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天

古洞天

古洞天寺是坐落於湖南省醴陵市城東東堡鄉溈山境內的寺廟,溈山水庫上游,距離市區15公里,是唐代大緣禪師卓錫地、高僧鑒真和尚受戒的道場,唐太宗李世民御建。古洞天所在的溈山地區群峰環繞,競勢爭高,綿亘數十里。寺廟依山而建,紅牆黛瓦,山靈水秀,環境幽靜。古洞天與溈山古窯和溈山豆腐是醴陵市人民政府主打的“三溈”文化品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洞天
  • 地址:湖南省醴陵市
  • 人物:鑒真和尚
  • 建立:唐代
景觀,歷史,

景觀

古洞天位於湖南省醴陵市東堡鄉溈山村,眾山環繞,綿亘數十里,泉清林茂,風景秀麗,當地稱“古洞天”。所謂“洞天福地”,是道教選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巒合抱,中虛而兼采陰陽二氣的“洞室”,可直達上天,為神仙所居洞府,凡夫、道士居此修煉,即可登仙。雖是道家之說,但這些地方確實是神奇清幽,山靈水秀,有其獨特魅力。溈山洞天,峽谷幽深,溪流潺潺,清澈見底。衝口截流築壩,建望仙橋(溈山)水庫。相對於十大洞天,唐代道教名人司馬承楨《天宮地府圖》,列全國道教36小洞天,72福地中,湖南有洞天6處,福地12處。醴陵溈山是第十三小洞天:小溈山好生玄上洞天,相傳為仙人花邱林和傅天師修煉之仙居。

歷史

唐代,大緣禪師在溈山建寺,宋殿元易祓書匾:小溈山寺,又名大通寺。
清雍正七年(1729),自廣東興寧移居醴陵的廖仲威,在溈山及附近廣大地區發現瓷泥,即向小溈山寺住持智慧賃山采泥,並邀約同鄉技工20餘人,在當地招工,傳授技藝,創辦瓷廠,生產釉下青花瓷,是醴陵瓷業發源地。後逐漸向赤竹嶺、老鴉山、王仙、大林、漆家坳、五石窯前等地擴展。興旺時、溈山有瓷廠百餘家,成為醴陵的瓷業生產經營中心,成為造福溈山及其周邊地區的新興產業基地,成為推動醴陵經濟社會進步的新“洞天”,曾有“小南京”之美稱。廖仲威等在小溈山寺後為先師樊進德(明朝人)建樊公廟。每年農曆五月十六日為樊公生日,大開廟門,各廠業主、技師、徒工齊來拜祭。平時各廠開窯必祭祀。
小溈山寺於1990年前後修復,1996年再建山門。樊公廟於1958年被拆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