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臨床醫學導論

口腔臨床醫學導論

《口腔臨床醫學導論》是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03年9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腔臨床醫學導論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3年9月1日)
  • 叢書名:全國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平裝: 23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040133652
條形碼: 9787040133653
產品尺寸及重量: 28 x 20.8 x 1.2 cm ; 522 g
ASIN: B0011AKSFU

內容簡介

作為醫學的一級學科之一,口腔醫學已形成了由基礎學科到臨床學科構成的獨立體系。同時,口腔醫學也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口腔疾病伴有全身體徵和症狀,而一些口腔表征常常是某些全身疾病最早出現的特徵。
《口腔臨床醫學導論》有別於傳統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用《口腔科學》教材。主要區別在於該書用較少的篇幅簡明地介紹了口腔臨床醫學的絕大部分內容,包括以前在教材中很少介紹的“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等內容。此外,對與全身疾病關係密切的系統口腔疾病的口腔表征、口腔頜面部腫瘤等也作了條目詳細、內容簡練的介紹。
《口腔臨床醫學導論》有200餘幅插圖,內容深入淺出,易於掌握。適合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研究生學習及臨床醫學各學科醫務工作者參考。
第一章 口腔醫學概論
一、口腔醫學歷史
二、我國現代口腔醫學的形成
三、口腔醫學的研究內容
第二章 口腔疾病生物學基礎
第一節 口腔頜面部解剖特點
一、面部皮膚和口腔黏膜
(一) 面部皮膚
(二) 口腔黏膜
二、上頜骨和下頜骨
(一) 上頜骨
(二) 下頜骨
三、咀嚼肌與表情肌
(一) 咀嚼肌
(二) 表情肌
四、 頜面部神經
(一) 三叉神經
(二) 面神經
五、唾液腺
(一) 腮腺
(二) 下頜下腺
(三) 舌下腺
(四) 小唾液腺
六、顳下頜關節
七、口腔結構與功能
(一) 口腔的結構
(二) 口腔的功能
第二節 牙、牙列及牙列缺損
一、牙的組成
二、牙的分類
(一) 根據牙的形態特點和功能特性分類
(二) 根據牙在口腔記憶體在時間的久暫分類
三、牙的萌出
(一) 乳牙的萌出
(二) 恆牙的萌出
四、牙的功能
(一) 咀嚼
(二) 發音和言語
(三) 保持面部的協調美觀
五、牙列與牙列缺損
(一) 牙列與面部的比例關係
(二) 牙列擁擠不齊和牙間隙
(三) 牙列缺損與牙列缺失
第三節唾液
一、唾液的性質和成分
二、唾液的分泌及調節
三、唾液的作用
第四節 口腔微生物
一、口腔微生物的分布及影響因素
(一) 分布
(二) 影響因素
二、口腔微生物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 有益作用
(二) 損害作用
三、口腔微生物的發育
(一) 口腔微生物的獲得
(二) 附著與定植
四、口腔茵群
(一) 革蘭陽性球菌
(二) 革蘭陰性球菌
(三) 革蘭陽性桿菌
(四) 革蘭陰性兼性厭氧桿菌
(五) 革蘭陰性厭氧桿菌
(六) 螺旋體屬
(七) 真菌
(八) 病毒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漢英名詞對照
第三章 口腔檢查及病曆書寫
第一節 口腔檢查
一、檢查前準備
二、檢查方法
(一) 一般檢查法
(二) 特殊檢查法
第二節 影像檢查
一、平片檢查
(一) 牙片
(二) 猞片
(三) 華氏位片
(四) 顴骨後前位片
(五) 顴弓位片
(六) 顱底位片
(七) 下頜骨側位片
(八) 下頜骨標準後前位片
(九) 下頜骨開口後前位片
(十) 顳下頜關節側斜位片(許勒位)
(十一) 髁狀突經咽側位片
(十二) X線頭影測量側位片
二、體層攝影
(一) 上頜側位體層片
(二) 上頜後前位體層片
(三) 顱底位體層片
(四) 顳下頜關節側位體層片
(五) 曲面體層片
三、造影檢查
(一) 涎腺造影檢查
(二) 顳下頜關節造影檢查
(三) 鼻咽腔造影檢查
(四) 瘺道造影檢查
(五) 頜面部血管和血管瘤腔造影檢查
(六) 囊腔造影
(七) 上頜竇造影
四、其他檢查
(一) 計算機體層掃描檢查
(二) 磁共振顯像檢查
(三) 灰階超聲檢查
(四) 數字減影造影檢查
第三節 病歷
(一) 病歷記載項目
(二) 牙齒記錄法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漢英名詞對照
第四章 口腔症狀和體徵
第一節 症狀
一、疼痛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二、口乾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三、口腔感覺異常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第二節 體徵
一、張口受限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二、閉口不能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三、腫脹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四、腫塊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五、潰瘍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六、糜爛
(一) 臨床特徵
(二) 鑑別診斷
七、出血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八、瘺管與竇道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九、皰
