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臨水宮坐落在古田大橋鎮中村,距縣城39公里。臨水宮是一座風格別致的仿唐代宮殿
建築,始建於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後經元明清歷代重修擴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分布國內外各地臨水宮的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水宮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內外公認的“順天聖母”陳靖姑的宮殿。據史料記載,陳靖姑(公元767-792),生於福州下渡,其夫劉杞系古田人氏。相傳陳靖姑曾赴閭山學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年方二十四就毅然施法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殞身於古田大橋臨水。死後英靈得道,成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女神。邑人感其恩德,建殿崇祀。歷代帝王加封敕賜,五代閩王賜予三十六婆官,樹碑紀念;南宋淳佑年間,理宗帝追賜為“慈靖夫人”,賜額“順懿”;清乾隆帝封賜其為“太后”。歷代帝王封賜,歷代重修,使臨水宮成為一座巍峨壯觀,瑰麗絕倫的宮殿。陳靖姑信徒數以萬計,主要分布在閩浙、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地區,近年來,來到古田臨水宮的朝聖者和旅遊者絡繹不絕。
歷史上曾稱順懿廟、龍源廟、龍川廟,奉祀“順天聖母”陳靖姑,為海內外順懿(臨水宮)祖廟。臨水宮依山而建,紅牆綠瓦,參差錯落,是一座風格別致的唐代宮殿建築,宮門頂上嵌掛著南宋朝理宗皇帝御賜“順懿廟”匾額,全宮有前、後、左、右四個分殿。前殿臨南牆設兩重儀門,越數級台階達大院。院內有古戲台、鐘鼓樓、拜亭和正廳,以精雕細刻的廊柱斗拱、雕樑畫棟形成大小藻井。正廳中間供奉著相傳以陳靖姑真身塑造的神像,泥金彩塑,神采奕奕。身旁左右供奉著與古田毗鄰的羅源縣女神林九娘和連江縣女神李三娘。相傳三位異姓女神情同手足,共同斬妖除惡,造福百姓,深得民心。正殿神龕下,體態魁梧的文臣武將分列兩旁,另有四尊類似金剛的守護神兩兩相對,神態威武。整個正殿氣象仿若皇宮,又寓在於諧,沐浴在陳靖姑神像慈祥的目光中。
建築結構
臨水宮依山建築,紅牆綠瓦,參差錯落,氣勢恢宏;與周圍層巒疊嶂遙相映照,更加雄偉壯觀。全宮占地 2000多平方米,土木結構。正門嵌有“敕賜臨水宮”匾額,山牆上有雙龍戲珠,虎子嘗泉等浮雕。宮內分前後左右四分殿:前殿南牆設兩重儀門,越數級台階達大院,院記憶體有古戲台、鐘鼓樓、拜亭和正廳,以精雕細刻的廊柱、雕梁、畫棟、斗拱扶搖而上,形成大小藻井。正廳中間供奉著相傳以陳靖姑真身所塑造的神像;左殿是太保殿;右殿塑有三十六婆官像;後殿由陳母葛夫人殿、梳妝樓、三清宮組成。臨水宮周圍還散存著與陳靖姑身世相關的百花橋、梳妝橋、順天府宮、夫人潭等10多處遺蹟,是人們探幽訪古,遊覽觀光的勝地。近年來,許多美、英、法、荷蘭、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港、澳、台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學者、專家、遊客紛紛到臨水宮考察旅遊。
建在山坡上的臨水宮,飛檐翹角,重重疊疊,就象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宮。宮門頂上嵌掛著的是南宋理宗皇帝御賜的"順懿廟"匾額。臨水宮占地3000多平方米。全宮設有前、後、左、右四個分殿。前殿有兩重儀門,前殿大院內有古戲台、鐘鼓樓、拜亭和正殿。走進前殿,古代輝煌的藝術令人眼花繚亂。正殿是木構架式與抬梁結構,兩邊的鐘鼓樓,是雙層閣樓,雕樑畫棟,精美絕倫。正殿有一幅對聯:我本無私,畢竟代天行化;人毋求媚,當思惟德是馨。正殿的神龕下,體態魁梧的文臣武將分列兩旁,另有四尊類似金剛的守護神兩兩相對,神態威武。整個正殿顯得格外莊嚴肅穆。臨水宮的主持
黃光輝介紹說,臨水宮始建於唐貞元八年,經過歷代重修擴建,到現在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當時最初是農民為了紀念陳靖姑娘娘建了一個小廟,後來威望大了,皇帝知道了又封她臨水宮。陳靖姑娘娘的廟在唐朝的時候就是一個小廟,經過歷代皇帝一直加封給我們順天聖母,臨水夫人,一代一代把她封得越來越大,廟宇慢慢的擴建。最後一次就是光緒年間,皇帝封我們順天聖母皇太后的時候,把這個廟宇蓋大了。道光皇帝封我們陳靖姑娘娘為皇太后,所以我們臨水宮的建造都是按皇宮的建造,左右排六部神像,下面古戲台,旁邊文武百官。
