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鴛鴦池

古浪鴛鴦池

千百年來,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徵,也是中國文藝作品中堅貞不移的純潔愛情的化身,備受讚頌。大詩人盧照鄰 在《長安古意 》中寫到:顧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粱,羅幃翠被鬱金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鴛鴦
  • 別稱:烏仁哈欽、官鴨、匹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雁形目
  • :鴨科
  • :鴛鴦屬
  • 分布區域:亞洲東部,在中國東北繁殖,華南地區越冬,見於中國東部各地。
簡介,相關詩篇,相關記載,相關問題,

簡介

鴛鴦池是清代古浪十景之一。清乾隆九(1744)年古浪知縣徐思靖著十景詩十首,其中有"鴛池水色"一首,前言"在縣屬安遠可可口外,天梯之半,距縣六十餘里,約十畝,兩池各色,清濁劃然。"

相關詩篇

我遊河上之清涯,濁者為黃清者淮。
密邇重看惠山頂,清清濁濁排雙井。
緣知黑白天然分,誰與好匹為同群。
太液池中夢裡長,投鞭分劈兩鴛鴦。
有時水裡交雙頸,涇渭陰陽霎時整。
濯纓濯足從盤桓,滄浪水鑒宜同看。
讀了這首引經據典、形容貼切的華章,我總想看看神奇的鴛鴦池。六十年代初,我家遷居安遠(當時天祝藏族自治縣縣治),條件便利,騎馬、坐車、步行找遍了安遠方圓,始終未找到。有人說:"可能是修鐵路時毀了。"因天祝安遠可可口一帶,蘭新鐵路呈"之"字形盤繞迂迴上烏鞘嶺。不能一覽鴛鴦池的風韻,使人遺憾多年。

相關記載

今年我隨《古浪縣水利專題片》攝製組進入祁連山拍攝水源。在萱麻河水源--雞冠石峽中(安遠西北約五里處),發現兩個緊挨的水池子,當地牧民叫雙池子。上池大,橢圓 形,水已乾涸;下池小,圓形有水,已結冰,冰清如玉。兩池深約四米,方圓五畝。池邊四周牧草繁茂,是當地牧場。西南邊是雷公山,海拔3876.5米。東北是尖山,海拔3262.8米。鴛鴦池海拔2900米。安遠至哈溪公路在池西南邊通過,池高路低,一般人不注意就一晃而過。當時我想到了鴛鴦池,立即查對了隨身所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測繪局1969年版的地圖,圖中註明方池子(可能是雙池子諧音),將此池錄入水源鏡頭。回家後查對歷史資料,在乾隆十四年版《古浪縣誌》中有以下記載:
《古浪縣疆域圖》中:黑松南三十里曰安遠,距縣六十里,鴛鴦池在其北,青沙灣在其西。
《兵防志》中:鴛鴦池口,距縣西南七十里,距安遠十里,防守兵五名。
《古蹟》中:鴛鴦池,詳見詩歌(即徐思靖詩)。
《古浪縣疆域圖》中:鴛鴦池在雷峰山(即雷公山)下,雞冠石峽中,東南為極樂寺,西北為萱麻河,中為鴛鴦池。
根據以上史料記載,從方向、範圍、距離、地名上來看,雙池子又名方池子,就是古時的鴛鴦池。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相關問題

但還有些疑問需進一步探討:
1、原記載兩池約十畝,現在小多了,是不是因天長日久(乾隆到現在已二百五十多年),雷公山、尖山之雨水挾帶泥沙入池,淤積而縮小。
2、兩個緊挨的水池,一個水濁,一個水清。原來濁池在上,清池在下。是不是雷公山、尖山的挾帶泥沙先入上池的濁水,澄清後滲入下池自然清了。但這是暫時的現象,要長期清濁劃然,必有更深的奧妙,否則古人也不會記載下來。有待進一步考證。3、現時上池水涸,主要原因是不是安遠至哈溪公路在池西南通過,池高路低,雷公山雨水順路而下流入萱麻河,不能入池,只有尖山雨水注入,水量就小多了。4、原池中水是牧草腐根(俗稱垡子)蓄水後湧出,後被泥沙填塞,雨雪水大時泉當自涌;缺雨雪水時泉自然乾涸。我們看到時已是冬季,上池池底潮濕,下池已結冰,到夏季可能是另一種景象,有待進一步觀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