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古 用現代術語,可稱之為詠春拳之強化升級之作,改革後的新體系,捨棄了套路練習,將多如 牛毛的實戰變化手法以二十二個基本
散手模式進行概括,並將原體系的力學原理
以來留去送 你要上我要下,
你要下我要上,高接低攀三句淺顯易懂之心訣概括總結,並改革了以前主要以
二桐手(前臂部位)為支點,充分利用按頭屹尾,按尾屹頭的槓桿原理以正面快攻為主的打 法特點,強調以長橋手配合側身近身
直接管制對手很節,令其整體失重後再施以
連擊為主要 打法模式。 具體運用有三大訪生策略。這種打法的好處在於,由於以對手根節為控制目標,無須理會其 肢端動作的千變萬化,也就無須作大量局部招法拆解的適應性練習,在實戰中僅憑疊掌雙龍 出海三板掌幾個具有概括性及內在關聯性的技法靈變而用即可。
馮根珠
古勞詠春拳弟子馮根珠(豬頭皮)
一生傳奇(之一)
出處:古勞詠春拳協會 作者: 古勞黎陽 馮根珠(又名豬頭皮1943-1996)古勞木便村人,自幼好動,好鬥好勝,對武術特有興趣。孩時先拜古勞詠春拳第三代掌門人馮振(大碌振)為師,習武詠春拳。後拜古勞大巷村勞民權(聾權)為師,習武
洪拳,由於他天資聰穎,乃是學武奇才。數年後,已集武術,鼓藝,獅藝於一身,名噪古勞。成為古勞詠春拳一代宗師
梁贊的第四代弟子之一。古勞詠春派本默默無聞,知其者不多,後來,馮根珠曾到多地比武,屢戰屢勝,古勞詠春拳而引起整個武林關注。
在60年代初,
廣州詠春拳某武師相約
古勞詠春拳及多門派在廣州比武,古勞多門派掌門人馮振、文志公,古兆龍等帶領10多人應邀前往,當中有最年輕的
馮根珠。當日,廣州
海珠廣場人頭涌涌,氣氛十分緊張,雙方定出比武規則後展開較量。代表古勞出場的是年輕且血氣方剛的馮根珠,對方出場的是詠春拳某武師,他一出手便咄咄逼人,且攻勢凌厲,好個馮根珠正是初生之犢不畏虎,避開對手正面凌厲的進攻,使出古勞詠春拳打偏身套路,從側面閃電般的上中下頻頻出拳還擊,連消帶打,幾招過後,對方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空門打開,最後一招穿心腿,對方被拋出一丈開外。只好認輸,此次比武,轟動省港澳的武林人士。此後,馮根珠為免麻煩而往香港。在香港結識多門的武林人士,以
古勞詠春拳為基礎,苦練及博取多家功夫之長,並善於創新,把多門派的功夫精華集為一體,對腿功、拳術、三點半棍、雙截棍無所不精。站穩腳跟後,在香港開武官授徒。一次偶然機會結識武打巨星李小龍,因素知他的腿功名滿天下,便與他無間道地較量武功,這無非是探討,切磋、研究功夫而已,這是他的專長。
在70年代結識在香港開詠春拳武官的梁挺與他致力把詠春拳傳播於世界。於1995年帶
梁挺回古勞詠春拳祖師爺
梁贊的故居。1999年5月1日,梁挺帶領印度、匈牙利兩國詠春拳的徒子徒孫,及中央電視台、佛山電視台、香港亞視等40多人回古勞,前往點便村瞻仰詠春拳傳人
梁贊故居,眾弟子拜偈祖師爺故居而傳為佳話。
馮好鬥好勝是他的本性,勇於挑戰多門派高手,且有副俠義心腸,一泰國拳師曾在香港橫行數年,自以為無敵手,馮曾多次尋機會與他過招。一日,泰國拳師對兩市民發難,馮上前勸阻而雙方大打出手。面對比他高出一個頭,體重三百磅,滿身橫肉的狂徒,馮毫不畏懼,雙方各出奇招,對方身高力大,招招致命,但馮身手靈活,避其鋒芒,乘其不備,出手如電,連環雙掌,重重打在對方腰部,打到他哇哇大叫,隨即便使出他的看家本領“牛角拳”,一招“雙門拍鬼”,企圖把馮的腦袋打碎,好個馮根珠反應靈活,即矮身轉馬,閃電般的繞到其身後,待他反應過來,一記連環穿心腿,重重擊在胸部,跌出丈余,跟著馮大喝一聲,聲到人到,雙膝頂著他的腹部,跟著一肘正中他的太陽穴,打得他金星直冒。跪地求饒,在場市民掌聲,喝彩聲響成一片。從此,拳師在香港消失,馮更是聲名大振。
馮根珠在1978年首次回鄉,之後便來回於香港與古勞。他在古勞,沙坪等地先後收徒幾千人(其中有古勞勞振圖,馮偉泉,勞仕洪,勞偉朝及麗水大眼等人)某市公安局曾高薪聘請他做武術教練,但他不受約束過慣飄萍生活而婉言拒絕。雖然馮根珠已經仙逝十多年了,但古勞人對他的傳奇的一生卻十分與崇敬,特別是學武的人對他的早逝感到惋惜。他對古勞的詠春拳發展,創新,付出,歸納起來有“
三個第一”:打響
古勞詠春拳招牌第一人; 60年代起使用和推廣
