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花

古梅花

中外均習慣以100年作為古樹年齡的起點, 多種樹木在年齡達到100一200年時即進人老年期。梅花是我國傳統名花中最長壽的花木之一 《中國梅花》(1996)所載的古梅,樹齡一般在200年以上。 這是因為20世紀90載的古梅,樹齡一般在200年以上。這是因為20世紀90年代,我們繼續考察古梅時發現雲南省的百年古梅幾乎遍布全省,各地民眾習以為常,多數並未列入地方古樹志中, 有鑒於此,對後來古梅的登錄,將樹齡起點全部提升至200年。所謂 ‘名梅”系指在歷史上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或由歷史名人手植的梅樹,或具有科學及文化藝術價值者,其樹齡應是百年左右或百年以上。有些古梅並非名梅,而名梅不一定都稱得上古梅,也確有一些古梅即名梅,名梅即古梅。在實際考察中,在討論古梅、名梅時,常將兩詞並提連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梅花
  • 拉丁學名:Ancient plum blossom
  • 別名:元梅,明梅,清梅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杏屬
  • :梅種
  • 亞科:梅亞科
  • 分布區域:江西、北京、雲南等
  • 原產地:中國
分布與概況,古梅現狀,元梅3株,明梅10株,清梅56株,清代古梅,老態與樹齡,倖存長壽原因,立地條件,品種與實生後代,經濟效益,特殊環境,保護與利用,

分布與概況

目前倖存在中國大陸上的古梅,名梅,仍至少在百株以上。經過近20多年的考察,已探明者僅75株,分布於浙江,安徽,湖北,廣東,四川、雲南、江西宜黃等6省22市、縣。東起浙江天台縣,西達雲南永平縣, 北至四川平武縣,南迄廣東梅州市。垂直分布最高海拔為2780m(雲南寧蒗縣永宇鄉),最低110m(安徽和縣豐山)。古梅,名梅分布的地域,全在中國野梅起源中心及距原產分布範圍不遠處。據云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有關人士透露, 雲南省洱源是著名l的果梅之鄉,僅該縣三營鄉南大坪村的30h平方糧作田埂上. 散植的樹齡超過200年的果梅, 隨處可見。此外,,如賓川縣雞足山、 騰衝縣洞山鄉綺羅村和黃坡國小 姚安縣大龍口鄉海子心村瓦平廟,宜良縣萬家凹花園等處,均有古梅蹤跡。2004年著名畫家勇滿然先生親赴四川省平武縣寫生古梅,獲悉該縣平通鎮益泉村何家院生產隊後後山上存有明代古梅群;另悉,四川達州百節鎮蔡家坡村亦有明l梅。10年前安徽農業大學吳詩華教授曾報導,安微休寧縣齊雲山存有400多年生明梅。而歙縣保存的明清古梅,至少還有十多株未曾登錄。 以上種種,足見中國古梅資源多多,尚待深入發掘。近20餘年間(1984~2005),得知已登錄的75株古梅中,相繼地上部分全枯斃或被移植致死者共8株,它們是杭州超山“明梅”(1988)、 廣東肇慶“白雲古梅”(1989)和“躍尤古梅”1號“” 2號““3號”“4號”(l990~1996),安徽歙縣“跳石古梅” (1992)、湖北黃梅蔡”山晉梅“(1995)。深為園藝界熟知、著名的雲南安寧縣”曹溪寺古梅1號’“(即元梅)。歷盡滄桑磨礪終未逃脫厄運,於1998年死亡。全國大陸現實際倖存的古梅,名梅67株。 這些古梅資源以雲南最豐富, 分布在昆明,安寧、晉寧、永平 、劍川、洱源、麗江、鶴慶,寧蒗、大理,箇舊、 景東、宣威等13市縣, 先後登錄58株,占全國古梅,名梅總數的86.5%。其中高壽的3株元梅和10株明梅中的9株都分布在雲南。雲南省古梅,名梅分布之廣數量之多、樹齡之高、 品質之優,長勢之旺,堪稱中國乃至世界之最。
調查中發現,古梅、名梅,總的來說生長狀況較好。生長勢強和較強者共37株,占總株數的55.2%;屬中等者15株,占22.3%,較弱和弱者15株,占22.3%,這些數字表明3/4的古梅老當益壯。尤為可喜的是梅中壽星長老—元梅和明梅,大多數生長較好,“盤龍古梅”和“扎美寺古梅”樹高各10m有餘,胸徑都達1m左右,儘管“扎美寺古梅”幾年前有一枝上大側枝被折損,但仍屬梅中巨木,它們延年益壽的潛力還很大。
古梅、 名梅屬17個品種,其中花梅6個品種計24株,占36%; 果梅6個品種計33株, 占49%;兼用型5個品種計10株,占15%。 花梅中的紅懷抱子屬台閣型梅品,梅之台閣,系梅花雌蕊瓣化,花開後花心中復開一小花的奇觀,盤龍古梅即此良種。它的發現把中國台閣型梅花育成的年代,比原來的認識至少推前300年,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台閣綠萼’是梅中珍品,昆明古梅群中竟擁有4株。古梅中有些品種是別處未曾發現的古老品種, 如潮塘宮粉,松月宮粉,萬德宮粉,鶴慶宮粉等。 即或是果梅中的古梅,也不盡全是習見的單瓣白花品種,有的古果梅竟是開復瓣紅花的觀賞價值較高的花果兼用品利:如白沙古梅品種為雙套紅梅即是。

