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廚

中國自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後,炊事成為婦女的一項主要勞動。進入封建社會,婦女以烹飪為本家庭成員服務,主婦的勞動稱為“主中饋”。處於奴婢地位的女性,心靈手巧者,則以烹飪侍候主人,稱為“廚婢”,她們往往少年入府,暮年出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女廚
  • 性質:歷史
  • 作用烹飪
  • 國家:中國
出土於北京的遼代趙德鈞墓壁畫中,有一幅“廚婢揉面圖”;又,出土於河南偃師的一宋代畫像磚上,也刻有一位當廚婢女“斫膾”的圖像。畫上的年輕女子挽起衣袖,其面前方桌上置墩、刀、魚,爐中火勢正旺,釜水沸騰。桌旁地面有一圓盆,盆內水紋未逝,想來是作洗魚之用。從女子衣著、髮型、風韻及炊具等看,當是宋代貴家廚婢烹調的典型圖象。北宋初陶谷《清異錄》中記載,唐代丞相段文昌家有一位烹調技藝高超的女廚師,主持府中膳食四十年,共用過一百名女婢,只傳其藝給其中的九名,被府中人尊稱為“膳祖”。又記載,五代時有一女尼,法名梵正,精於肴饌,擅長以魚肉菜蔬拼制景物冷盤,曾以二十個盤子拼成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輞川別墅圖景,號稱“輞川圖小樣”,將菜餚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她是我國大型風景花式拼盤的首創者。此外,北魏時崔浩的母親盧氏夫人,南宋杭州善作魚羮的宋五嫂,能作五色魚絲的余媚娘,撰作《中饋錄》的浦江吳氏,明末精於肴饌糕點的董白(小宛),清乾隆間儀征的女點心師蕭美人等,皆是中國烹飪史上卓有貢獻的女廚師,她們的智慧與勞動豐富了祖國燦爛的飲食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