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雞鵟

古巴雞鵟

古巴雞鵟(學名:Buteogallus gundlachii):是鷹科、雞鵟屬猛禽。體長43-52厘米,體重約650克。該物種的外形輪廓很好。在飛行中,翅膀顯得寬闊而飄逸。外覆羽有白色斑塊。尾巴很短,有明顯的近端白色條紋。成體羽毛呈深灰棕色,遠看呈黑色,在光線充足時相當石板色,覆羽上有明顯的淺黃色邊緣。喙有兩種色調,基部為黃色,喙尖黑色;腿亮黃色,虹膜黑色。

棲息在沿海地區,經常出沒於紅樹林和鄰近的棕櫚稀樹草原棲息地。留鳥。經常在海灘上空滑翔。以齧齒動物、蜥蜴等小型脊椎動物或螃蟹等無脊椎動物為食。是古巴和幾個近海小島和珊瑚礁的特有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動物學史

古巴雞鵟傳統上被認為是黑雞鵟(Buteogallus anthracinus)的一個亞種。然而,在2007年,美國鳥類學聯盟(AOU)正式承認它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因為它的體型更小、發聲不同和羽毛細節不同——包括更褐色的顏色、初級飛羽基部上的大量白色斑紋和發白的顴骨區域。這些特點都讓該物種區別於黑雞鵟。

形態特徵

古巴雞鵟體長43-52厘米,體重約650克。該物種與最近才分離出來的黑雞鵟非常相似,它的外形輪廓很好。在飛行中,翅膀顯得寬闊而圓潤,外覆羽有白色斑塊。尾巴很短,有明顯的近端白色條紋。
成體羽毛呈深灰棕色,遠看呈黑色,但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近距離觀察,它相當石板色,覆羽上有明顯的淺黃色邊緣。喙很結實,有兩種色調,喙尖黑色,基部為淺黃色。喙中部和腿的中部亮黃色。虹膜很黑。
幼鳥和新熱帶的鷹一樣,在外觀上與成鳥大不相同。它們是朱古力棕色的,頭上包括眉毛和臉頰有白色斑點,翅膀上有不同程度的斑點。下體是白色的,有非常明顯和密集的棕色斑點。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沿海地區,經常出沒於紅樹林和鄰近的棕櫚稀樹草原棲息地。在中西部地區很常見;在青年島以及幾個較大的珊瑚礁上。它們大多限於沿海沼澤和紅樹林。

生活習性

留鳥。該物種經常在海灘上空滑翔,這得益於寬闊的翅膀和尾巴。古巴雞鵟從棲息處可以直接落到地面上爬行。它們的叫聲通常是典型的三音節哨聲。主要是在受到驚擾時發出的警報聲,尤其是在鳥巢附近活動時。
肉食性,獵物是齧齒動物或蜥蜴等小型脊椎動物或螃蟹等無脊椎動物,偶爾以小型鳥類為食。它們也很容易成為清道夫,例如以岸上的死魚為食。

分布範圍

古巴雞鵟是古巴和幾個近海小島和珊瑚礁的特有種。一般而言,該物種不常見且本地化,但在最佳棲息地區域可能相當常見,例如北部珊瑚礁(Romano、Paredon Grande、Coco)和薩帕塔沼澤
古巴雞鵟
古巴雞鵟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在1-6月。鳥巢安置在紅樹林中,是用樹枝搭建的大型杯狀巢。巢位於紅樹林的樹冠下,離地面4-8米高,巢內鋪墊有綠葉和小枝。產卵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之間。卵橢圓形,每窩產1-2枚。平均大小為42.71-55.87毫米,呈灰白色(孵化早期偶爾會出現帶藍色的綠色),在卵的大端分布最密集的深色或紅棕色斑點和斑紋。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9年ver3.1——近危(NT)。

種群現狀

古巴雞鵟的數量估計不到2,500隻成熟個體,並且正在下降(González Alonso等人,2012年);因此,該物種被認為在1,000-2,499隻成熟個體的範圍中。
趨勢理由:沒有關於物種數量趨勢的定量數據,但根據排水和濕地復墾的強度,認為會出現緩慢至中度的持續下降。2016年測量了2000-2012年間該物種範圍內的森林損失為平均為47平方千米。這大致相當於該物種在三代(22.8年)內森林損失率為2.2%。鑒於古巴雞鵟占據了紅樹林和開闊的稀樹草原(del Hoyo等人,2019年),森林喪失可能不會導致物種數量顯著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