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磁[學](palaeomagnetism)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地磁[學]
- 外文名:palaeomagnetism
- 所屬學科:地球物理學
- 公布時間:1988年
古地磁[學](palaeomagnetism)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
古地磁[學](palaeomagnetism)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公布時間1988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地球物理學名詞》第一版。1...
它是古地磁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假說。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相同年代生成的岩石所獲得的磁化的方向與當時當地的地磁場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由這些磁化方向推算出的磁極位置就是當時的地磁極位置,而且所有岩石的磁化方向應該對應同一個...
古地磁學方法是利用岩石天然剩餘磁性的極性正反方向變化,與標準極性年表對比,間接測量岩石年齡的方法。地球是一均勻磁化球體,其磁場相當於放在地心的一個磁偶極子的磁場。磁偶極子的磁軸與地軸的交角為11.5°。磁軸的延長線與地面相交...
《古地磁學概論》是1982年5月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世浙。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古地磁學的原理及其套用。全書共九章,前三章簡單介紹地磁場的基本知識,系統論述古地磁學的原理及工作方法,其餘各章用實例介紹古地磁學在各個...
《古地磁學:基礎原理方法成果與套用》是作者在參閱國內外多部相關書刊的基礎撰寫而成。全書從最基礎的磁性起源開始到地磁濱基本內容,進而討論岩石磁學以及古地磁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術,最後結合實例介紹了古地磁的最新研究成果,並總結了中國...
《古地磁學導論》是199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椿。作品簡介 本書綜述了古地磁學的地質和地球物理學理論基礎、室內和野外工作的基礎方法及其在地學和其它相鄰領域中的實際套用。作品目錄 序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古地磁學概述 第...
《古地磁學 : 基礎、原理、方法、成果與套用》是200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崗昆。內容簡介 本書從最基礎的磁性起源開始到地磁學的基本內容,進而討論岩石磁學以及古地磁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術,最後結合實例介紹了古地磁的最新...
《古地磁學的原理和套用》是197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塔林(D.H.Tarling)。內容簡介 本書較全面地敘述了古地磁學的基本原理及其套用於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問題的解釋。全書共分八章,扼要地敘述了物理學基礎、常見的磁性...
古地磁方法是通過測定岩石和某些古物的天然剩餘磁性,分析它們的磁化歷史,研究導致它們磁化的地磁場的特徵的一門學科。其中以古物(如古陶器和古磚瓦)為對象研究史前期地磁場特徵的稱為考古地磁學。古地磁極 古地磁極(paleomagnetic pole...
《中國黃土古地磁學》是1996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樂平等。內容介紹 內 容 簡 介 中國黃土記錄了豐富的氣候、環境、生命信息。本書以數十個黃土剖面的古地磁學研究為基礎,結合古生 物學、氣候環境學資料,討論了中國黃土...
考古地磁學是古地磁學的一個分支。是利用史前時期和有史以來各時期的文物,如陶瓷、磚石等燒結時獲得的熱剩餘磁化強度,研究古代地磁場長期變化的同時通過對文物的熱剩餘磁化強度的研究,確定文物的年代。因此,它與考古發掘工作有較密切...
《塔里木盆地二疊紀大火山岩省古地磁學研究》是依託西北大學,由吳漢寧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塔里木二疊紀大火山岩省是我國繼峨眉山之後又一個被認為可能與地幔柱活動有關的大火成岩省,蘊含著豐富的地球動力學信息和良好的...
中國地質科學院古地磁實驗室是l963年在李四光教授親自指導下創建的,1966年完成基本建設。依託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地質力學研究所 研究方向 磁性構造學、磁性地層學、岩石磁學和環境磁學等 簡要情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古地磁實驗室是l963年在...
《丁村組年代歸屬問題的古地磁學研究》是依託太原理工大學,由蘇朴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通過對丁村文化遺址100號點丁村組及其上覆微紅色土以及閣店大柴剖面古地磁學的系統研究並結合相應的磁化率測定及與海相氧同位素MIS...
