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冰川遺蹟白水洋

古冰川遺蹟白水洋

“福建白水洋的成因肯定不是冰川作用的結果。”我國冰川學泰斗級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施雅風等在內的多位專家認為,福建緯度低,白水洋海拔只有數百米,這么一個低緯度的地方,古代不可能有冰川出現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不同的自然力作用,完全有可能出現相類似冰川遺蹟的地貌特徵。 此前,福州大學原地質教研室施滿堂等5位教師,經過多次實地勘察,認為白水洋水上廣場“原是100多萬年古冰川運動形成的槽形谷”,並表示,此項發現正式填補了福建省無冰川遺蹟的空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冰川遺蹟白水洋
  • 作用:冰川作用
  • 地區:福建白水洋
  • 面積:8萬平方米
福大專家,院士觀點,宇宙之謎,尚無定論,

福大專家

堅信自己的理論
“冰期來臨時,當累積的冰石重量和谷底坡度的關係達到臨界點時,冰舌就順著坡,向下遊方向緩慢移動,並發生各種冰蝕作用,山頂冰、石斷續崩落,冰溜槽的槽壁一次次遭受鏟刮而斷續後退,加上冰流的作用有清除谷底和兩側障礙的自然趨勢,於是白水洋開闊、平坦的槽谷就逐漸形成了。”昨日,施滿堂老師接受記者的電話採訪時表示,他堅信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他們多次到現場進行勘察,並發現了許多物證。而持不同觀點的人並沒有到現場作考察。
據了解,兩年前多名國內地質專家曾對白水洋形成之謎進行考察,這些專家提出白水洋“水上廣場”是火山熔岩形成的。與施滿堂等老師共同考察白水洋的屏南縣科技局的黃先生告訴記者,他認同這些地質專家的觀點,但火山熔岩不可能造就這么平坦的地勢,之後應該還有冰川作用才可能形成如今的白水洋地貌。

院士觀點

福建古代
不可能出現冰川
“如果一個地方存在冰川遺蹟,那么這個地方古時候長期被厚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冰雪覆蓋。”施雅風院士認為,福建在第四紀冰川期時若有冰川,就意味著福建那時候夏天的平均溫度不超過零下10攝氏度左右。試想,如果真是如此,福建植物在這一段時間內大面積消失,那么福建的植物演變史都得改寫,而生物學者卻沒有發現福建等南方地區在這段時間生物突然大面積消失的證據。
施雅風還提出,類似“冰斗”、“冰臼”這樣凹陷的地質特徵,它的成因很多,水流和泥沙長期沖刷可以形成這種特徵,風蝕也有可能。也就是說,相類似的地質特徵,它的成因卻是不同的,只有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不過比福建緯度更低的台灣發現過第四紀冰川遺蹟,那是在台灣海拔3000多米的玉山才出現的,而低海拔的地方未發現這種地貌。”施雅風肯定地說。
“李四光也有出錯的時候”
在福大上述專家的論述中,另一個說明白水洋存在冰川遺蹟的理由是,專家在白水洋槽底發現大量奇形怪狀的漂礫、條痕石和“李四光環”等等。而李四光環是第四紀冰川遺蹟中最有說服力的標誌物,甚至要超過冰臼、冰川漂礫、冰石等標誌物,它是以李四光發現並命名的矽質“冰川冰磧礫石”。
“援引李四光第四紀冰川理論,來證明中國南方出現冰川遺蹟是可以解釋得通的。但李四光第四紀冰川理論已受到很多冰川研究者的懷疑。”福建師大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地理學會理事鄭達賢昨日也向記者表示。福建這么低緯度的地方不可能出現冰川遺蹟。
據了解,自從上世紀30年代初期,我國卓越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把廬山存在第四紀冰川的觀點公之於世之後,在我國大專院校有關教科書中被廣泛套用,廬山成為我國研究第四紀冰川的標準地點。作為第四紀冰川對比的依據,中國東南部存在第四紀冰川地質作用的觀點,為許多人所接受。但上世紀6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反對意見。於是以廬山為代表的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是否存在的問題,成為我國地質、地理科學史上,爭論時間最長、分歧意見最大的懸案之一。
其中施雅風院士於上個世紀80年代所發表的《廬山真的有第四紀冰川嗎?》一文,再一次在全國範圍內掀起廬山冰川真偽問題的爭論。
“著名的科學家同樣也有犯錯的時候。”施雅風說,廬山緯度比福建高,也沒有冰川形成的條件,福建更沒有;福建專家所提出的白水洋中發現“冰川冰磧礫石”,極有可能是土石流作用的結果。

宇宙之謎

依然是個謎
至於白水洋水上廣場的形成原因,“我只能說肯定不是冰川作用的結果,但我沒有到過現場,無法判定它的成因。”施雅風說。
而鄭賢達認為,其成因疑與地表的抬升有關。白水洋原先的河谷經過劇烈地質運動後得以抬升,完全有可能變得平坦。

尚無定論

據了解,白水洋以其神秘的地質地理現象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被確認為世界稀有的淺水廣場,面積達8萬平方米。自從上世紀80年代被發現後,先後有許多地質專家、旅行家等專業人士、知名人士到白水洋考察其形成的原因,但至今尚無統一的科學定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