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掌握古漢語的常用字,是學習古代漢語的一個重要途徑。古漢語的常用字使用頻率很高,其中有一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有一些雖然在現代漢語中仍然使用,但古今詞義卻有著顯著或細微的差別。不掌握古漢語的常用字,閱讀古書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編寫過程
1974年9月—1975年,《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進行編寫。參加編寫工作的有
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的師生以及北京齒輪廠、北京內燃機總廠、北京第三通用機械廠的部分工人、商務印書館兩位編輯。編寫地點先後設在工廠宿舍和商務印書館。字典的收字範圍,字形、字音、字義的確定,都經過以王力先生為首的專家的逐一研究。字典的初稿,幾乎都經過王力先生的審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最初定名為《古漢語字典》,《關於古漢語字典的編寫問題(節選)》—文,就是王力先生在這部字典的一次編寫工作會議上的發言稿。王先生的這一發言討論了這部字典編寫的思想性問題、科學性問題和具體的做法等3個方面。科學性問題方面,王先生著重強調了語義學觀點和歷史觀點,指出:這是這部字典的“兩大特色,不同於從前的任何詞典的”。關於字典的具體編寫,王先生討論了10個問題:
收字的問題;
詞條選擇問題;
複音詞和詞組問題;
義項問題;
標音和標調問題;
用現代語解釋的問題;
詞義的時代性;
同義詞的辨別;
舉例問題;
參考書問題。
王力的這些學術觀點對這部字典有重要的影響。
1975年,《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初稿完成。完成後,編寫者廣泛徵求意見,曾經把從初稿中選出來的各種類型的條目113條印成《徵求意見稿》1000份,寄往外地100餘份,其餘分發給北京市的70多個單位。編寫者還在北京市範圍內召開了60餘個座談會,共有300多人參加。在收到反饋意見以後,編寫者又組織了4天的討論,最後確定了一些關於這部字典的重要的修改原則。在《徵求意見稿》的113條以外,編寫者還把這部字典關於哲學、意識形態、民族、邊疆等方面的132個條目送請有關領導部門審閱。在收到有關意見以後,編寫者又做了認真的討論,把解決方法再次提交有關領導部門審閱。
1976年以後,編者對《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初稿進行過一次修改。字典初稿的修改工作主要是由蔣紹愚負責。
1978年年初,《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撰完成。
出版工作
1979年9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內容說明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按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收古漢語常用字3700餘個,古今意義相同而且現代漢語中也很常用的字,古書中很少出現的生僻宇和意義,古白話和現代漢語中才出現的字和意義,以及詩詞曲中特有的意義一般不收。酌收少量的雙音詞約2000多個。
書籍目錄
目錄 | 頁數 |
---|
| |
| |
| |
| |
| |
附錄 (一)難字表 (二)古漢語語法簡介 (三)中國歷代紀元表 | 343—462 343—417 418—431 432—462 |
編寫特點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科學性很強,它釋義權威、審音準確;例證精當,使用的是第一手的資料;義項排列很科學,一般按照詞義的引申遠近次序排列,先本義、基本義,再引申義、假借義。在同一個義項中,又以“引”、“又”、“特”、“泛”、“喻”表示很近的引申義、相近並列義、特指、泛指、比喻意義。對於魏晉以後出現的意義則註明“後起意義”。由於字典的編著者多數是來自古漢語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所以,這部字典編寫得十分符合古漢語學習者的需要。比如,什麼字是古漢語的常用字,什麼字不是常用字,編著者都有明確的標準,對於讀者學習古漢語十分實用;難懂例句附有註解和串講,便於讀者的自學;字典釋文對詞義的引申關係、古今詞義的異同、同義詞的辨析等,都注意加以說明,釋義中需要特別提示的加“注意”一項,需要辨析的加“辨析”一項,便於讀者對詞義的深刻認識;在義項的釋義後還特別說明“今有雙音詞某某、有成語某某”,以顯示古今詞義的關係。以上不少內容是在此以前的一般古漢語辭書所沒有的,為後來的古代漢語字詞典的編者所沿用。
文化特色
1979年,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出版前,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
王力為《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題寫了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