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微課課程)

古朗月行(微課課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朗月行》是漆橋中心國小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李思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朗月行
  • 提供學校:漆橋中心國小
  • 主講教師:李思琪
  • 類別:微課
課程簡介,設計思路,

課程簡介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古詩教學中應該把激發興趣放在首位,因此本課設定了多種情境,給孩子畫面感,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此外,古詩教學要重視朗讀,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因此本課設計多次朗讀環節,引導學生關注誦讀的停頓、節奏、語調,幫助孩子入詩入境。最後,設定作業鞏固理解古詩的基本內容,而且通過填詞的形式,激發孩子想像和創作的意識。

設計思路

1、配樂出示課題。 2、導入。中秋夜,月兒明。每逢中秋團圓之夜,人們便在庭院裡,陽台上擺出各種各樣的美食,一邊暢談,一邊賞月,小朋友們看到天空中的這輪滿月: 也許你會說:月亮又大又圓(寫實派), 也許你會說:圓圓的月亮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圓圓的月亮像一張可愛的娃娃臉。(小朋友們的讚美之詞真是太有想像力了) 古人對月亮也是情有獨鐘,他們特別喜歡“圓”的事物,因此唐以來的知名詩人寫了許多詠月的詩詞。有位大詩人李白就更厲害了,在他流傳下來的900多首故事中竟有300多首與月亮有關。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李白筆下的月亮讚歌吧。(注意古詩朗誦的節奏、停頓、語調、因為只有讀的有起伏,有變化,詩歌才會有韻味) 3 、播放故事朗讀。 4、我們先看詩歌的題目:解題“古朗月行”:古時候有個叫鮑照的人在一個晴朗的夜晚看見了月亮,於是寫下了“朗月行”這首古詩。幾百年以後,李白也看見了這樣的朗月,他也特別想為月亮寫首詩,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鮑照寫過的《朗月行》的題目,並在前面加上一個“古”字,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在“古”處稍作停頓啊——“古/朗月行”。 5、學習第一句。 小時不識月。識:認識。這句可以從字面解釋:小的時候不認識月亮。不認識月亮的小李白把月亮當作什麼了呢?接著往下看; 6、呼作白玉盤。呼作:稱作。白玉盤:白色的玉石盤子。把月亮稱作白色的玉石盤子。你們看這就是白玉盤,又大又圓又飽滿,還泛著黃柔和朦朧的光,這和皎潔月亮是不是很像啊。可是,詩人李白轉念一想,家裡白玉盤好端端的怎么會跑到天上呢? 7、接著就有了第三四兩句。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青云:泛指高空。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瑤台鏡:神仙使用的鏡子。神仙用的到底是怎么樣的一面鏡子呢,為什麼能和月亮媲美呢,一起聽聽這個故事故吧: 傳說,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也枯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拉開神弓,射下了九個太陽。母娘娘被后羿的善良感動了。給了他一包不死藥。一天,后羿帶徒弟們去練射箭,蒙假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鬥不過逢蒙,把藥一口吞了下去。吞下藥後,馬上飄離地面,落到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知道事情後,他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的名字。嫦娥也非常想后羿,她的眼淚不停地流流,流下的眼淚成匯了一個湖。湖水又結成了一面明晃晃的鏡子,我們把這面鏡子叫瑤台鏡。天上仙人用的鏡子在雲中飛動!鏡子裡可能還倒映著嫦娥美麗的臉龐,美極了!你喜歡這樣的月亮嗎?那讓我們邊讀詩,邊展開想像吧! 小結:整首詩,通過豐富的想像,神奇的傳說的,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以“白玉盤”、“瑤台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小朋友們你喜歡李白的天真爛漫嗎。你喜歡這首有趣的詩嗎? 8.通過節課的學習,請你完成以下練習。 a常識填空。《古朗月行》的作者是(李白 ),詩人小時候把月亮叫作(白玉盤 ),又以為是( 瑤台鏡 )飛到了(高空中 )。詩人通過想像把月亮寫得又(潔白 )又(明亮 )。 B古詩遷移。把你以前弄不懂的事物放進古詩中,也來噹噹“小李白”編一首小詩吧 。如:小時不識星,呼作天上燈,又疑是眼睛,眨在天空中。 小時不識( ), 呼作 ( )。 又疑 ( ), 飛在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