木人樁的古勞第一人;把古勞詠春拳傳播走向世界的古勞第一人,這三個“第一”是名副其實,既不誇大,也不過分。
他的徒弟遍布美國、加拿大,印度,匈牙利等世界各地。2008年6月13日,美國的詠春拳師梅先生慕名專程到古勞尋訪詠春拳先師馮根珠的後人,並重金邀請他的長子到美國武館當助教。(待續)
古勞詠春拳弟子馮根珠一生傳奇(之二)
—弘揚武術,悉心授徒;隔將會友,無心惹禍
來源:古勞詠春拳協會 作者:古勞黎陽
先人已逝,但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遠近的武術愛好者,提起他的名字—馮根珠,無不豎起大拇指,稱“珠叔好野”。他是靠長期苦練詠春拳的基礎上,經過無數次的搏擊和實戰,融匯各門派的武術精髓,積累了及其豐富的經驗。其在省港澳期間,靠真拳實腿的比武,屢戰屢勝的真功夫,被香港新聞界稱為香港七大武術家之一,素有“穿心腿”、“閃電手”之稱。
他一生致力於發揚祖師爺—
梁贊先生的“
力力力中能借力,機機機心內生機”的心得警句,潛心鑽研其中奧妙和變化。他的悟性甚高,多項功夫都練到最高境界。從木人樁上苦練腿功和手橋力,他沒有練過氣功,但他的腿和手橋的爆發力均超過三百磅,能腳碎鋪在地上的舊階磚,手橋能斷用力打出的堅實木棍,蒙住雙眼能單腿走馬步,閉目
黐手的功夫更是無以倫比。能把六點半棍和三點半棍,精心演變成“雙夾單”,剛柔並濟,所向無敵。正如他的穿心腿、雙截棍更神勇無比,精彩絕倫。馮根珠的一生既無筆錄,也無著作,但有口皆碑。
為將
古勞詠春拳發揚光大,廣收門徒,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他精心傳授,嚴格授徒,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不管嚴寒酷暑,每天練功,扎馬,練樁不得少於五個小時。扎馬步從平地練到落地生根,移到水面浮動用力搖晃的艇上也不倒。
話說當年清明時節,風和日麗,正是郊遊訪友的好時節。一日,他師徒兩人,騎著腳踏車,上高明,過南海太平,輾轉到達旅遊勝地西樵山。在此相會好友,同行切磋比武武功。盡興後,在歸途中經南海縣橫基“鶴巢”。但見一大片翠竹林海,無數白鶴在此棲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數十年來,鶴群在此自由自在繁衍生息,不受任何干擾。師徒就在此歇息,其徒弟出於好奇,撿起石塊,揚手飛出,擊中一隻白鶴而哀鴻驚飛,這一經非同小可,無數白鶴跟著傾巢而出,在空中盤旋,哀鳴聲響切上空,驚動了正在田間勞作和村裡的村民。師徒知道闖了大禍,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揮手示意其徒弟騎車先繞路離開。孰知那裡全是桑基魚塘,村民四面包抄,無路可走。只好退到一條比較開闊的塘基。眾村民前後夾攻一擁而上,大動干戈。馮自知理虧在先,不忍下重手傷及無辜,在眾人的圍攻下無奈出手,一招橫掃千軍,手腳並用,前後眾人紛紛落水,如此幾個回合,已不下十人被掃落兩邊魚塘。早有村民回村報訊。這時,只見一老者,紗帶束腰,手持長棍,兩個後生也持棍棒左右簇擁,分開眾人,大喝一聲:大膽狂徒,擾我鶴巢,傷我眾徒。非教訓你不可。馮心知來者定是位教頭武師,忙拱手道歉,對方那裡肯聽,馮隨手拿過一條瓜棚竹,對方一招蟒蛇出洞,夾著勁風,馮不敢硬接,轉馬側身輕而易舉避過了這一招。只因對方使用的是油亮堅實的坤甸棍,馮使用的是不規則過氣空心竹,器械上對方占絕對優勢,對方著著狠招。馮只好使用出以柔制剛的雙夾單,一招白蛇吐信,直接對方前心,接著變招,一招神龍擺尾,緊緊地粘著對方長棍,只一圈一點把對方長棍壓在地下,但對方也不示弱,用盡平生之力,向上一挑。哪竹竿在節眼上齊齊斷成兩截,其中一端飛出數丈。老教頭隨即掄起棍一招泰山壓頂,當頭蓋下。哪知對方快,馮更快,隨即丟棍,運氣,變馬,舉手,彎肘,一氣呵成,硬生生地用肘接對方的長棍,對方的棍好像打在精鋼上,啪的一聲齊齊折成兩截,餘力未盡,嗡嗡作響,飛出數丈。對方愕然,張嘴瞪眼,踉蹌倒退數步,雙手虎口發麻,木棍脫手落地,直喘粗氣,眾人驚得呆若木雞,馮拱手一聲“承讓”,分開還未反應過來的眾人,揚長而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