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名。指口腔前庭之側壁糜爛破潰的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頰潰爛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口腔前庭之側壁糜爛破潰的症狀
解讀,中醫套用,一、病因病機,二、分型論治,三、針灸治療,
解讀
口頰潰爛是指口腔前庭之側壁糜爛破潰的症狀。本症,在古醫籍記載有“口疳”、“脾癉”、“骨槽風”、“走馬疳”等。發於小兒口頰的鵝口瘡,不屬本條討論範圍。
中醫套用
一、病因病機
1、實火上炎
多因過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以致脾胃積熱,火熱上炎,發為口頰潰爛。
2、虛火上炎
多因腎陰虧虛,水不制火,陰火上炎所致。
3、風熱痰盛
多因外感風熱之邪與陽明積熱相搏,灼津成痰,熱痰壅盛,蘊蒸於上,氣血凝滯而成。
4、風寒腎虛
多因素體腎虧,風寒乘虛侵襲而致。
5、餘毒上攻
多因瘧痢、傷寒、麻疹、天花等病後,肺腎陰虧,餘毒上攻,肝胃火熾所致。
二、分型論治
1、實火上炎
臨床表現:口頰出現爛斑及腐點,色艷紅,重者可致腮腫。口乾而苦,頭痛目赤,渴喜冷飲,大便秘結,小溲赤少,舌質紅,苔黃乾,脈數實。
治法:涼膈清熱,通腑解毒。
方藥:涼膈散;外用冰硼散、青黛散。連翹、大黃、甘草、芒硝、山梔、黃芩、薄荷、竹葉、蜂蜜。
2、虛火上炎
臨床表現:口頰出現白色爛斑及白點,周邊淡紅,甚者可陷露龜紋。咽乾咽痛,頭昏目眩,耳鳴,心煩不眠,手足心熱,舌質嫩紅,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丸;外用養陰生肌散。熟地、山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知母、黃柏。
3、風熱痰盛
臨床表現:初起腮頰腫硬透紅,繼則頰潰穿腮,膿水稠黃,漸轉稀薄,膿水淋漓,終至死骨脫出而愈。全身可見發熱,噁心,嘔吐,便秘,舌苔黃膩,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化痰消腫,調補氣血。
方藥:牛蒡解肌湯合八珍湯;外治:膿多用五五丹,膿少用九一丹,膿盡死骨脫出者摻生肌散,外敷生肌玉紅膏。牛蒡解肌湯:牛蒡子、薄荷、荊芥、連翹、山梔、丹皮、石斛、玄參、夏枯草。八珍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熟地、白芍、當歸、川芎。
4、風寒腎虛
臨床表現:頰潰穿腮,腫硬不消,經年流膿,死骨不得脫出,並見寒熱交作,舌苔薄白,脈沉緊。
治法:滋補肝腎,散寒化瘀,益氣養血。
方藥:陽和湯合人參養榮湯,或配合小金丹。外治:先用五五丹藥線拔毒去腐,再用生肌散收口;如瘡口過小,膿出不爽、可用七仙條粘附在藥線上,插入瘡口以化腐蝕管,或採用病灶清除術。陽和湯:熟地、白芥子、鹿角膠、炮姜炭、麻黃、肉桂、甘草。人參養榮湯:人參、黃芪、茯苓、白朮、甘草、當歸、熟地、白芍、肉桂、五味子、遠志、陳皮、生薑、大棗。
5、餘毒上攻
臨床表現:多發於兒童。頰腐焮腫,穿腮破唇,鼻塌落齒,顏面畸形。惡寒發熱,神昏譫妄,飲食不進,便秘或溏瀉,舌質紅絳,苔黃糙,脈洪數。
治法:涼血、清熱、解毒。
方藥: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外治:膿多用五五丹,膿少用九一丹,膿盡死骨脫出者摻生肌散,外敷生肌玉紅膏。犀角地黃湯:犀角、生地、芍藥、丹皮。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山梔。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三、針灸治療
主穴:合谷、金津、玉液、承漿。
配穴:心脾鬱熱者加少府、內庭;便秘者加天樞、支溝;陰虛火旺者加太溪、陰郄;心煩不寐者加神門、三陰交;氣陰兩虛者加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金津、玉液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其餘穴根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進行操作,或用平補平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