古梅現狀

元梅3株

扎美寺古梅植於雲南省西北部寧蒗縣永寧鄉開基村的扎美寺北山腳下,土壤微酸性,海拔2780m,是目前發現的屹立在最高海拔上的一株古梅。伴生樹有桃,核桃,桑樹等古梅生長勢中等,樹幹較直立,高6m,離地15m處直徑115cm,樹冠扁圓,植株雄偉高大,為世間罕見的“梅樹王”樹從離地2.75m處分椏為雙乾,1995年調查時, 北乾直徑80cm ,南乾70cm,2004年勇滿然先生調查I時發現北乾已折斷,僅存南乾主幹木腐中空,樹洞直徑50~80cm對穿透光,基部多處出現樹瘤。樹皮較完整,黑褐色,粗糙,多呈片狀剝落,縱裂溝深,樹皮被苔蘚包裹且有菌類寄生。側枝平垂手1田各盤拐下垂。小枝較密,長短不等。屬果梅當地稱“杏梅” 年年結實。2008年春季李慶衛至該寺採得花枝標本,經主編陳俊愉鑑定,見其花被絲托膨大應屬杏梅品種群,當系全球最古之現存杏梅老壽恩據元史《地理史十三》介紹系13世紀佛教傳人永寧建寺時所植,距今約730年。
古梅花
古梅花
盤龍古梅單植於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東嶠山盤龍寺大殿前東側的白石圍台中,西側樹壇有柏木伴生。乾直立,樹台上50cm處直徑98(128×58)cm,高10m。樹冠主幹樹皮黑褐色,粗糙,縱裂溝深、地衣、瓦韋等寄生。主幹分椏,有苔蘚,地形成東西2乾,均扭曲。西乾則向後余伸。主幹及西乾左半壁大面積皮破木腐,各大側枝均扭曲,聚集若干大的樹瘤全樹3~4級分枝盤拐下垂,小枝密集細弱且短。 花枝疏收在樹的頂梢,著花較少,因植株常年受寺廟香火的煙2們生長勢逐年減弱。品種為紅懷抱子盤龍寺系兀朝至正七年(1347)蓮峰禪師所建,,梅樹為建寺之初僧人所植,樹齡約660餘年。
古梅花
古梅花
普照古梅樹在雲南省永平縣目目洞鄉花橋國小(原普照寺)院內,土質屬微酸性砂壤,伴生樹有白蘭花(緬桂),桂花,柏木等,樹基上堆土圍石。 古樹樹身較完好,無明顯蟲蛀,生長健旺,但主幹疙瘩密集凸凹不平。樹幹成45°向東南傾斜, 圓各扭曲,胸徑77cm,高7m,樹冠略扁圓。樹皮茶褐色, 呈片狀剝落,粗糙而縱裂溝深,陽面多處被踐踏磨光,明面有苔蘚,地衣寄生,主幹上部,分成大小4支幹各分枝斜上,極度扭曲並盤拐下垂。小枝稠密,綠色,略帶古銅玄冬,長5~27cm不等。花繁密,花時部分葉未落葉特大,長寬分別為9.0(95~85)cm和6.2(70~55)cm極為罕見,品種“單桃粉’可結實。此梅古利、蒼勁、婆娑多姿、宛若巨型梅樁盆景。據《永平縣誌稿》載,普照寺庭前有元梅一株,奇曲蒼勁,遍生蘚苔。每當歲首,花枝盛開,相傳此梅植於元朝大德年間(1298~1307),距今約710年。
古梅花
古梅花

