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比倫

古代巴比倫文明(Ancient Babylon)位於今天的伊拉克一帶。

古巴比倫與中國、古埃及、古印度一併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古巴比倫狹義上指古巴比倫王國,廣義上指古巴比倫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分古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本詞條從廣義上介紹古巴比倫,包括古、新巴比倫王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巴比倫
  • 外文名:Ancient Babylon
  • 位置:今天的伊拉克一帶
  • 地位: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文明概述,演變史,世界之最,蘇美爾時代,古烏爾城,蘇美爾人曆法,神廟,楔形文字,

文明概述

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發源於大約在今天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Euphrates)及底格里斯河(Tigris)之間的流域,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地方。即就是古代巴比倫的所在地,這個地區沒有天然險阻可以抵擋入侵者,所以有著多樣性的民族文化。
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住在兩河流域下游的蘇美人(Sumerian)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使得兩河流域進入歷史時代。 到了公元前二千八百年左右,蘇美人的象形文字發展漸趨完整且後來廣泛被巴比倫、亞述人及波斯人所套用,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泥板上,筆畫成楔形,所以被稱為 楔形文字,又稱為釘頭字或箭頭字。
古巴比倫-美索不達米亞的數學與算術非常發達,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巴比倫人就發明了 六十進位的方法,而且知道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演變史

古代巴比倫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澱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曆,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為公主而建的。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箇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大約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1792BC,漢謨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共有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605BC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終於在538BC,被位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所滅。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便告結束。

世界之最

剽悍的遊牧民族在血腥的激烈生存鬥爭中奪取城池和土地,建立一個個城幫,後來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以及迦南迪人繼承和發揚了蘇美爾人的成就,使兩河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文明,其中古巴比倫人的成就最顯著故兩河文明也叫巴比倫文明。
巴比倫文明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諸多世界之最,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有最早的學校、最早的獻媚事例、最早的少年犯罪、最早的“神經戰”、最早的兩院制議會、最早的史學家、最早的減稅事件、最早的法典和立法者、最早的判例、最早的藥典、最早的太陰(月)歷、最早的林蔭園藝實驗、最早的宇宙進化論和宇宙論、最早的倫理標準、最早的猶太民族的“約伯”酋長、極其惡劣的氣候環境誕生了最早的格言和諺語,這裡誕生了最早的《伊索寓言》、最早的文學辯論、最早的聖經故事和復活故事、最早的神話傳說、最早的人類英雄史詩、最早的情歌、最早的圖書館目錄、最早的車輪和最早的戰棋……

蘇美爾時代

兩河文明最早的原住民是公元前3500到3200年間的蘇美爾人,美索不達米亞最南部的蘇美爾地區也是先進的地區,兩河地區的社會和文化生活建立在城市基礎上,成了地球上第一片文明開化之地。人們把公元前3200年直到公元前2000年這段時期稱為“蘇美爾人時代”。
蘇美爾早王朝Early Sumerian Dynasty(前2900~前2371)蘇美爾地區奴隸制城邦的繁盛時代。又稱古蘇美爾時期。約公元前2900年由蘇美爾初史時期發展而來,約公元前2371年為阿卡德王國取代。居民為蘇美爾人。主要城邦有烏魯克、拉格什、烏爾等。
古代地理概念中,今伊拉克南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被稱為巴比倫地區,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這一地區又分為北部的阿卡德和南部的蘇美爾。蘇美爾人約在公元前4300年前已生活在這裡。經過歐貝德文化時期(前4300~前3500)、烏魯克文化時期(前3500~前3100)到達傑姆代特奈斯文化時期(前3100~前2900)文化有明顯進步。有人推測以神殿為中心的城市國家此時已經形成。
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奴隸制城邦進入全盛時代,城邦國家林立。這些國家一般由中心城市連同周圍的農村公社組成,領土面積不大,居民少則二、三萬,多則十幾萬人。城市以神廟為中心,也有王宮建築,周圍建城牆。城邦的王被稱為盧伽爾、拍達西、恩或恩西,其權力受貴族會議和民眾會的限制。國家的統治階級是貴族奴隸主,被統治階級是奴隸、手工業者和公社一般成員。基什、烏爾、拉格什等國之間為爭奪財富、土地和奴隸,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至早王朝中期,基什可能一度稱霸於蘇美爾。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烏爾比較強盛。