要科學論證地球翻轉,古地磁學的詳細而真實的數據資料是不可缺少的。證明 發生地球翻轉運動時,每一次大約在80-100度之間。中國的古籍《淮南子·天文訓》里曾經有:“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的記錄。如果“天傾”(其實應該是地球...
有在古地磁實驗室已經測試分析了幾乎覆蓋全國各地區的古地磁樣品,具有豐富的古地磁測試和分析經驗。實驗室 實驗室可進行的測試項目有:磁性地層年代學的研究、磁化率和頻率磁化率分析測試、磁性礦物的低矯頑力和高矯頑力分析測試、非磁滯...
板塊的拚合邊界應位於蒙古-鄂霍茨克一帶;東北地體群在晚侏羅世至,存在一南各位移過程。該古地磁研究新成果,不僅為地學斷面提供了立東北亞地區地球動力學模型的重要依據,而且為研究全球板塊運動和提供了重要依據。
《拉薩地塊中西部林子宗群的Ar-Ar年代學和古地磁學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黃寶春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印度與亞洲大陸碰撞造就了青藏高原造山帶;該造山帶是當今固體地球科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是建立新的大陸動力學理論的...
海南島與大陸的構造關係是華南的一個重要的大地構造問題,採用古地磁學的方法關地塊的分離拼合、移動方式和相對旋轉等問題。經大陸與海南島的061塊樣品的測試數據,結合地質資料,指出:白堊紀時,海南島是華南陸大致在現今的北部灣地區與...
在套用古地磁學方法驗證粵北山字存在與形成年代的研究中,通過古地磁位置(或極移曲線)的對比和反各時代剩磁偏角矢量的反演證明了山字型扭動構造應力場的存在,從古出了粵北山字型的存在;經各時代剩磁偏角矢量的反演論證了各時代地之後...
6.1 古近紀庫姆格列木組剩磁特徵 6.2 古近紀晚期蘇維依組剩磁特徵 6.3 新近紀吉迪克組、康村組剩磁特徵 6.4 新近紀庫車組剩磁特徵 6.5 塔里木盆地第三紀綜合古地磁數據 第7章 塔里木板塊視極移曲線、板塊運動學模式及與毗鄰...
《西安地區部分古遺址的考古地磁研究》是由西安地質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孟昭泰、張工會、王永平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該項研究先後對耀州窯遺址、兵馬俑遺址、半坡村遺址及周原遺址的一些古窯磁研究,共採集130...
無定向磁力儀成功地提高了靈敏度之後,可以測出千萬分之一奧斯特,從而開始了古地磁學的研究。發展歷史 在地史年代被磁性礦物記錄下來的地磁場稱為古地磁。19世紀,人們就發現古代的陶瓷爐窯的碎片中保留有微弱磁性。研究表明,這些陶瓷片...
南京大學地球物理與動力學研究所大地構造古地磁實驗室擁有一個約30m的磁禁止室(<300 nT),Molspin交變退磁儀,ASC TD48 和日本TD12 熱退磁儀,2G超導磁力儀,AGICO JR6A旋轉磁力儀,KLY-3磁化率儀,以及ASC脈衝磁化儀等先進的儀器設備...
地磁[學]地磁[學]是199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石油名詞。公布時間 1994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石油名詞》第一版。
60年代古地磁學的數據肯定了地磁場在漫長的地質時期經歷了多次倒轉的事實,地磁場極性的正向與反向的歷史並沒有顯示出哪種極性更具有特殊性。這是除“自激發電機說”以外,其他關於地磁成因的假說所難以解釋的。地球具有磁場在天體中並不...
磁性地層學(magnetostratigraphy)是地層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古地磁學在地層學中的具體套用。通過岩石天然剩餘磁性的測定,求出地磁場的極性變化來研究地層。與現在地磁場方向一致的極性為正向,方向相反的為反向,在整個地史中把正向和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