明梅10株

黑龍潭古梅3號樹在昆明黑龍潭公園紫極玄都觀梅碑亭左側L院內,伴生樹有梅,柏木、紫微等,古梅植於石砌四方台中,上分為3乾 中間乾朽斷。東乾較直立,直徑16cm,田各扭曲直上, 木質已腐,部分皮層上萌生枝葉,構成一側微小樹冠,西乾亦較直立而富生機,直徑155cm,上部留3側枝形成主要樹冠,樹高55m。兩乾下部樹皮破損,黃褐色, 苔蘚封身,縱裂溝極深。小枝中長或短,稠密,盤拐下垂,老梅枯榮並存,鐵骨矍鑠,生長勢中等,著花甚繁,品種為台閣綠萼樹齡約390年。
回龍古梅樹在雲南劍川縣甸南鄉回龍村東山腳下,土質紅壤,伴生樹有梅、 梨,杉,楸等。樹幹扭轉後直上,主幹有心腐,縱裂溝深,外皮較完整,黑褐色,胸徑85cm。高10m,樹冠橢圓,幹上分4側枝盤拐上升或呈下垂狀。樹勢較弱,屹立地頭,瀟灑飄逸。著花中密,品種為 一鹽梅’花單瓣, 極淡粉紅色,年產鮮果200kg左右。據樹主趙富有稱,此樹系他先祖於明弘治年間(1488~1505)從四川遷人時所植1990年雲南林業部門調查時用生長錐實測樹齡為500年。
南大坪古梅1號樹在雲南洱源縣三營鄉南大坪付村公所西坡地上,海拔2370m,有中,幼年梅樹伴生,離地0,3m處乾徑82cm,高7m,樹冠扁圓。主幹田各扭曲,呈形北向斜上。樹皮八面縱向隆起,溝 “S”極深,長有樹瘤。幹上分生若干側枝,粗細不等,交鐠疊合。小株密集,盤拐下垂,有苔蘚,地衣寄生煩富老態,但生長勢較強,花繁果密。品種為苦梅,此樹系該村最老梅樹之一,參照回龍古梅推算樹齡,約400年。
南大坪古梅2號樹在南大坪村村公所西南田埂F一左右皆有梅樹伴生。胸徑72.9cm,高8m,樹冠如傘。主幹直立,樹皮縱向朝外凸突,裂溝深。 一邊破損,雖有樹洞,生長勢仍強。上分4側枝,分枝低密,左右盤拐,外緣小、枝下垂。花繁密,花時全標寸宛若雪球蓋地品種為苦梅,以單株產果250一300kg而冠全縣。與1號古梅為同時物,樹齡約400年。 1988年,曾有科研人員在這一帶發現長梗梅。
南大坪古梅8號樹在南大坪村一農舍附近緩坡邊,有幼齡梅樹伴生。胸徑60cm,高8m,樹冠圓形頂平,主幹直立左旋,樹皮褐色,呈帶狀凸突縱裂,溝特深,貌若多乾合抱,從縱溝可見木腐桿上分生粗細不等的5支幹各支幹又分生側枝或盤拐直上或平伸下垂,似游龍翻騰。上部小枝更是左右彎曲下垂。 百般老態,卻雄渾矯健。品種為‘鹽梅’,樹齡約400年。
