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遺傳學是探討生物體的遺傳特性在不同世代間傳遞的原理原則的;古典遺傳學的研究領域中涵蓋的遺傳研究範疇包括有: Transmission Genetics ,又常被稱為孟德爾古典遺傳學( Mendelian Genetics ); Quantitative Genetics計量古典遺傳學與Population Genetics族群古典遺傳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典遺傳學
- 外文名:genetics
- 分類:孟德爾、計量古典遺傳學等
- 開創時間:1910年
概述,遺傳機制,發展簡史,研究範疇,研究分支,
概述
古典遺傳學的研究範疇除了可以用上述的研究目的為領域區分的標準外,古典遺傳學也常常可以以其研究的對象為領域區分的標準。 如果以研究對象為其區分的標準的話,則古典遺傳學又可分成微生物古典遺傳學( Microbial Genetics ) 以微生物為其研究對象,真菌古典遺傳學( Fungi Genetics )以真菌為其研究的對象,果蠅古典遺傳學( Drosophila Genetics ) 以果蠅為其研究的對象,人類古典遺傳學( Human Genetics ) 以人為研究的對象(現有人類遺傳研究所,專門利用上述的各種遺傳研究領域的技術, 研究人類的遺傳性狀。
遺傳機制
孟德爾古典遺傳學Transmission genetics是在討論基因由親代傳給子代的遺傳機制, Quantitative Genetics是在討論生物的可計量的遺傳特徵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機制,Population Genetics則在探討生物族群中的遺傳組成,並由基因在不同世代間頻率的變化以數學模形系統來分析環境中各種因子,如族群的大小,環境的選擇,基因的突變和生物的遷移等因子與族群中基因頻率變化的關係(有時因Population Genetics探討的內容與Transmission Genetics和Quantitative Genetics所討論的主題差異較大,有些古典遺傳學家將Population Genetics與Classic Genetics , Molecular Genetics並列成為古典遺傳學的第三個研究領域,但是族群古典遺傳學仍是研究遺傳性狀在世代間遺傳的原理原則的,只不過研究的對象不是個體而是一生物族群,且因其討論的對象為一族群,所以套用數學模型系統來分析族群中基因的頻率的變化而已,由於其利用數學模型系統為分析的對象,故可以分析環境因子:如族群的大小,環境的選擇,基因的突變和生物的遷移等對一族群遺傳組成的影響);分子古典遺傳學則在分子層面探討各遺傳特徵在個體表現的方式(遺傳特徵的決定性基因的結構與功能)與其變異的原因。 由上述的定義式的說明可以看出,不同遺傳學的研究領域其主要的差異在於它們欲回答的終極問題是不相同的。由上述的定義式的說明可以看出,不同古典遺傳學的研究領域其主要的差異在於它們欲回答的終極問題是不相同的。
發展簡史
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馴養動物和栽培植物,而後人們逐漸學會了改良動植物品種的方法。西班牙學者科盧梅拉在公元60年左右所寫的《論農作物》一書中描述了嫁接技術,還記載了幾個小麥品種。533~544年間中國學者賈思勰在所著《齊民要術》一書中論述了各種農作物、蔬菜、果樹、竹木的栽培和家畜的飼養,還特別記載了果樹的嫁接,樹苗的繁殖,家禽、家畜的閹割等技術。改良品種的活動從那時以後從未中斷。
許多人在這些活動的基礎上力圖闡明親代和雜交子代的性狀之間的遺傳規律都未獲成功。直到1866年奧地利學者孟德爾根據他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發表了《植物雜交試驗》的論文,揭示了現在稱為孟德爾定律的遺傳規律,才奠定了古典遺傳學的基礎。
孟德爾的工作結果直到20世紀初才受到重視。19世紀末葉在生物學中,關於細胞分裂、染色體行為和受精過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對於遺傳物質的認識,這兩個方面的成就促進了古典遺傳學的發展。從1875~1884的幾年中德國解剖學家和細胞學家弗萊明在動物中,德國植物學家和細胞學家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分別發現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染色體的縱向分裂以及分裂後的趨向兩極的行為;比利時動物學家貝內登還觀察到馬副蛔蟲的每一個身體細胞中含有等數的染色體;德國動物學家赫特維希在動物中,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分別發現受精現象;這些發現都為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奠定了基礎 。