古烏爾城

公元3000年,烏爾是一個大都市,即現在伊拉克的阿勒-穆卡亞(Tell Al-Muqayyar)地區。恩利爾一直位居美索不達米亞眾神之首,從早王朝時期末到伽喜特巴比倫時期。其祭祀中心在尼普爾(Nippur),現名努法爾(Nuffar),神廟稱為埃庫爾(Ekur)。在一首蘇美爾語詩歌中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恩利爾愛慕上年輕美麗的女神寧利爾,並與之結合,因此引起眾神的恚怒而被流放,只有懷有身孕的寧利爾跟隨著他,後來他們生下了月神南納。風神恩利爾及其妻寧利爾的塔廟矗立在烏爾城中心,塔廟屹立在25米高的3層台階之上,周圍是擁擠的民房、店鋪和市場,這是3萬多居民的家園。兩條寬闊的渠道繞城一周,同附近的幼發拉底河相通.進而聯繫著波斯灣。
蘇美爾人的城市都面向河流,並有運河相連。商人們乘船到波斯灣進行貿易往來。城市國家之間圍繞著水和土地、權力相互爭鬥,其中烏爾和拉格什結成同盟常與溫瑪作戰。而且各城市不斷受到周圍的山地遊民和來自阿拉伯沙漠的遊牧民的襲擊,苦不堪言。烏爾王的軍旗(公元前3500-前3200年),發現於伊拉克,用木版製成,鑲嵌在板上的圖案反映了當時的軍事生活。
最早將幾個城市國家統一的是,蘇美爾地區的北部阿卡德地區的國王薩爾貢一世。他征服了所有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完成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最初統一,締造了從敘利亞到波斯灣的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南部塞姆語系的龐大的阿卡德王國Akkad ingdom(約前2371~約前2230)。薩爾貢一世在位期間(約前2371~約前2316),創建常備軍,對外進行擴張。在東方征服埃蘭的一些城邦,在西方一度征服幼發拉底河中游的馬里和敘利亞古國埃布拉,打開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其子瑪尼什吐蘇繼位後對波斯灣沿海國家進行戰爭,發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馬乾(阿曼沿海地區)及狄爾蒙(巴林及波斯灣西部沿海)的海運貿易。瑪尼什吐蘇之子納拉姆辛在位26年,自稱為“天下四方之王”。他進行大規模征戰:在西方重克埃布拉,在南方波斯灣上重征馬乾,在東北山區與盧盧卑人交戰。其子沙爾卡利沙利被宮廷政變推翻。約前2230年,阿卡德王國被庫提人所滅。

蘇美爾人曆法

除車輪外,蘇美爾人還發明了太陰(月)歷,這也是人類早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在像美索不達米亞那樣極其惡劣的氣候下,知道播種和收穫的準確時間,是絕對必不可少的,因而有必要找到某種標明時日行程以確定周而復始的可靠途徑。做到這一點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月亮的盈虧循環。既然月亮由最初的峨眉月運行到下一次最初的峨眉月共需要29天半的時間,人們就可以考慮把這樣一個循環視為一個基本的計時單位(我們把它稱為一個月),然後累計這些計時單位的數目,直到季節完成了一個循環。就這樣,蘇美爾人得出結論,在月亮運行了12個這樣的計時單位(6個是29天,6個是30天)後,一“年”就這樣過去了,又到了開始播種的時候。不幸的是,他們不知道“一年”實際上是地球繞太陽繞轉一周的時間,月亮的12次循環或12個月比一個太陽年少11天。九百年後,蘇美爾人才了解到,每隔幾年他們就要在其年曆上另加一個閏月,這樣才能準確地預測季節的循環。

