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叢篁圖

古木叢篁圖

《古木叢篁圖》是元代畫家李士行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藏上海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木叢篁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李士行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規格:縱169.6厘米,橫100.4厘米
  • 幅式:立軸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古木叢篁圖
有元一代畫家李衍,其子李士行繼承家學,善畫山水、竹石,尤以枯木為佳。此《古木叢篁圖》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此圖描繪兩株蒼老的古木,並行且緊挨著,一前一後,聳立於石間,一株較矮小的古木,在一大株的古木的遮掩下苟且成長,枝權向畫面右側橫出;大株古木樹於粗壯,曲直向上,枝權分開,其中一枝權彎曲斜伸,枝幹直指蒼穹,其他二枝權平行地向左欹側斜伸至畫幅的左側。兩株古木,形態蒼古,樹幹虬蟠,勢若蛟龍,其間有好多節疤和樹洞,樹根盤曲裸露出土,滿樹枯枝,樹葉脫落,雖顯得蒼枯,但卻仍有一種動勢和力量。雙樹下坡地上亂石堆砌,樹木的左右兩側翠竹叢生,枝葉茂盛,掩映古木樹下:此畫構圖呈豎長方形,下不留地,上留有空白,但作者巧妙將一枝杈斜伸至畫幅上端,可說妙筆,不但填補了此畫上端的空闕,同時對整個畫面起到充實平衡的作用:元張憲《玉筍集》題李士行的《枯木》詩云:“鬼狀虺隕生意少,龍鱗剝落木根傷;薊丘深意吾知得,珍重君王別棟樑。”薊丘即李士行,李為薊丘人。張憲詩道明了作者在這類題材中是有所寄託的。自古以來有不少畫家喜歡畫枯木竹石或寒林,如宋代的蘇軾、元代柯九思等,許多文人也對這類題材的作品倍感興趣,留下不少被人傳頌的詩歌。他們從枯木形象聯想到人的精神品質。有人對李士行所畫的古木圖就這樣的稱頌:“獨立寒秋削金鐵”“五月雷霆莫能折”,其實是借物詠懷,表達對堅貞品格的一種敬意。

藝術鑑賞

在技法上,全畫以水墨為之,古木沿外輪廓向里染,顯得樹幹頗為圓渾有體積感。所畫枯木樹葉脫落,只剩下主幹和粗細不一的枝丫,以側鋒用筆畫出枝幹上一些枯乾的小枝條,筆道堅硬銳利,使樹枝呈現脆硬之感,這說明由於樹木已千枯,小枝條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和營養所致。樹的主幹以粗壯的筆道畫出輪廓,然後以潑墨渲染出陰陽面,觀之有一定的質量感。以濃墨塗成黑黝黝的樹洞,四周留出空白,最外面以淡墨暈染,這一切都為了表現樹木的枯老狀態,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畫中的堆石,用皴染結合的方法畫成,陰處墨色較重,明亮處留以空白,體現了其體積感。畫中的翠們·取文同深墨為面、淡墨為背的方法,掩映有致。縱觀此畫,枯樹老態龍鐘,綠車翠竹生意盎然,充滿著較為濃郁的生活氣息。

名家點評

郎紹君:此畫全以水墨為之,古木沿外輪廓向里染,顯得樹幹頗為圓渾有體積。枯枝勁健互動,多以中鋒寫出,頗見功力。叢篁全以家法,酷似其父李衍墨竹。全圖把視平線壓得很低,顯得古木極為高大,適足表現畫家的用意。

作者簡介

李士行(1282—1328),元代畫家。字遵道,大都(今北京)人。衍子:從趙孟頫,鮮于樞諸前輩學詩歌書畫,悉有風致。善畫竹木,畫品高雅,時人以為勝於其父。仁宗朝(1312—1320),近臣薦之,以《大明宮圖》人見,嘉其能,授五品官,與商琦同在近列,後遷黃岩知州。張憲題其《古木圖》有“珍重君王別棟樑”之句:傳世作品有《古木叢篁圖》,《竹石圖》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