(一) 臨床特徵
(二) 鑑別診斷
十、白色病損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十一、紅色損害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十二、口臭
(一) 臨床特徵
(二) 診斷提示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漢英名詞對照
第五章 齲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齲病的病因
一、發病因素
(一) 致齲微生物因素
(二) 飲食因素
(三) 宿主因素
二、齲病病因的現代理論
(一) 三聯因素論
(二) 四聯因素論
第三節 齲病的臨床病理
(一) 牙釉質齲
(二) 牙本質齲
(三) 牙骨質齲
第四節 淺齲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和鑑別診斷
(三) 治療原則
第五節 中齲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和鑑別診斷
(三) 治療原則
第六節 深齲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和鑑別診斷
(三) 治療原則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漢英名詞對照
第六章 牙體硬組織非齲性疾病
第一節 牙發育異常
一、釉質發育不全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治療
二、氟牙症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治療
三、四環素牙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要點
(三) 治療方案及原則
四、遺傳性牙本質發育不全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要點
(三) 治療方案及原則
五、先天性梅毒牙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要點
(三) 治療方案與原則
六、過大牙、過小牙、錐形牙
(一) 臨床表現
(二) 治療
七、融合牙、雙生牙、結合牙
(一) 臨床表現
(二) 治療
八、畸形中央尖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要點
(三) 治療方案及原則
九、牙內陷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要點
(三) 治療方案及原則
十、牙數目異常
(一) 先天性缺額牙
(二) 額外牙
十一、牙萌出異常
(一) 誕生牙和新生牙
(二) 恆牙晚萌
第二節 牙外傷
一、牙震盪
(一) 臨床表現
(二) 治療
二、牙脫位
(一) 臨床表現
(二) 治療
第三節 牙體慢性損傷
一、磨損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和併發症
(三) 治療
二、楔狀缺損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防治
三、酸蝕症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防治
四、牙隱裂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防治
第四節 牙本質過敏症
(一) 臨床表現
(二) 診斷要點
(三) 治療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漢英名詞對照
第七章 牙髓病與根尖周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二、創傷性因素
三、醫源性因素
四、化學性因素
五、特發性因素
第三節 臨床病理
一、牙髓的防禦反應
(一) 牙本質硬化
(二) 第三期牙本質形成
(三) 牙髓炎症反應
二、牙髓炎症反應的過程與機制
(一) 牙髓炎症反應的進程
(二) 牙髓炎症反應的機制
三、牙髓病與根尖周病的臨床特點與相互轉歸
(一) 牙髓病的臨床特點
(二) 根尖周病的臨床特點
(三)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轉歸 第四節 牙髓病
一、可復性牙髓炎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治療原則
二、急性牙髓炎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 治療原則
三、慢性牙髓炎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 治療原則
四、逆行性牙髓炎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治療原則
五、殘髓炎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治療原則
六、牙髓壞死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治療原則
七、牙髓鈣化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治療原則
八、牙內吸收
(一) 病因
(二) 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治療原則
第五節 根尖周病
第八章 牙齦與牙周炎
第九章 口腔黏膜病
第十章 系統疾病的口腔表征
第十一章 兒童牙病的特徵與預防
第十二章 口腔頜面部感染
第十三章 口腔頜面部損傷
第十四章 口腔頜面部腫瘤
第十五章 唾液腺疾病
第十六章 顳下頜關節疾病
第十七章 口腔頜面部神經疾患
第十八章 口腔頜面部先天性畸形
第十九章 口腔修復學概述
第二十章 口腔正畸學概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