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桑鄉,原名枯桑公社,以境內的枯桑樹得名。1965年建立
公社,因“枯”字含義不好,改“枯”為“古”,命名為古桑公社,1983年改為古桑鄉。該鄉位於縣城南端,緊鄰縣城。鄉域東接
穆店鄉,南鄰
桂五鎮,西連
河橋鎮,北臨
淮河鎮,總面積94.1平方公里。境內中部岡巒起伏,東部緩坡,本部丘陵,淮水流經西北邊緣。該鄉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凹凸棒石粘土、石灰石、玄武岩、礦泉水等。全鄉轄7個村,1個居委會,2個場圃(古桑居委會
、三塘村、關帝村、季安村、白虎村、磨澗村、石龍村、龍潭村、佛窩村),60個村民小組,2.1萬人。2005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1.48億元,財政收入10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該鄉由於緊連縣城區,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
面積人口
據當地政府官方資料顯示,古桑鄉總面積904平方公里,耕地23333公頃,山地18667公頃,水域1000公頃;轄7個村,1個居委會,1個林場,1個農場,108個村民小組5100戶居民;社會人口2.0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萬人。
經濟發展
工業發展
該鄉把招商引資作為富鄉富民的重要舉措。利用緊傍縣城,水陸交通便捷,境內蘊藏有豐富的石灰石、玄武石和凹凸棒石粘土等資源優勢,開展全民招商活動,並取得了成效。鄉政府還為外來客商在古桑辦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使客商鼓起了錢袋子,帶動了全鄉企業的發展,壯大了財政收入。2005年吸引大小43個招商引資企業在該鄉落戶,完成招商引資額8500萬元。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221億元,工業銷售收入217億元,工業利潤768萬元,工業入庫稅金完成36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16%、20%、46%、20%,工業固定資產投入實現5200萬元。新增規模100萬元至499萬元的企業11個;新增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個;淨增個體工商戶52個,個體私營企業21個,解決200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
農業發展
農業全鄉糧食總產量26040噸 ,油料總產量3625噸。實現農業產值8230萬元 ,其中多種經營產值4723萬元,占農業產值的574%。農業產業化重點發展項目有養羊、四季鵝、西瓜、紅心山芋、牧草、蔬菜、豇豆、花生、毛豆、意楊等,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鄉政府圍繞養羊、養鵝、西瓜、紅心山芋和牧草種植5大特色農業產業做大文章。實施“五擴五增”工程。
養羊擴大到55萬隻;增加5萬隻,四季鵝飼養擴大到22萬隻,增加2萬隻;
西瓜種植擴大到6667公頃,增加3333公頃;牧草種植擴大到3333公頃,增加667公頃。
扶持種養老大戶,培植新大戶,以點帶面,建立大戶檔案,對老大戶加大資金扶持,新培植特色農業種養大戶1000戶。
抓寒山羊、白虎山牌西瓜、廟山牌紅心山芋等特色農副產品商標登記註冊工作。鄉農副產品擴大知名度、占領市場、提高經濟效益、創造品牌,鄉政府幫助註冊了商標。
建立特色農業生產組織鄉領導班子抽出兩人主抓,從有關單位抽出專業技術人員組建辦公室。利用典型引路,大造輿論,營造氛圍,開通特色農業生產服務熱線,及時分析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特色產業
古桑鄉依託特色資源,打造特色產業,很短時間裡,其凹土工業集中區已實現年開票銷售收入3.21億元,實現入庫稅金880萬元。古桑鄉地處盱眙縣淮河南岸,是盱眙凹土資源的主要蘊藏地。凹土作為一種用途極其廣泛的非金屬礦物,素有“萬用之土、萬土之王”之稱。全世界凹土礦藏的70%分布在中國,中國凹土70%在盱眙,盱眙主要凹土資源又在古桑,隨著省委省政府“振興蘇中、蘇北”戰略的實施,古桑鄉堅持以凹土資源為依託,以科技為先導,以產品的研發及深加工為功能定位,積極構建一個現代化、開放式的特色凹土工業集中區。建區兩年多來,累計引進項目15個,其中投資總額在億元以上的項目2個。特別是2008年,該鄉凹土集中區建設大幅推進,全年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3.4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3.68萬平方米。
金融危機背景下,古桑鄉適時提出,要重點在凹土資源的“精深加工”和“高效開發”上做文章。近半年來,他們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大膽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增加凹土產品的科技含量。同時,積極吸納國際資本,拓展全球市場,最大限度地提高凹土產品的附加值和開發利用效率。連續幾個月,這裡開發熱度不減,產品產銷兩旺。
社會發展
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計畫生育率99%,改水新增受益人口1140人,電話戶新增520戶,電話普及率70%。有線電視光纜通進山區片,新增用戶200餘戶,普及率53%。村級安居工程新增156戶,新建價值50萬元的老年公寓樓兩棟。投資122萬元建設鄉村道路,修整境內道路3條、長65公里。投資70萬元修建縣工業園區的工七路,為園區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