南大坪古梅14號樹在南大坪村一農舍斷牆前孤植。 主幹直立,向左略扭, 胸徑70cm,高10m。樹皮灰褐色,縱裂溝特深,多處外突,被苔蘚包裹,似多乾貼合,主幹分椏後又分生7~8分枝,交錯盤拐斜上,生出3~4級分枝, 彎曲下垂。下部側枝有的貼地,構成饅頭形樹冠。小枝密集,花繁。品種為 ‘鹽梅’,樹齡約400年。
南大坪古梅l8號樹在村前田埂上,有幼齡梅樹伴生。胸徑67cm,高7m,樹冠傘狀,主幹直立,樹皮黑褐色,粗糙,有苔蘚寄生,縱裂溝深,多處呈不規則凸突。幹上簇狀分枝十餘根,使樹身膨脹,粗過基幹:各分枝多外傾,彎曲旋上,交錯散疊向四面平伸下垂,古梅支幹雖多,分布合理:枝條雖稠密,透光。樹形好,婆娑多姿,生機勃勃,老當益壯,品種為’鹽梅’,樹齡約370年。
古梅花
古梅花
南大坪古梅l9號樹在村前田間溝邊,東西兩側均種有梅樹。胸徑82cm,高7m,樹冠近圓形。 乾直立左旋,樹皮褐色,縱裂凸突, 溝深,被苔蘚包裹主幹分椏為4各枝椏又不斷分生側枝,錯落蟠虬,扭曲直上或斜出下垂。大枝、枝均稠密,著花甚繁生長健旺,雄偉蒼勁。品種為 ’鹽梅’樹齡約400年。
標楞古梅據勇滿然先生2004年1月9日調查樹在雲南洱源縣茈碧鄉永興村標楞寺門前左側,生於雜灌之中。從地面分為大小2乾。大者胸徑50cm,高10ml,大幹端直略外傾,左旋向上,分枝點高,出各扭曲上旋,間斷凸突樹瘤,致使樹身粗細不勻,有上重下輕之感。小乾斜出,分枝點亦高。兩乾之間中部空隙較大,顯露內側枝殘樁。二幹上部枝條交錯合成較完整的樹冠。樹皮部分破損,黑褐色,有苔蘚等寄生生長勢中等。品種為‘苦梅’樹齡約380年。
潮塘古梅樹孤植於廣東梅縣城東潮塘崗一農舍前坪台邊坡坎上,梅園中學羅一闐仁老師最早報導(1992),有月桂,台灣相思伴生。樹幹微傾,被埋人土約1m,從坡坎至坪台處分成2乾分椏處直徑70cm。樹高8m,樹冠扁圓,開張。兩乾左右斜上主幹下部暴露於坡坎外側,有白蟻危害樹幹中上部完好, 樹皮破損,暗褐色, 縱裂,密布苔蘚,地衣無枝刺。 兩乾再分椏斜上,4級分枝中密,略盤拐 3下垂。花小而繁密, 多著生於短花枝上。花重瓣,極淡紅色,具濃香,品種為潮塘宮粉王其超1993年定名。生長勢中上,樹姿蒼勁挺拔,樹齡約為460年。

