歌》(如歌的慢板),例如在表現歡快的樂段中,用了合適的“持續顫音”後,樂曲更顯興奮、歡快。
《洞庭新歌》(熱情的小快板),例如在表現悲憤情緒的樂段中,用了合適的“重顫音”後,既體現出樂曲的河南音樂風格,又使旋律更添悽慘和悲憤。
《幸福渠水到俺村》(悲憤地),又如在樂句的結束音上,用了合適的顫音,會使樂句的結束更加穩定而完美。
三、“顫音”的種類
“顫音”的分類,就著弦力度而言,有輕、重之分,就時間和節奏而言有持續(連續)和節律之分,此外還有輕重結合、上下滑動組合的各種“顫音”。下面是幾種常用的“顫音”:
1.“輕顫音”(~~)(又稱“平顫音”、“普通顫音”、“一般顫音”、“微顫音”)。
“輕顫音”是右手彈弦後,左手在箏碼左邊#% 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無名三指! 或中、無名兩指" 作垂直的起伏快速按動。它無明顯的音點,音程變化不超過小二度,有如同微波蕩漾一般的裝飾性。這種“顫音”常用於輕淡、高雅,速度較慢的旋律中。這種顫音使用最廣。
2.“小顫音”(符號同“輕顫音”,又稱“密顫音”、“細顫音”、“碎顫音”)。
“小顫音”左手按動方法同“輕顫音”,它不同於“輕顫音”的是顫弦幅度小、頻率大,常用在按音上(Fa、Si或其它按音)。這種“顫音”常用於淒涼、悲怨的旋律中。
3.“重顫音”(≈≈)(又稱“大顫音”)。
“重顫音”是右手彈弦後,左手在箏碼左邊#% 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無名三指! 或食、中兩指" 作垂直的慢而大的起伏按動。它有明顯的音點,音程變化一般在大二度或小三度,它是在“小顫音”的基礎上加大顫音的幅度,增加弦音的緊張感。這種“顫音”常用於激化或擴大特定的情緒、感情比較強烈的旋律中,“重顫音”隨樂曲情感的變化,演奏者的不同經常會出現快而輕、慢而輕、快而重、慢而重的多種組合變化。
4.“持續顫音”(符號同“輕顫音”
“持續顫音”左手的按動方法同前,不同的是左手一直在右手彈的主要弦音上,進行不間斷的顫弦動作,使旋律的骨幹音不受其經過音的隔閡限制,將音波持續下去。這種顫音常用於興奮、快樂或緊張、纏綿的旋律中。
5.“節奏顫音”(符號同“輕顫音”,又稱“節律顫音”)。
“節奏顫音”左手的按動方法同前,不同的是左手的顫弦動作是有節奏的進行。這種顫音強調和延長弦音的節奏感,常用於含蓄、深沉的旋律中。
6.“按顫”、“滑顫”(~~、~~傾斜顯示)(又稱“抖顫”、“走顫”、“游顫”)。
“按顫”是左手在做按音的同時加上顫弦動作。
“滑顫”是左手在做上、下滑音的同時加上顫弦動作。
以上兩種“顫音”都與其它技法組合而成,這兩種“顫音”都能把樂曲激烈的情緒、哀怨如訴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將音樂推向高潮,這兩種“顫音”還能將樂曲的地方風格充分體現出來。
四、“顫音”使用的一般規律
由於“顫音”的標記在樂譜上很難見到,就是有符號也比較單一,只有“輕顫音”和“重顫音”的符號普遍較為一致,其它“顫音”符號則很不統一,因此,符號不能很準確的表明“顫音”的類別。但“顫音”的使用還是有其規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好了,也能運用自如。
1.以下三種情況一般要加“顫音”:
①時值(節拍)音加“顫音”;
②重拍上的音加“顫音”;
③右手大指彈的音加“顫音”。
以上三種情況不要孤立呆板地去理解,運用時需根據樂句、情緒辯證地來處理三者的關係,方能將“顫音”使用得合理、恰當。
2.“顫音”是地方風格體現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在演奏地方風格樂曲時,要注意其“顫音”的使用規律:
①北方箏曲風格較粗獷、潑辣、明暢,多用大幅度長時值的“重顫音”和“小顫音”;
②南方箏曲風格較柔美婉轉、淡雅,多用平穩徐緩的“輕顫音”。
遵循以上的基本規律去彈奏,就是味不濃或不地道,也不會走味或完全張冠李戴。當然要掌握各流派的“顫音”,還需通過具體的學習各流派及各派名家的箏曲來逐漸掌握。
目錄
《古箏演奏與教學(上冊)》目錄:
緒論
一、古箏的歷史沿革
二、古箏基礎知識
第一章 左右手基礎指法練習
一、勾、托、抹基礎練習
勾托基礎練習
抹托基礎練習
勾托抹托練習
勾托抹托和抹托抹托組合練習
《南正宮》
《老六板》
二、撮、顫音、劈、提練習
大撮練習
《蹦蹦跳》
《月朦朧鳥朦朧》
小撮練習
《兩隻小象}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左、右手撮練習
劈指練習
《拔蘿蔔》
提練習(一)
三、基礎技法組合練習
小撮切分音練習
組合練習(一)
《小餅乾之舞》
《饒舌》
《解放區的天》
《西蒙舞曲》
分指練習
各指交替撥弦練習
雙手分指模進練習
四、連托、連抹、花音、刮奏練習
連托練習
《剪剪花》
連托、連抹練習
花音練習(一)
《採茶舞曲》
……
《古箏演奏與教學(下冊)》目錄:
第一章 傳統曲目選習/1
一、河南箏傳統曲目/1
(一)曲目介紹/1
(二)演奏手法/1
(三)代表曲目/1
《高山流水》
《蘇武思鄉》
《打雁》
《新開板》
二、山東箏傳統曲目/11
(一)概述/11
(二)音樂風格/11
(三)演奏手法及代表曲目/11
《漢宮秋月》
《美女思鄉》
《高山流水》
《四段錦》
三、浙江箏傳統曲目/22
(一)概述/22
(二)演奏手法及代表曲目/22
《高山流水》
《將軍令》
《林沖夜奔》
《月兒高》
四、潮州箏傳統曲目/47
(一)概述/47
(二)二四譜/47
(三)音樂風格及代表曲目/47
{倒騎驢)
《思凡》
《寒鴉戲水》
《柳青娘》
五、客家箏傳統曲目/67
(一)概述/67
(二)演奏手法/67
(三)代表曲目/67
《單點頭》
《亂插花》
《出水蓮》
《崖山哀》
第二章 傳統風格創作曲目選習/80
一、齊魯新聲——山東音樂風格的創作箏曲/80
《豐收鑼鼓》
《慶豐年》
《包楞調》
二、豫調新韻——河南音樂風格的創作箏曲/98
《鬧元宵》
《漢江韻》
《花籃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