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盔甲:盔是鐵葉圓項,直徑約30厘米,高20厘米下有連環護罩,長40餘厘米;甲:寬120厘米左右,長150厘米左右。盔罩和甲全由直徑1.5厘米的鐵圈環扣相連,內外共兩層,重15公斤。1954年出土於西大溝鄉下店村農田。西大溝在清代以前稱為鄂壘扎拉圖,為古戰場。盔甲製作年代待考,1985年5月交塔城地區文物管理所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盔甲
- 出土地:西大溝鄉下店村農田
古盔甲:盔是鐵葉圓項,直徑約30厘米,高20厘米下有連環護罩,長40餘厘米;甲:寬120厘米左右,長150厘米左右。盔罩和甲全由直徑1.5厘米的鐵圈環扣相連,內外共兩層,重15公斤。1954年出土於西大溝鄉下店村農田。西大溝在清代以前稱為鄂壘扎拉圖,為古戰場。盔甲製作年代待考,1985年5月交塔城地區文物管理所收藏。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其中盔與胄都是指保護頭部的防具;鎧與甲是保護身體的防具,而主要是保護胸腹的重要臟器之用。盔甲,從出土的實物來看,古代戰甲,多以犀牛、鯊魚等皮革製成,上施彩繪;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組成;甲片的編綴方法,橫向均左片壓右片,縱向均為下...
鎖子甲在中國古代又稱“環鎖鎧”。一般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由西域傳入中國,最早記載見於《先帝賜臣鎧表》。《晉書.呂光載記》描述此類鎧甲“鎧如環鎖,射不可入。”唐代極為盛行,並將此甲列為13種甲制之一明代和清代還仍有沿用。鎖子甲是一種用鐵鏈銜接,...
古盔甲:盔是鐵葉圓項,直徑約30厘米,高20厘米下有連環護罩,長40餘厘米;甲:寬120厘米左右,長150厘米左右。盔罩和甲全由直徑1.5厘米的鐵圈環扣相連,內外共兩層,重15公斤。1954年出土於西大溝鄉下店村農田。西大溝在清代以前稱為鄂壘扎拉圖,為古戰場。盔甲製作年代待考,1985年5月交塔城地區文物管理所...
古代的軍事裝備,板甲是由經過塑形的大塊板狀金屬製造而成的一種盔甲,這是相對於由大量細小金屬環製成的鎖甲和小金屬片製成的鱗甲、札甲而言的。歷史發展 在14世紀以前,西歐鐵甲與其他地區一樣,以鎖子甲為主,鱗甲、札甲為輔。傳統意義上的板甲雛形為14世紀初出現於西歐的鐵胸半身板。同一世紀末,米蘭的鎧甲...
明光鎧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鎧甲,最早文字記載見於三國時期曹植所做《先帝賜臣鎧表》。泛指甲片已拋光,十分光亮的鎧甲。根據20世紀70年代中國學者楊泓考證,“明光鎧”可能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尚未證實。來源 據推測,因為發現新至東漢時期的銅鏡上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語句,而...
西漢時期,鐵制鎧甲開始普及,並逐漸成為軍中主要裝備,這種鐵甲當時稱為“玄甲”。鎧甲,普通士兵是熟牛皮製成的護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級一點是魚鱗鎧,幾千片鐵片密密麻麻的,而且是漢代士兵的最好裝備,因為鐵黑色,所以又叫“玄甲”文學作品中有時也用做鎧的代名詞。還記得丞相破魏?玄甲數千是極大斬獲,而且...
古代蟲寶可夢中的一種。好像會使用8根翅膀游泳,速度意外的快。 未進化 等級為40級或以上進化 化石寶可夢 太古盔甲是第三世代的化石寶可夢,當代的其它化石寶可夢還有太古羽蟲、觸手百合、搖籃百合。 [4-5] 觸手百合 觸手百合 曾生活在古代溫暖的海里。偽裝成海草,埋伏著等待獵物,等對方靠近的時候一口吞下。 用強力...
鳳翅盔,中國傳統頭部盔甲。最早出現於南北朝,定型在晚唐時期。其代表形象鳳翅由魏晉乃至南北朝頭盔耳部的鳳翅發展而來。來源 鳳翅的起源有多種說法,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我能看到得有三種觀點。1.首先要從頓項說起,話說從三國後期出現了保護頸部和肩部的頓項,這個東西逐漸取代了誇張的盆領原因可能和運動模式有關,...
胄甲,是鎧甲的一種,該詞的意思是古時行軍打仗時戰士穿上用以護身的服飾。古代服飾 明代胄甲 明代軍士服飾有一種胖襖,其制:“長齊膝,窄袖,內實以棉花”,顏色所為紅,所以又稱“紅胖襖”。騎士多穿對襟,以便乘馬。服飾外形 作戰用兜鍪,多用銅鐵製造,很少用皮革。將官所穿鎧甲,也以銅鐵為之,甲片...
中國古代鎧甲 材料 中國古代鎧甲,由於材料、保存上的問題,能夠完整保存至出墓的很少 ,大部分只能根據史籍和出土的零碎來推測研究。中國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點,連線鎧甲的麻繩或皮條就會腐爛,造成保存不易。而歐洲鎧甲除了本身材料特點易於保存外,還因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傳下來的也不少,...
中國古代鎧甲,由於材料、保存上的問題,能夠完整保存到現在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據史籍和出土的零碎來推測研究。中國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點,連線鎧甲的麻繩或皮條就會腐爛,造成保存不易。而歐洲鎧甲除了本身材料特點易於保存外,還因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傳下來的也不少,再加上如今盔甲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