清梅56株

其中名梅6株,古梅50株。
名梅6株
“隋梅”因樹在浙江天台縣天台山隋代古剎國清抗相傳為章安大師(561-632年)手植,故有隋梅之稱。 1960年史學家郭沫若興游天台山,題詩一首:”塔古鐘聲寂,山高月上遲。隋梅私自笑,尋夢復何痴!“植於大殿東側梅亭小院靠牆的花台里,黃牆壁上嵌有石碑篆刻隋梅二字。古梅胸徑38.6(525~205)cm高75m,樹冠橢圓形。 樹依牆而臥,蛀孔遍體,老乾早枯,朽木殘存。現主千是由22條直徑12~3.8cm的根狀莖交錯疊合,緊纏一枯乾而成,貌似一體,離地3m始分椏,樹皮黑褐色,上有苔蘚,地衣,貫眾、爬行衛矛等多種植物寄生。1966年前名梅幾被煙燻死,後僧人將陰面懸掛的不定根,塗抹溝泥貼附在枯乾上,引伸至乾基泥土中攝取營養。經幾年護理,復壯成現存的特殊新乾,名梅生長勢強,現樹幹靠牆蔽蔭處仍長須狀不定柱是,隨風飄手凱樹上小枝細軟婆娑,稍顯占風。品種為江梅宋陳景沂《全芳備祖描述》一古梅枝扭曲萬狀,蒼強車鱗皴,圭找高花身。 又有苔須垂一於枝間,或長數寸.微即傯綠,飄然可玩與現實的隋梅風織近似,從樹的朽木和老態辨識,絕非隋代原本而是多代分本,樹齡不是200年。
“宋時梅” 樹在安微和縣豐山鄉杜村。杜村是北宋名:上杜默的故里 梅為杜默手植,原有6株,清《直隸和州志》(1901)載,默手植梅花猶存,每春深作花遊人如織至20世紀80年代梅樹僅存一株,堆圍石保護。名梅胸徑40齣門,高5.5m,樹冠卵圓形,主幹分為4大側枝,或直上,或斜伸,4級分枝重疊、枝更稠密。杜家後人以為是祖宗遺物,不許修剪致使樹的中度堂積壓枯枝太多,通風透光極差,著花稀少,生長勢中等。常遇某年樹冠外緣一邊著花,次年另一邊著花,視為奇樹,訛傳為 半枝梅。品種”江梅’,該名梅乃根際萌櫱更新的分本,樹齡約140年。
“歐梅”(琅玡古梅) 即所謂“歐陽修手植梅’。樹在安徽滁縣琅玡山下醉翁亭景區內,植於方形樹壇中一邊鑲有碑石,題字’花中巢許”,以讚揚北宋大文豪歐陽修的逸世傲骨情操,滁縣《醉筋亭簡介》科;:“世傳歐陽修手植梅已萎,現樹為後人補植” 樹有2乾.大者基徑4ocm,高6.4m,上分3椏. 各支幹彎曲斜上,側垂支或直立,或平伸彎垂,樹冠卵圓形。小枝疏密有致看花繁密,品種為 ’江梅’“該樹生長健旺. 剛勁挺探不顯老態。經推測”樹齡約120年。
古梅花
古梅花
唐梅”(即黑龍潭古梅1號)樹在雲南昆明市黑龍潭公園紫極玄都觀內,曾以 “唐梅”盛名於世。據《雲南名木古樹》(1995)載:唐人曾在龍泉觀三三清殿前植有兩株梅樹,道光十年(1830)一株死去,1923年另株樹幹又枯萎,翌春從基部萌發新枝。 《道光雲南通志》當時的那株唐梅是原樹的:“孫株” 。1943年重修龍泉觀時,此梅由三清殿移至祖師殿前。 現公園為這株刊、唐梅設樹壇圍欄,置假山石托伏二臥乾,其中一乾死去。另一乾是原乾基部余於出的大側枝,直徑178cm。亦以石撐著。 幹上再分生二便I枝,伸的一枝亦死去。存活的一 一枝直徑13.3cm,生長極弱,總之,名梅全株蒼老衰頹,幸喜存活的臥乾基部萌發新枝,為延年益壽帶來了希望。此一名梅樹皮極為粗糙多反翹剝落。全株著花寥寥,蕾僅綠豆大小,亟待搶救。“唐梅’為多代分本,品種為紅懷抱子’現植株地上部之老態,表明樹齡不足百年按移植時的,“唐梅’’樹齡約300年。
“九峰雙艷”名梅在浙江台小4黃岩九峰公園米篩井邊圍牆內,樹齡160年,樹高105m,冠中富8.0m,乾徑46.5cm,分兩大枝,芳名雙艷1991年2月陳俊愉發現並記載。 因其系我國半野生大梅樹中之少數倖存者,又在名園之內,故列為中華名園中少數代表性名梅之一 品種’大青梅’ 系果梅中之名品。
古梅花
古梅花
“九峰獨艷”名梅產地及品種同“九峰雙艷約150年生, 因系獨乾向上,故名 “獨艷”品種及地點同雙艷。

