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生物學簡明教程
- 作者: 譚光弼
- 出版時間:1993年4月
-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 頁數:306 頁
- ISBN:9787116000476
- 定價:9.20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四章,約45萬字。包括緒論,講述古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套用和方法;各論,著重講述古生物重要門類的一般特徵、形態構造、系統分類和化石代表、生態、演化及地史分布。附有精繪插圖600餘幅。
本書是一本較為簡明的古生物學教科書。注意吸取了目前國內、外的最新資料和有關的科研成果。本著少而精的原則,突出重點、儘量照顧全面,考慮科學性和系統性。取材新穎,編排適當,文圖並茂,便於教學。為高等院校各地質專業本科四年制中等學時教科書,亦可供其他少學時專業選擇使用,也可作為野外地質工作著及中等技術學校師生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一、古生物學的內容及研究對象
二、化石形成的條件和保存類型
(一)實體化石
1.未變實體
2.變化實體
3.模鑄化石
(二)遺蹟化石
(三)化學化石
三、古生物的分類和命名
(一)分類單位
(二)古生物的命名
四、生物與環境
(一)現代海洋環境分區及海洋生物
1.海洋環境因素的特點
2.現代海洋分區及海洋生物
3.海洋生物及其生活方式
(二)大陸環境與陸生生物
(三)生物的埋葬
1.原地埋葬
2.異地埋葬
3.原地埋葬和異地埋葬的判別
五、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
(一)生命起源的問題
(二)生物的進化
1.進化的證據
2.進化的方向和特點
3.進化的因素
六、古生物學的研究意義
(一)古生物學的地質學意義
(二)古生物學的生物學意義
第二章 原生動物門
一、概 述
(一)鞭毛蟲綱
(二)纖毛蟲綱
(三)孢子蟲綱
(四)肉足蟲綱
二、放射蟲亞綱
(一)一般特徵
(二)放射蟲的分類
1.多孔放射蟲目
2.極孔放射蟲目
(三)地史分布及生態簡述
三、有孔蟲亞綱
(一)一般特徵
(二)外殼物質成分、形態及基本構造
1.外殼物質成分
2.外殼形態及基本構造
3.外殼口孔和殼面紋飾
4.殼壁分層及管系
(三)有孔蟲的分類
1.奇桿蟲目
2.串珠蟲目
3.內卷蟲目
4.紡綞蜓目
5.小粟蟲目
6.輪蟲目
四、紡綞蜓目
(一)一般特徵
(二)外殼形態和構造
1.外殼形態
2.外殼基本構造
3.外殼切面和度量
(三)分 類
(四)紡綞蜓的演化趨向和地史分布
五、有孔蟲生態和地史分布概況
(一)有孔蟲生態簡述
(二)有孔蟲地史分布概況
第三章 海綿動物門和古杯動物門
一、海綿動物門(Spongiaria)
(一)一般特徵
(二)骨骼形態
(三)分類及化石代表
1.普通海綿綱
2.玻璃海綿綱
3.鈣質海綿綱
4.托盤石類
(四)生態及地史分布
二 古杯動物門
(一)概 述
(二)形態及構造
(三)分類及代表屬
1.單壁古杯綱
2.古杯綱
3.珊瑚古杯綱
第四章 腔腸動物門
一、概 述
二、水螅綱
(一)一般特徵及分類
(二)層孔蟲目
1.骨骼構造
2.化石代表
3.生態及地史分布
三、缽水母綱
(一)一般特徵及分類
(二)缽水母亞綱
(三)錐石亞綱
四、珊瑚綱
(一)概 述
(二)骨骼的基本構造與軟體關係
(三)分 類
1.鈍膠珊瑚亞綱
2.八射珊瑚亞綱
3.菟海葵珊瑚亞綱
五、皺紋珊瑚目
(一)珊瑚體外形
1.單體外形
2.復體外形
(二)珊瑚體各部構造
1.外壁
2.萼部或杯部
3.隔壁及其發生順序
4.隔壁類型
5.鱗板和泡沫板
6.橫板
7.軸部構造
8.軸管和內牆
9.內溝
(三)骨骼的微細構造
(四)構造類型
(五)分類和化石代表
1.扭心瑚珊亞目
2.柱珊瑚亞目
3.泡沫珊瑚亞目
(六)地史分布和演化趨勢
1.地史分布
2.演化趨勢
六、異珊瑚目
七、硬珊瑚目
(一)外形和骨骼構造
1.外壁
2.隔壁
3.鱗板和橫板
4.壁柱和壁柱葉片
5.中軸
(二)化石代表
八、橫板珊瑚目
(一)外形
(二)骨骼構造
(三)分類及化石代表
1.無連線構造類
2.有連線構造類
九、珊瑚的生態
第五章 蠕形動物門
一、概 述
二、分類及地質學意義
(一)扁蟲動物門
(二)紐蟲動物門
(三)線蟲動物門
(四)環節動物門