神廟

古特羅城與蘇美萬神堂的神廟
古特羅(Tello)城位於蘇美時代的吉爾蘇城Girsu的寧吉爾蘇Ningirsu女神廟及其附近,吉爾蘇城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城邦之一拉卡希Lagash的主要城市之一。當時出土最主要的物品是一系列古迪阿Gudea的肖像,他是公元前2130年左右拉卡希的統治者,有些肖像上還有銘文。
美國賓州大學考古隊也在1884年起連續十幾年發掘了尼普爾Nippur。尼普爾是蘇美萬神堂的主神恩尼爾En-lil的神廟所在地,恩尼爾在公元前3,000年後取代日神安An成為蘇美的主神。雖然尼普爾並非蘇美主要城邦王朝的所在地,但是他在每一個王朝的心目中,能夠控制尼普爾是統治整個蘇美與阿卡德的必要條件。該次發掘最重要的收穫是起出了大約三萬片的楔形文字泥版,這些泥版多數是蘇美文的楔形文字泥版,其年代從2,500BCE左右一直到100BCE左右,前後超過兩千年以上。其中有不少是從尼普爾的書寫學園scribal school起出的,內容十分豐富多樣。
其中最著名的建築古蹟有烏魯克的埃-安那神廟和天神阿努神廟,如帕埃斯圖姆古城的尼普頓神廟一樣著名。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當中,月神南納就是一位男性神,他是天神恩利爾與女神寧利爾的兒子。在蘇美爾語中月神被稱作“蘇恩”(Suen)或者“南納”(Nanna/Nannar),有的時候人們也把這兩個名字結合起來同時使用,稱其為“南納-蘇恩”(Nannar-Suen)。在後來的阿卡德語當中,Suen的發音漸變為S?n,因此之後月神也被稱為“辛”神。除此之外月神還有其它的幾個名字,如阿什穆巴巴爾(A?imbabbar),納穆拉辛特(Namrasīt,意為“外射光芒的人”)以及伊布(Inbu,其暗含意義很可能是指自然界中月亮的盈虧),他的名字有的時候也被寫作數字“三十”,表示的應該是一個太陰月的實際天數。南納最為重要的祭祀神殿主要有兩處,一是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烏爾城的埃基什努伽勒(Ekishnugal),另外一個是在北敘利亞地區哈蘭(Harran)的神廟,這座神廟在後來的新巴比倫時期變得極其重要,月神在這裡以“辛”的名義被祭祀崇拜,這座神廟還隨同供奉了他的兒子努斯庫(Nusku)。在巴比倫王納波尼都斯(Nabonidus,公元前556年-公元前539年)統治時期,哈蘭的神廟建築曾經極其繁盛。

楔形文字

這裡有與佛教的“焚文”一樣悠久的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了解美索不達米亞蘇美楔了解人類文明整體的一把最重要的鑰匙。美索不達米亞在烏魯克第四期(Uruk IV,約3300BCE)開始出現帶有數字與圖畫文字的泥版,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書寫系統。(1)這種原始文字是以蘆葦桿削尖作為書寫工具,寫在泥版上。此種圖畫文字,出現後不久,開始走向規格化的路線,漸漸地,每一個筆畫都是一頭三角形,牽著一條尾巴,像楔子的形狀,因此現代人稱之為“楔形文字(cuneiform)”,字源是拉丁文cuneus意為“楔子(wedge)”。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的散播,影響到近東、伊朗、埃及、印度河流域、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亞,也間接地對西方文明與文化的起源有很大的影響。今日我們對於西亞古代文明的傳承,除了考古材料的部份素材之外,人物、事跡、時代、地理、神話與宗教等各方面大多數都是楔形文字泥版“透露”的訊息。學者們發現蘇美人Sumerian楔形文字的語言特徵與閃米族語系的語言特徵上有相當大的差別,早在1850年代的學者辛克斯發表論文說使用閃米族語系語言的亞述以及巴比倫人並非楔形文字的發明者。學者羅林森在兩年以後提出這些發明楔形文字的人應該是斯基泰人Scythian,或圖然人Turanian或阿卡德人,但這些看法都沒有根據。歐培則在1869年發表一篇論文裡正確地指出發明楔形文字的應該是蘇美人。原因是早期的統治者常使用“蘇美與阿卡德之王”的稱號,他認為阿卡德應該是指亞述與巴比倫等地的閃米族人,如此則蘇美應該是楔形文字中所隱含的非閃米族人群。他也正確地指出蘇美語與土耳其語、芬蘭語和匈牙利語有相同的語言結構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