清代古梅

登錄清代古梅50株,它們是姬川古梅1號,姬川古梅2號,樟林古梅,平通古梅,黑龍潭古梅2號、4號、5號、6號、華亭古梅1號、2號、4號、5號、6號、7號、8號、9號,太華古梅1號、2號、茅棚古梅1號,2號,興化古梅,白沙古梅、指雲古梅1號,2號,萬德古梅、上溪古梅、秋園古梅、松月古梅,太平古梅、萬福古梅,南大坪古梅3號,4號、6號、7號、9號、 10號、11號、l3號、l6號、17號,銀蒼古梅1號,2號,玉洱古梅1號,2號、三聖宮古梅,古仙鶴梅.寶華古梅,錦屏古梅、玉西古梅等。
古梅花
古梅花
值得提出的是雲南洱源南大坪村自占以來以盛產身果梅而聞名於世,他們的祖輩遺留下來的明梅、 清梅,20世紀90年代經調查登錄的僅16株。實際當地保存的古梅遠遠不止此數,特別是樹齡在100~190年的占梅,為數更多古梅未作統計,南大坪村200年以上的古梅,其共同的特點是:主幹乾徑均為40~60cm 經散植于田埂,路邊或小、山坡上,陽光充足,樹冠能自由擴張,果農為摘果方便,管理幼樹時便將分枝對天壓低,放這裡的古梅多於離地0.4~0.7m處分椏。 斜上構成樹冠,從而使全樹如饅頭狀。它們都只具有古梅的一般老態,個性不突出。 品種單一,均系果梅品種一“鹽梅”。

老態與樹齡

當今中外尚缺乏適合在野外直接測試古樹年齡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調查古梅,名梅時,梅樹采14C和生長錐測定外。除對個別主要以查閱地方志、碑文為憑據,詩詞,楹聯為旁證,核查寺觀建築史,詢問樹主家史為依託,直觀對比各古梅,名梅所處生態環境的差異和它們老態的種種表現,最后綜合評估樹齡。誠然,這種做法,只能取得比較接近實際樹齡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樹齡的古梅,有著差異顯著的老態。調查者只要悟出其要領,善於辨認,對評估樹齡十分有益。古梅主要老態有:
植株特別粗大
梅花樹齡的大小與植株的粗細高矮有一定的相關性。 百年古梅的乾徑多在30~45cm, 樹高5~7m。凡樹的胸徑達1m,高10m左右, 若無600年以上的樹齡絕難長成。 400~500年樹齡的古梅乾徑多為65 -85cm,200~350年樹齡的古梅,一般乾徑可達40~70cm。但梅花生長量受本物種體形增大極限的制約,同時還受不同外界生態因子的影響,故不能以樹的大小作為樹齡高低的唯一標誌。例如,樹齡僅140年的“宋時梅乾徑為40cm,而雲南昆明市黑龍潭的唐梅雖為多代分本,乾徑不足20cm,而樹齡卻有300年。
樹幹扭曲
這一老態多出現在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梅上。樹齡越高,扭曲程度越大。如普照古梅(710年)樹幹極度扭上由.為壽星梅中的典型代表。又如回龍古梅(500年)、南大坪古梅8號(400年)、指雲古梅1號(270年)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始有不同程度的扭曲現象,但是像天台山的’隋梅”和楸園古梅的樹幹都是由萌櫱枝或根須包裹枯乾貼合後呈現的扭曲現象,則當別論。
古梅花
古梅花
樹幹劈裂,木腐中空,留有殘樁,樹洞
梅乾易遭蟲蛀,百年左右的梅樹心腐現象已屢見不鮮,200年以上的古梅幾無一完整無損者,故對主幹,支幹,大側枝上留下的心腐、樹洞、劈損、斷裂、殘樁等,視其嚴重程度,結合其他老態,作為評估樹齡的依據之一。如松月古梅,白沙古梅,興化古梅屬之。
樹皮從裂溝深,多面隆起,樹瘤星布
百年以上古梅樹皮縱裂溝多較深,隨著樹齡的增長沿縱裂溝一邊或多邊常隆起凸顯,200年以上的古梅始生一樹瘤’,隨樹齡增長,樹瘤越多,且密集,常與扭曲現象並存。如普照古梅、華亭古梅1號,南大坪古梅2號,指雲古梅1號,寶華古梅等是。
側枝盤拐,彎曲,下垂
200年以上的古梅常出現此種老態,並以樹幹盤拐扭曲者為多。 樹齡越大.盤拐、彎曲程度越突出。如普照古梅、 華亭古梅1號,南大坪古梅2號,指雲古梅1號、寶華古梅等。
樹根裸露,錯結如網,堅如魚脊
種在坡地上,已具有一般老態的百年以上的古梅,因表土流失,常出現樹根裸露,日久天長,如網如脊。如樟林古梅等是。至於樹皮反翹剝落,苔蘚、 地衣寄生,通常百年左右的古梅,名梅,均有此老態,另外,梅花品種繁多,了解不同品種的演進史對評估古梅樹齡很有幫助,如昆明黑龍潭古梅1號(即唐梅”),品種為紅懷抱子屬台閣型梅品。梅中出現台閣狀較晚,元代以前未曾發現。 據此斷定唐梅絕非唐時原物,必是後人補植。 現樹為多代分本無疑。