第六章 苔蘚動物門
一、概 述
二 構 造
1.軟體構造
2.硬體構造
三、分類及化石代表
(一)護唇綱
(二)窄唇綱
1.環口目
2.變口目
(三)裸唇綱
1.櫛口目
2.隱口目
四、地史分布和生態
第七章 腕足動物門
一、概 述
二、軟體結構
三、外殼形態和基本構造
(一)殼體定向
(二)殼體外形
(三)殼面裝飾
(四)殼體後部構造
(五)殼體內部構造
1.鉸合構造
2.主基
3.腕骨
四、殼的成分和結構
五、分類及化石代表
(一)無鉸綱
1.舌形貝目
2.乳孔貝目
3.神父貝目
4.小圓貨貝目
(二)具鉸綱
1.正形貝目
2.五房貝目
3.扭月貝目
4.長身貝目
5.小嘴貝目
6.無洞貝目
7.無窗貝目
8.石燕貝目
9.穿孔貝目
六、腕足動物地史分布
七、生 態
(一)錨型
(二)穴居型
(三)自由躺臥型
(四)附著型
第八章 軟體動物門
一、一般特徵及分綱
二、單板綱
三、多板綱
四、腹足綱
(一)腹足動物的一般特徵
(二)螺殼的形態構造
(三)分類
(四)地史分布
五、掘足綱
六、雙殼綱
(一)概述
(二)軟體構造
(三)殼的形態構造
(四)分類
(五)生態
(六)地史分布
七、頭足綱
(一)外殼亞綱
1.殼形
2.外殼構造
3.殼飾
4.分類
(二)內殼亞綱
(三)頭足動物的生態
(四)頭足動物的地史分布
八、竹節石綱
九、軟舌螺綱
十、喙殼綱
第九章 節肢動物門
一、概述及分類
二、三葉蟲綱
(一)三葉蟲的構造特徵
1.背甲構造
2.腹面構造
(二)三葉蟲的分類及化石代表
1.球接子目
2.萊得利基蟲目
3.聳棒頭蟲目
4.褶頰蟲目
5.鏡眼蟲目
6.裂肋蟲目
7.齒肋蟲目
(三)三葉蟲的生活方式
(四)個體發育與演化趨向
(五)三葉蟲的地史分布
三 介甲目
(一)概述
(二)甲殼特徵
(三)分類及化石代表
1.光尾葉肢介亞目
2.瘤膜葉肢介亞目
3.李氏葉肢介亞目
(四)生活環境及地史分布
四、介形蟲亞綱
(一)概述
(二)甲殼主要形態構造
1.甲殼的一般特徵
2.甲殼外部的主要構造及殼飾
3. 甲殼內部的主要構造
(三)甲殼的定向
1.殼形和殼飾
2.外部構造
3.內部構造
(四)分類及化石代表
1.高肌介目
2.豆石介目
3.古足介目
4.速足介目
5.麗足介目
(五)生活環境和地史分布
五、昆蟲綱
(一)昆蟲的基本構造
(二)昆蟲綱的分類及代表屬
1.無翅亞綱
2.有翅亞綱
第十章 棘皮動物門
一、概 述
(一)簡介
(二)特徵
(三)歷史盛衰
(四)系統分類
二、海膽亞門
(一)海膽綱
1.肛圍系統
2.頂板系統
3.冠板系統
4.口圍系統
(二)海參綱
(三)海座星綱
(四)海蛇匣綱
(五)海環檎綱
(六)海蒲團綱
三、海百合亞門
(一)海百合綱
四、海蕾亞門
(一)海蕾綱
(二)海林檎綱
(三)擬海蕾綱
(四)始海百合綱
五、海星亞門
(一)海星綱
(二)海蛇尾綱
六、海扁果亞門
第十一章 筆石動物
一、概 述
二、骨骼構造
(一)胎管
(二)胞管
(三)筆石枝
1.無軸正筆石
2.隱軸正筆石
3.有軸正筆石
三、筆石的分類位置及分類
(一)分類位置
(二)分類及化石代表
筆石綱
樹形筆石目
管筆石目
正筆石目
四、筆石的演化趨向及地史分布
(一)演化趨向
(二)地史分布
第十二章 脊椎動物亞門
一、概 述
(一)脊椎動物的特徵
(二)脊椎動物的分類及地史分布
二、魚形超綱
(一)一般特徵
(二)無頜綱
(三)盾皮綱
(四)軟骨魚綱
(五)硬骨魚綱
1.輻鰭魚亞綱
2.肉鰭魚亞綱
(六)魚形動物的特徵和演化
三、四足超綱
(一)兩棲綱
(二)爬行綱
1.一般特點
2.爬行動物的骨骼特徵
3.爬行動物的分類及化石代表
(三)鳥綱
(四)哺乳綱
1.一般特徵
2.哺乳動物的牙齒
3.哺乳動物的分類
(五)四足動物的演化
第十三章 古植物
一、概 述
二、低等植物
(一)藍藻門
(二)硅藻門
1.中心硅藻目
2.羽紋硅藻目
(三)輪藻門
1.螺旋細胞
2.頂部構造
3.底孔和底板
4.紋飾
5.外殼
6.分類及化石代表
(四)疊層石
1.構造特徵
2.疊層石的分類
3.疊層石生態和地史分布
三、高等植物的形態與結構
(一)根
1.直根系
2.鬚根系
(二)莖
1.中柱鞘
2.維管束
1.孢子花粉的形成
2.孢子和花粉的形狀
3.萌發孔
第十四章 牙形石
一、概 述
二、牙形石的形態構造
(一)單錐型
(二)複合型
(三)平台型
三、牙形石的分類簡述及化石代表
(一)單錐型
(二)複合型
(三)平台型
四、牙形石的地史分布概況及環境意義
(一)地史分布概況
(二)環境意義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