特產
臨水宮所在地大橋鎮是
閩東著名僑鄉,位居景色秀麗的古田翠屏湖畔,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柿丸、柰乾、銀耳、香菇、竹蓀等名優特產品聞名於世,暢銷海內外。
修葺一新的臨水宮,興建了賓客大樓等旅遊設施,名宮勝地正以秀麗的新姿,優質的服務,喜迎四方嘉賓前來旅遊、觀光、考察。
景觀
在臨水宮中,與陳靖姑神像咫尺相對的古戲台十分引人注目。光緒七年(1881年)重建。台高2.07米,寬6.42米,長6.12米。台的三面圍有矮欄,欄下環飾戲曲故事的浮雕;“文化大革命”期間,該戲台遭到破壞,80年代後已漸次修復。這座戲台飛檐翹角,木雕精美,流光溢彩,風格獨特,專家認為可與清朝慈禧太后宮中的古戲台媲美,並被列入《中國戲劇志》精品戲台名錄。臨水宮道長黃光輝介紹說:"這個古戲台北京故宮有個,瀋陽有一個,我們古田臨水宮有一個,因為當時沒有皇帝封的不能建這樣皇宮建築的戲台,這個戲台已經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了。每一個石柱都雕刻的很精美,象上面雕龍畫壁都是雕刻的精華。"
幾經滄桑,久歷風雨,這座古戲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台上前後楹各有朱底黑字油漆的:"天下事渺茫如此,古今人大概相同。"凝神相望,頓覺古戲台仿佛就是一個時光老人,看人間花開花落,任天上雲捲雲舒,但不變的仍是平常心,自然情。以平常心做利民之事,不求名垂千古,這也許是優美的陳靖姑傳說留給世人一個永遠的啟迪。
歷史大事記
唐貞元八年(公元792),邑人建廟古田臨水祀陳靖姑,其神跡遂流傳八閩;
南宋淳祐間(公元1241—1252),時任福州知州徐清叟以陳靖姑救產靈跡奏請於朝,朝廷敕封陳靖姑為“崇福、昭惠、慈濟夫人”,並賜“順懿”,臨水宮大規模的修建始於此;
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掌管天下道教事務的玄教院道官玄教大宗師吳全節,派弟子王既明“往主夫閩臨水廟神之祠”。古田臨水順懿廟首次由國家道教機構派道官駐宮任主持;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臨水宮整修竣工,景象壯麗巍峨,為後來的臨水宮宏大規模奠定了基礎;
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臨水宮大規模修葺,現臨水宮儀門前兩側所遺,駐緣道士陳福海倡捐抱鼓石一對置於儀門前;
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福州名士王應山著《閩都記》,在記載羅源縣黃重下里西洋嶺順懿廟之臨水陳夫人時,稱“事具古田祖廟”。此為福州文獻首次記載臨水宮為陳靖姑祖廟;
清雍正七年(1740),加封陳靖姑為“天仙聖母”;
民國三十三年(1944),林耀華先生在美國發表名著《金翼——一部家族的編年史》。該書多次出現對古田民俗與臨水夫人信仰的描述。其後,該書以《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為名在英國出版;
199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古田臨水宮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6月,古田臨水宮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推薦申報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6月,國務院頒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田縣“陳靖姑信俗”列入名錄中。(檔案:國發【2008】19號,序號:992,編號:X—85)
2009年10月,古田臨水宮祖廟陳靖姑金身巡遊台灣,先後在台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15座宮廟或行宮開展巡遊和祈祥法會,繞島行程4000多公里,受到百萬信眾的虔誠朝拜;
2013年3月,古田臨水宮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