倖存長壽原因

立地條件

現查明古梅、 名梅資源密集的雲南省,正是野梅起源中心及分布中心之一。 雲南地區海拔高,.緯度低,日照長,紫外線強、 冬春雨水少,氣候溫濕適度,許多花木在這裡都生長茂盛。 梅花在這優越的鄉土環境裡成長,天時地利有助其長壽。從具體立地條件看,梅花忌低濕澇積,耐瘠薄幹旱,喜陽光充足和雨量充沛, 現在記載登錄的古梅,名梅們不論在何省多被種在地勢高燥的坪場上,坡坎上,或栽在石欄土台上。 或植於堆土的樹壇里,多為孤植樹。各地選擇的種植點與梅的習性相適應,故能較好地經受自然選擇而延年益壽。

品種與實生後代

被登錄的現存的67株古梅,名梅中,屬江梅型(含果梅品種和兼用品種,下同)41株,占61%;宮粉型13株,占19.5%;玉蝶型5株,占7.5%;綠萼型8株,占2%。江梅型梅花是梅花品種中人工演進的起點,更接近野生種。宮粉型梅花是由果梅分化為花梅最早出現的類型,生命力都比後來演進的類型強,較能抵禦不良環境,現登錄的3株元梅和400年以上樹齡的明梅就品種而言,均屬梅中原始類型的江梅型和宮粉型同時,絕大多數的古梅,名梅都是實生樹,實生後代生命力頑強,故飽經風霜的古梅,儘管瘡跡遍體,其根際,樹幹上的隱芽多能萌發,為古梅的更新復壯帶來希望。由此可見,現存古梅、 名梅生長較好、益壽延年、實有其遺傳基礎和生存根源。
古梅花
古梅花

經濟效益

登錄的古梅中有64%屬果梅和兼用梅,其中大部分為農民所種。農民為謀求經濟效益而種植的果梅樹,只要能結實,必然精心培育,代代相傳,非到老朽無收或遇自然災害,是不會拔除的。如回龍古梅高壽500年。 樹幹已心腐,生長勢衰退,現每年還結果200kg,當地林業站特加保護選作物候觀測樹。洱源南大坪村祖傳下來的幾十株200年以上的古梅,成為明清時期洱源地區果梅業興旺發達的歷史見證。

