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甲龍全長約為六米,這種生活在白堊紀的恐龍腿很短,全身覆蓋著堅硬的骨質甲,向盾牌一樣保護著自己。古甲龍在骨甲四周長出一圈尖刺,可以保護四肢和腹部。古甲龍體型龐大背脊有堅硬的齒狀外殼。長七米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古甲龍
- 拉丁學名:ankylosaurus
- 目:鳥臀目
- 科:甲龍科
- 生活時代:白堊紀晚期
背脊的齒狀用途,簡介,來 歷,生存環境,相關文化,
背脊的齒狀用途
從頭到尾覆蓋著堅硬如鐵般的在戰鬥中它的力氣可以驅趕甚至霸占其他領土等用途。
簡介
拉丁文名: ankylosaurus
恐龍體長: 7~10米長,2米寬,1米高
恐龍體重:7噸
身體缺點:腹部柔軟局部
生活環境:森林、沙漠恐龍食物: 植物
生計時代:7000萬年-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
辨認要決: 背上有"甲"相同的骨板,有些有尾錘
恐龍品種: 鳥臀目·甲龍類·甲龍科
來 歷
甲龍拉丁文姓名(ankylosaurus)的意義是“健壯的蜥蜴”
這個姓名是Barnum Brown在1908年起的
生存環境
大面甲龍生計在68-65.5百萬年前,是上白堊紀麥斯特里希特階晚期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情前最終存在的恐龍。形式標本是從美國蒙大拿州的陰間溪地層被發現,而其它標本則於懷俄明州的蘭斯地層及加拿大艾伯塔省的Scollard地層被發現,一切都是在白堊紀晚期年代的地層。
在白堊紀時,蘭斯地層、陰間溪地層及Scollard地層位在分隔東西北美洲的白堊紀海路西岸。它們是一個闊的海岸平原,由海路伸延向東直至新構成的落基山脈。這些地層大部份是由沙岩及泥岩所組成,構成泛濫平原的環境。陰間溪地層是這些地層最多被研討的。其時,陰間溪地層是亞熱帶,有著濕潤及溫暖的氣候。很多植物種類得以生計,主要是被子植物,較小的是松科、蕨類及蘇鐵科。豐厚的樹葉化石在這區域的多個當地都可以找到,顯現這區域曾經是由小樹組成的森林。
在這些地層中,甲龍的化石,與埃德蒙頓龍及三角龍比較是較為稀疏。另一種結節龍科的埃德蒙頓甲龍亦在這些地層中被發現。可是甲龍及埃德蒙頓甲龍在地輿學上及生態學上是分隔的。甲龍有著寬的口鼻部,進食時能夠無選擇性,故此其生計環境應該被約束在遠離海岸的高原區域;而埃德蒙頓甲龍有著較窄的口鼻部,可見是進食時具有選擇性,應該生計於較低挨近海岸的區域。
相關文化
自從在1908年被敘說以來,甲龍已成為關於通常民眾而言裝甲恐龍的原型,原因是它們辨認的外型,以及民眾關於恐龍的濃厚興趣。在1964年的紐約國際博覽會會場,豎立了一個徹底份額的甲龍模型。
甲龍也時間短出現在數個電影中。例如動畫《歷險小恐龍》(The Land Before Time),以及2001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與其周邊遊戲。甲龍也出現在數個電視節目,包羅《與恐龍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 《與巨獸共舞》(Walking with Beasts)、以及《恐龍凶面貌》(The Truth About K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