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洗滌劑,古代山東文化典籍中,有多種洗滌劑的最早記載。關於以糧食作物的浸泡液為洗滌劑,在《禮記·玉藻》中記有“沭稷而靧(hui)粱”。沭是洗髮,靧是洗臉,稷粱是糧食作物。意思是用稷粱之潘汁(即今天所說的淘米水)洗頭洗臉。從先秦到秦漢一直使用。關於以草木灰的水浸液為洗滌劑,在《考工紀》中記載:“以涚水漚其絲”,是講在染絲之前先以灰水漚絲。《禮記·內則》記載宮廷以灰水洗衣冠的事。近代農村仍沿用此法。關於欄灰與蜃混合的洗滌劑,《考工記》有記載。蜃指貝殼灰,含氫氧化鈣,與欄灰作用,即生成氫氧化鉀,當它與絲表面附著的油脂作用,即生成鉀肥皂。這記載表明我國在公元前四至前三世紀已在利用肥皂液的作用了。關於豬胰的去垢作用,在《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古人將豬胰腺研磨成糊狀,混入豆粉、香料製成“澡豆”。後又以純鹼代替豆粉製成“胰子”,與今天的香皂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