特殊環境

梅花是中國寺觀園林中的傳統觀賞植物之一 。登錄的67株古梅,名梅植於寺廟、道觀者30株,占45%,托福歷代僧尼、 道人的撫育關照以及香客的愛護而倖存至今。有30%的古梅各有其主.部是各家各戶祖輩遺留的傳家寶、搖錢樹,必然受到家族及其子孫的保護,減免了人為損壞而存活。傳為名人的手植梅,鑒於後世對歷史人物的敬仰,所受養護之精細更不待言。即或老朽消亡,也會有人就地補植,受社會各界的愛戴仍不減當初,安徽滁縣醉翁亭風景區的’歐梅”是其代表。

保護與利用

古梅,名梅是特種資源,有的還是國寶,只有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才能閃耀我國古梅、名梅的獨特光輝。
鑒於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8株前已登錄的、名梅相繼死亡的教訓,建議中國梅花研究中心、 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評審現存的古梅、名梅,按國家保護古樹名木的有關規定,提出元梅為特級保護對象,明梅和名梅為一級保護對象,清梅為二級保護對象的名單,申報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批准備案。由國 家相關部門出台保護古梅、 名梅的政策法令,敦請林業、園休、文物、環保、旅遊、宗教部門每年撥出一定經費,做好保護古梅、 名梅的宣傳工作,在全社會形成珍愛古梅,名梅的文明風尚。 請各地主管單位造冊登記、編號掛牌、建立擋案。凡對古梅、名梅亂砍亂伐,燒香熏煙.刮皮刻字.攀登摘花以及隨意出售, 移植者,輕者教育,重者罰款,直至追究刑事責任。在古梅,名梅周圍,責令樹主設定美觀耐用的護欄桿,定期鬆土,填土,施肥,灌溉、 除蟲。對樹幹嚴重傾斜或發生斷裂者應設支柱, 對樹洞的修補填充應請專業人員協同處理。
古梅和名梅同是中國特有的珍貴自然景觀,有的還兼具歷史人文景觀。首先可作為旅遊景點開發利用,事實上像天台山的隋梅醉翁亭的歐梅昆明西山華亭寺的古梅群等早已成為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另有一些古梅觀賞價值很高,如雲南晉寧縣的盤龍古梅,在該縣盤龍寺內,寺以雲南第二大佛寺和元代’松子鱗滇茶花而出名,而人們對該寺用有元代古梅知之甚少,殊不知盤龍古梅乃我國三大元梅之一,較之元茶毫不遜色。只要加強宣傳力度定會贏得遊人的興趣。還有扎美寺古梅, 是蓋世的梅中巨木,雖生於滇西北僻鄉,卻地處美麗的瀘沽湖與永寧溫泉旅遊線上,該梅樹孤植於扎美寺喇嘛寺側所在的山坡是一片荒土,用來植梅,使之成林, 建成座以古梅為主題的觀賞、 生產兼用梅園.可為瀘沾湖旅遊區再添一特色景點。再如,與舉世聞名的安徽黃山旅遊風景區毗鄰的歙縣上豐鄉。 有二三百年生的障林古梅,姬川古梅等多株,那裡的農民祖祖輩輩以植梅售花為副業.村前屋後、路旁溪邊,散植紅、綠梅花數萬株,且多為成年大面積達500h平米人作天成的果梅梅園。有成片青松、綠竹為屏,構成國內罕見的自然生態型歲寒三友,春景妖嬈,野趣濃郁,花時稍作宣傳,便可把遊覽黃山和古城的旅遊者請進山鄉賞梅。
古梅花
古梅花
古梅中的潮塘古梅,松月古梅,萬德古梅,太平古梅等,其品種分別是潮塘宮粉,松月宮粉,萬德宮粉和鶴慶宮粉,均系優良的花果兼用品種,別處罕見,江西三農花木園林遍訪全國的古梅和名梅,充分利用古梅來作種質資源。繁殖種苗出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