美國動物學家和細胞學家威爾遜在1896年發表的《發育和遺傳中的細胞》一書總結了這一時期的發現。關於遺傳的物質基礎歷來有所臆測。例如1864年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稱之為活粒;1868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微芽; 1884年瑞士植物學家內格利稱之為異胞質;1889年荷蘭學者德弗里斯稱之為泛生子;1883年德國動物學家魏斯曼稱之為種質.實際上魏斯曼所說的種質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臆測了,他已經指明生殖細胞的染色體便是種質,並且明確地區分種質和體質,認為種質可以影響體質,而體質不能影響種質,在理論上為古典遺傳學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孟德爾的工作於1900年為德弗里斯、德國植物古典遺傳學家科倫斯和奧地利植物古典遺傳學家切爾馬克三位從事植物雜交試驗工作的學者所分別發現。1900--1910年除證實了植物中的豌豆、玉米等和動物中的雞,小鼠、豚鼠等的某些性狀的遺傳符合孟德爾定律以外,還確立了古典遺傳學的一些基本概念。1909年丹麥植物生理學家和古典遺傳學家約翰森稱孟德爾式遺傳中的遺傳因子為基因,並且明確區別基因型和表型。同年貝特森還創造了等位基因、雜合體、純合體等術語,並發表了代表性著作《孟德爾的遺傳原理》。從1910年到現在古典遺傳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細胞古典遺傳學時期、微生物古典遺傳學時期和分子古典遺傳學時期。
研究範疇
古典遺傳學的研究範疇除了可以用上述的研究目的為領域區分的標準外,古典遺傳學也常常可以以其研究的對象為領域區分的標準。 如果以研究對象為其區分的標準的話,則古典遺傳學又可分成微生物古典遺傳學( Microbial Genetics ) 以微生物為其研究對象,真菌古典遺傳學( Fungi Genetics )以真菌為其研究的對象,果蠅古典遺傳學( Drosophila Genetics ) 以果蠅為其研究的對象,人類古典遺傳學( Human Genetics ) 以人為研究的對象(現有人類遺傳研究所,專門利用上述的各種遺傳研究領域的技術, 研究人類的遺傳性狀,上述的基因體的研究也以人類的基因解碼為最終的目標。
依據生物學家的估計,這項工作將於2003年完成)等等的遺傳研究。如果以研究對象為其區分的標準的話,則古典遺傳學又可分成微生物古典遺傳學( Microbial Genetics )以微生物為其研究對象,真菌古典遺傳學( Fungi Genetics )以真菌為其研究的對象,果蠅古典遺傳學( Drosophila Genetics )以果蠅為其研究的對象,人類古典遺傳學( Human Genetics )以人為研究的對象(現有人類遺傳研究所,專門利用上述的各種遺傳研究領域的技術,研究人類的遺傳性狀,上述的基因體的研究也以人類的基因解碼為最終的目標,依據生物學家的估計,這項工作將於2003年完成,請見注三 )等等的遺傳研究。
研究分支
古典遺傳學的研究領域外,還有另外一研究分支細胞古典遺傳學( cytogenetics ),他是一門結合了細胞學研究法與古典遺傳學研究法的研究領域,在這個世紀的初期,細胞古典遺傳學家利用觀察細胞內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的行為確立了染色體與遺傳基因的關係( 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itrance )。 以歷史的角度來看,他是古典古典遺傳學中的一個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分支,但是就算是在現今最新的基因體研究中,他仍舊在不斷的提供新的資料。以歷史的角度來看,他是古典古典遺傳學中的一個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分支,但是就算是在現今最新的基因體研究中,他仍舊在不斷的提供新的資料。 以技術的眼光來看,細胞古典遺傳學更像是一門技術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但是由其研究方法的發展與其所能提供的資料來看,他是那麼的特殊與重要,所以要將其視為一獨立的研究領域實不為過也。以技術的眼光來看,細胞古典遺傳學更像是一門技術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但是由其研究方法的發展與其所能提供的資料來看,他是那么的特殊與重要,所以要將其視為一獨立的研究領域實不為過也。
總括上述的說明,古典遺傳學若以其所使用的研究法作為區分研究領域的標準的話,古典遺傳學可分成:Transmission Genetics , Quantitative Genetics , Population Genetics , Molecular Genetics , Cytogenetics , 和Genomics 。總括上述的說明,古典遺傳學若以其所使用的研究法作為區分研究領域的標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