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好萊塢

20世紀2、30年代是好萊塢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片廠制度和高票房的雙重作用下,好萊塢逐漸形成了一套類型影片的敘事規範。在這之後的四十年內,好萊塢經歷了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業影片製作的衰退、電視對電影製作的衝擊、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和法國新浪潮的影響,迎來了以弗朗西斯.科波拉和馬丁.斯科西斯、庫布里克等導演為代表的“新好萊塢”時期。從此,好萊塢電影離“黃金時代”越來越遠。
對比“新好萊塢”,電影史學家們稱上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的大製片廠時代為“古典好萊塢”。
“古典好萊塢”時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好萊塢電影最好的時光。在這一時期,電影製作規範,產生了眾多優秀的導演與演員。這些導演和演員的魅力使“古典好萊塢”的光芒一直閃耀到今日。卓別林、希區柯克、費雯麗、克拉克.蓋博、加里.格蘭特、格蕾絲.凱莉、奧黛麗.赫本、英格麗.褒曼、瑪麗蓮.夢露、馬龍.白蘭度……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卓越的才華與極致的美。
除去耀眼的導演與明星,美國的電影敘事學家大衛·波德維爾認為:“古典好萊塢電影總是表現有明確心理動機的個人,他們頑強鬥爭去解決一個明顯的問題或達到特定的目的。在鬥爭的過程中,反映人物之間的衝突或人物與外部環境的衝突。故事總是以決定性的勝利或失敗結束:解決問題,達到目的,或者相反。主要的因果動機在人物身上,這些彼此不同的個體被賦予明顯的、一成不變的特徵、品格和行為。”
這也是該時期電影能被永久載入史冊的原因。製片廠啟動電影、導演製作電影、演員塑造角色、角色成就演員。“古典好萊塢”以耀眼的光芒給那個優雅的時代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印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