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羅馬與基督宗教》是2002年由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主要講解了古希臘羅馬時期基督宗教的內涵與社會環境的關係。
基本介紹
- 書名:古希臘羅馬與基督宗教
- 頁數:: 288頁
-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7月1日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7月1日)
外文書名: Christianity and the Ancient World
叢書名: 宗教與思想叢書
平裝: 28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1497163
條形碼: 9787801497161
商品尺寸: 20 x 13.8 x 1.4 cm
商品重量: 259 g
ASIN: B00114GMJM
內容簡介
《古希臘羅馬與基督宗教》內容簡介:宗教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人的超越自我和信仰追求。宗教屬於人的靈性世界,是對宇宙奧秘、自然奧秘、生命奧秘的永恆之問。在這種詢問中,我們看到了人之精神嚮往、靈性需求和本真信仰。因此,宗教正是人在信仰中的生活、體驗、思索、感悟、行動和見證。宗教所展示的乃人類文化大樹上的一朵靈性之花,從其閃爍、迷離的花影中我們可以依稀辨認出人的上下求索、人的時空漫遊、人的心醉神迷、人的超凡脫俗。作為穿越永恆與現實、無限與有限之間的精神飛舟,宗教表達了人的嘆息、驚訝、不安和渴求。宗教具有的這種神秘感、驚奇感和超越感,揭示出人之靈性秘密,試說著人的文化真諦和人的生命意義。誠然,宗教表現了精神、心靈之浪漫,但它作為信仰之在、信仰之感和信仰之思而體現出的強大生命力和久遠流傳,卻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研究。
作者簡介
作者:(奧地利)雷立柏(Leopold Leeb) 叢書主編:卓新平
雷立柏(Leopold Leeb),奧地利人。1967年出生於奧地利的Hollabrunn,母語為德語。1985年入大學學習哲學;1988~1991年在中國台灣台北輔仁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哲學;1991~1995年2月在奧地利學習哲學、神學、比較宗教學,1995年獲得碩士學位;1995~1999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師從湯一介和陳來先生,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進修,師從卓新平先生;2004年開始在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西方古典語言(拉丁語和古希臘語)。著有《張衡,科學與宗教》、《論基督之大與小:1900~1950年華人知識分子眼中的基督教》、《聖經的語言和思想》、《古希臘羅馬與基督宗教》等;譯有《基督宗教倫理學》等。
目錄
本書序
再版前言
導言
第一章 人與自然
第一節 “土地娘”還是“受造界”
第二節 “萬物之一分子”還是“萬物之靈”
第三節 “混合動態”還是“明確的界限”
第四節 “萬變不變”還是“變化”
第五節 “怕自然”、“打自然”還是“察自然”
第六節 “玄學”還是“科學”
第二章 時間與歷史
第一節 “無始無終”還是“有始有終”
第二節 “無的放‘時”’還是“目的意識”
第三節 “重複老調”還是“創新”
第四節 “君主的歷史”還是“人民的歷史”
第五節 “看戲”還是“參與歷史”
第六節 “悲觀主義”還是“希望”
第三章 人和語言
第一節 “特權”還是“普及化
第二節 “修辭學之妙語”還是“真理之樸素”
第三節 “自言自語”還是“溝通”
第四章 人的尊嚴
第一節 “奴隸”還是“自由人”
第二節 “團隊精神”還是“個體的尊嚴”
第三節 “灌輸”還是“教育
第四節 “享樂者的尊嚴”還是“受苦者的尊嚴”
第五節 “精神分裂”還是“個人的靈魂”
第五章 人和工作
第一節 “逃避工作”還是“樂業”
第二節 “人是為了工作”還是“工作為了人”
第三節 “游閒”還是“節奏”
第四節 “偉業”還是“精工”
第六章 婚姻與家庭
第一節 “婢女”還是“伴侶”
第二節 “成家”還是“婚姻”
第三節 “必婚”還是“選擇”
第四節 “父權絕對”還是“父權相對”
第五節 “物愛”還是“人愛”
第七章 社會與政治
第一節 “神權”還是“政教分開”
第二節 “人治”還是“法治”
第三節 “一盤散沙”還是“團結”
第四節 “分類的人”還是“人類”
第五節 “貴人庶民”還是“人民”
第八章 人與宗教信仰
第一節 “思、言、行不一”還是“思、言、行一致”
第二節 “人、鬼、神、獸混一”還是“人的宗教”
第三節 “天無情”還是“人格神”
第四節 “可怕的神明”還是“信、望、愛”
第五節 “宗法教化”還是“活人的宗教”
第六節 “形式主義”還是“內在化的宗教”
第七節 “道德淡薄的宗教”還是“充滿道德的宗教”
第八節 “因地而異”還是“跨越地區”的宗教
第九節 “分裂人的宗教”還是“溝通的信仰”
第十節 “沒有教義的宗教”還是“條條有理的信仰”
第九章 倫理道德
第一節 “優愛”還是“博愛”
第二節 “殘酷的英雄主義”還是“珍惜和保護生命”
第三節 “暴力”還是“非暴力”
第四節 “面子比真理重要”還是“真理比面子”重要
第五節 “沒有良心”還是“良心、罪惡感和悔改
第六節 “無法無天”還是“責任感”
第七節 “超人與小人”還是“人的道德”
第十章 結論
附錄1 古代作者及其著作索引
附錄2 古代作者漢語-西語索引
附錄3 神話人物索引
附錄4 文獻目錄
序言
宗教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人的超越自我和信仰追求。宗教屬於人的靈性世界,是對宇宙奧秘、自然奧秘、生命奧秘的永恆之問。在這種詢問中,我們看到了人之精神嚮往、靈性需求和本真信仰。因此,宗教正是人在信仰中的生活、體驗、思索、感悟、行動和見證。宗教所展示的乃人類文化大樹上的一朵靈性之花,從其閃爍、迷離的花影中我們可以依稀辨認出人的上下求索、人的時空漫遊、人的心醉神迷、人的超凡脫俗。作為穿越永恆與現實、無限與有限之間的精神飛舟,宗教表達了人的嘆息、驚訝、不安和渴求。宗教具有的這種神秘感、驚奇感和超越感,揭示出人之靈性秘密,試說著人的文化真諦和人的生命意義。誠然,宗教表現了精神、心靈之浪漫,但它作為信仰之在、信仰之感和信仰之思而體現出的強大生命力和久遠流傳,卻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