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寒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石炭紀早期,石炭紀晚期,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侏羅紀前期,侏羅紀晚期,白堊紀,前期與中期,第三紀滅絕,始新世,中新世,冰川時代晚期,現代世界,未來時期,約5千萬年後,約1.5億年後,約2.5億年後,參考文獻,
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晚期超大陸和“冰室”世界(距今6億5千萬年前)
形成於11億年前的羅迪尼亞超大陸這時開始分裂。前寒武紀晚期的世界與現代世界的氣候十分相近,是一個“冰室”世界。
羅迪尼亞大約在7.5億年前分裂成兩半,形成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寒武紀
寒武紀:古生代的開始(距今5億1,400萬年前)
具有硬殼的生物在寒武紀第一次大量出現。諸大陸為淺海所泛濫。超大陸岡瓦那開始在南極附近形成。
巨神海(Iapetus Ocean)在勞倫西亞(Laurentia,北美)、波羅地(Baltica,北歐)和西伯利亞(Siberia)這幾個古大陸之間擴張。
奧陶紀
古海洋隔開諸大陸(距今4億5,800萬年前)
奧陶紀時,古海洋分隔開勞倫西亞、波羅地、西伯利亞和岡瓦那大陸。奧陶紀末期是地球歷史上最寒冷的時期之一。岡瓦那大陸的南方完全為冰所覆蓋。
巨神海(Iapetus Ocean)隔開了波羅地和西伯利亞大陸,古地中海(Paleo-Teyhys Ocean)分隔開岡瓦那大陸、波羅地和西伯利亞大陸,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則覆蓋了北半球的大部分。
志留紀
古生代海洋閉合,諸大陸開始碰撞(距今4億2,500萬年前)
勞倫西亞與波羅地大陸的碰撞閉合了巨神海的北面,並形成了“老紅砂岩”(Old Red Sandstone)大陸。珊瑚礁擴張,陸生植物開始覆蓋荒蕪的大陸。
大陸碰撞導致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加里東山脈(Caledonide Mts.)的形成,以及大不列顛北部、格陵蘭和北美東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脈(Appalachian Mts.)的形成。
泥盆紀
泥盆紀:魚類時代(距今3億9千萬年前)
泥盆紀時,古生代早期海洋閉合,形成“前盤古(pre-Pangea)”大陸。淡水魚類從南半球遷徙至北美和歐洲。森林首次在赤道附近的古加拿大生長。
植物大量生長,形成了現代世界加拿大北部、格陵蘭北部和斯堪的納維亞的煤炭。
石炭紀
石炭紀早期
石炭紀早期盤古大陸開始形成(距今3億5,600萬年前)
石炭紀早期,歐美大陸(Euramerica)和岡瓦那大陸間的古生代海洋閉合,形成阿帕拉契山脈(Appalachian Mts.)和維利斯堪山脈(Variscan Mts.)。南極開始形成冰帽,同時四足脊椎動物在赤道附近的煤炭沼澤開始發展。
石炭紀晚期
石炭紀晚期:巨大煤炭沼澤的時代(距今3億600萬年前)
石炭紀晚期,由北美及歐洲組成的大陸與南方的岡瓦那大陸碰撞,形成了盤古大陸(Pangea)的西半部分。南半球大部分被冰所覆蓋,而巨大的煤炭沼澤則沿著赤道形成。
以赤道為中心,盤古大陸從南極延伸至北極,並將古地中海(Paleo-Tethys Ocean)與古大洋(panthalassic)分隔在東、西兩側。
二疊紀
二疊紀末期:自古以來最大的滅絕(距今2億5,500萬年前)
二疊紀時,巨大的沙漠覆蓋了西盤古大陸。同時爬行動物擴散到整個超大陸。99%的生物在滅絕事件中消失,標誌著古生代的終結。
三疊紀
三疊紀末期,盤古大陸形成(距今2億3,700萬年前)
形成於三疊紀的盤古超大陸使陸生動物可以從南極遷徙到北極。在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之後,生命開始重新多樣化。同時,暖水生物群落擴散到整個古地中海(Tethys Ocean)。
侏羅紀
侏羅紀前期
侏羅紀早期:恐龍遍布盤古大陸(距今1億9,500萬年前)
侏羅紀早期,中南亞開始形成。寬廣的古地中海將北方大陸與岡瓦那大陸分隔開。儘管盤古大陸依然完整,不過可以聽到大陸開始分裂的隆隆聲。
侏羅紀晚期
盤古大陸開始分裂(距今1億5,200萬年前)
侏羅紀中期,盤古大陸開始分裂。侏羅紀晚期,中大西洋是將非洲與北美東部隔開的狹窄海洋。東岡瓦那大陸開始與西岡瓦那大陸分離。
白堊紀
前期與中期
新的大洋張開(距今9,400萬年前)
白堊紀時南大西洋張開。印度從馬達加斯加分離,加速向北對著歐亞大陸撞去。值得注意的是,北美仍與歐洲相連,澳大利亞仍然是南極洲的一部分。
白堊紀時全球的氣候比現代要溫暖。恐龍與棕櫚樹出現於現代的北極圈,南極洲以及澳大利亞南部。雖然白堊紀早期的極區可能會有一些冰帽存在,但是整箇中生代都沒有任何大規模的冰帽出現過。
白堊紀是海盆迅速張裂的時期。中洋脊迅速擴張導致了海平面的上升。
第三紀滅絕
恐龍時代的終結(距今6,600萬年前)
恐龍滅絕包括數個說法,但並未有一致認同的答案,其中之一為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導致全球氣候劇烈變化,恐龍和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因此而滅絕。白堊紀晚期,海洋繼續拓寬,印度接近亞洲南緣。
始新世
新生代早期:印度開始撞擊亞洲(距今5,020萬年前)
5千萬至5千5百萬年前,印度開始撞擊亞洲,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原本與南極洲相連的澳大利亞,此時也開始迅速向北移動。
中新世
世界顯出現代構造(距今1,400萬年前)
2千萬年前,南極洲被冰雪所覆蓋,同時北方各個大陸迅速冷卻。世界看起來和現代相似,不過請注意佛羅里達和亞洲的一部分仍然在海洋之下。
冰川時代晚期
過去3千萬年來地球進入冰室氣候(距今18,000年前)
當地球處於“冰室”氣候時,兩極皆被冰雪覆蓋。極區冰蓋因為地球軌道變化(米蘭柯維奇旋迴Milankovitch Cycle)而擴張。最後一次極區冰蓋擴張發生在18,000年前。
現代世界
現今世界有定義明確的氣候帶
我們進入了大陸碰撞的新階段,這最終會在未來形成新的盤古超大陸。全球氣候在變暖(參看
全球變暖,存在爭議),因為我們正在脫離冰川時代,同時也因為我們向大氣層中排放溫室氣體。
未來時期
約5千萬年後
若板塊繼續運動,大西洋將會拓寬,非洲會與歐洲碰撞,並使地中海閉合,澳大利亞將會與東南亞碰撞,加利福尼亞將向北滑移到阿拉斯加海岸之上。
約1.5億年後
大西洋開始閉合
沿著北美和南美東海岸將產生新的潛沒帶,這將消耗掉分開北美和非洲的海底。距今1億年後大西洋中脊將潛沒,各個大陸將逐漸靠攏。
約2.5億年後
終極盤古大陸將在2億5年萬年後形成(距今2億5千萬年後)
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海底將會潛沒在北美和南美之下,結果產生第二個盤古大陸——“終極盤古大陸”。這個超大陸中央會陷下一個小洋盆。
參考文獻
推薦:海底擴張學 或板塊構造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