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37輯):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主要研究古代文論中關於“美”的研究,有“中國古代自然詩中的自然美學”、“審美闡釋的維度——王陽明良知本體論與西方兩種良知學說的比較論析”、“腴辭雲構,誇麗風駭——《文心雕龍》之《七發》批評辨析”等文章。

基本介紹

  • 書名: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
  • 作者:胡曉明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513730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外文名:Studies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4頁
  • 開本:32
  • 定價:28.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37輯):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編輯部報告
中國古代自然詩中的自然美學
中國美學“意境”說“意義域”之開放性構成及其學理淵源
審美視域中的本體與存在——王陽明良知本體論與西方兩種良知學說的比較論析
起承轉合結構論:從詩學到文章學
腴辭雲構,誇麗風駭:《文心雕龍》之《七發》批評辨析
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文心雕龍》詩性智慧研究
論謝靈運對美的觀點
簡文帝的文章觀——以《與湘東王書》為中心
詩學與哲人史家、政治學
論《詩經》的二度創作
《春秋》筆法與中國文論的會通化成
中唐人宋時期的“道統”與“文統”
程朱理學與詩學的內在衝突及其會通
試論晚明文學家卓人月之文學觀
從個體性情到天下精神——黃宗羲詩學中的唐宋之爭
葉燮以“溫柔敦厚”為詩本體的思想分析
翰林院與晚清宋詩運動
佛禪義理與《紅樓夢》中的“真假”觀念
“清出於老”:論岡村繁對陶淵明詩歌的研究
三十年來《毛詩正義》文藝思想研究述略
建設性·包容心·民族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第十八屆年會綜述

文摘

著作權頁:



歐陽修主張聖人之道淺易明白,因而提倡平易近人的文風,這與朱熹所說:“聖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朱子語類》卷139《論文上》)、“文章須正大,須教天下後世見之,明白無疑”(同上)、“古人文章,大率只是平說而意自長。後人文章,務意多而酸澀”,(同上)實無二致。朱熹在《答徐載叔》的書信中說:“所喻學者之害莫大於時文,此亦救弊之言。然論其極,則古文之與時文,其使學者棄本逐末,為害等爾。”(《晦庵集》卷56)實則,韓愈《答崔立之書》(《韓集》卷6)、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歐集》卷73)、蘇軾《答李端叔書》(《經進集》卷47)……,都有反對時文而堅持學習古文的主意,換言之,學習寫古文與學習寫時文二者的效果不同,尤其在於能否弘揚儒道的差異上;而朱熹將二者等同並列,仍是把道與文對舉並立,把古文、時文皆視作“文”的領域,進而強調“道”先“文”後的次序考慮而已。歸根結底,道學家擔心學寫古文者不能弘揚儒道,這是多餘之舉;他們真正擔心的問題是,學寫古文者不會再進入道學家之門。假設朱熹也不能否認古文家,只不過是在先後次序上打轉,那么北宋古文家能復興儒道,已經無庸置疑。
可惜的是,道學家為了維護自己占有“道統”的地位,不斷地排拒古文家。朱熹在《中庸章句序》明言:“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堯之所以授舜也,……舜之所以授禹也,……自是以來,聖聖相承,若成湯、文、武之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統之傳。”之後孔子傳至孟子,孟子之後異端興起,有賴“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續乎千載不傳之緒,得有所據,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上述文字得知,朱熹的道統觀念與韓愈《原道》相近,只是孟子之後由二程兄弟接手,顯然較著重於道學而非文章。事實上,接續道統,排斥佛、老,這些作法古文家與道學家並無二致,只是朱熹提出“文章正統”說以後,雖然間接地肯定了古文家的部分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