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口燥唇乾
口燥唇乾,讀音 kǒu zào chún gān,漢語成語,釋義口腔和嘴唇都幹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出處:三國·魏·曹植《善哉行》...
- 唇乾口燥
唇乾口燥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chún gān kǒu zào,形容說話過多而出現口乾舌燥的現象。...
- 口乾舌燥
出自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聯合式;作謂語、補語;指非常乾渴。釋義: 燥:乾。口舌都幹了。形容說話太多,非常...
- 善哉行(三國時曹植作品)
口燥唇乾:辯論講理以至如此。皆當:都應當。芝草:靈芝草。仙草。翻翻:飄動貌;翻騰貌。翻飛;飛翔貌。有說‘翩翩’。王喬:傳說中的仙人。周靈王太子晉,即王子...
- 唇焦舌敝
口燥唇乾、唇焦口燥 反義詞 沉默寡言 成語典故: 焦:乾;敝:破。嘴唇乾,舌頭破。成語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焦唇乾舌,苦身勞力,上事群臣...
- 來日大難(唐代李白詩作)
“來日一身,攜糧負薪。道長食盡,苦口焦唇。”《善哉行》古辭首二句雲:“來日大難,口燥唇乾,”初看李白詩似也是套語;其實不然。“攜糧負薪”,即《贈...
- 來日大難(漢語成語)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來日大難示例 編輯 來日大難居不易,痴聾須效阿家翁。(李雲夔《送李晦庵之燕》詩)...
- 脾熱多涎
證候:口燥唇乾,口瘡口臭,煩渴易飢,涎多黏稠而臭;或小兒身黃睛黃,疳熱口臭唇焦,泄瀉黃沫,脾熱口甜,胃熱口苦,不吮乳;小兒弄舌。治則:清脾泄熱。主方:瀉黃...
- 瀉黃散
瀉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治脾胃伏火證。目瘡口臭,煩渴易飢,口燥唇乾,舌紅脈數,以及脾熱弄舌等。...
- 內熱
(3)脾熱證候:目瘡口臭,煩渴易飢,渴喜涼飲、口燥唇乾,口腔潰瘍、大便秘結,舌紅脈數,以及脾熱弄舌等。治則:瀉脾胃伏火。主方:瀉黃散(又名瀉脾散)。 (...
- 善哉行(樂府詩集作品)
口燥唇乾:辯論講理以至如此。皆當:都應當。芝草:靈芝草。仙草。翻翻:飄動貌;翻騰貌。翻飛;飛翔貌。有說‘翩翩’。王喬:傳說中的仙人。周靈王太子晉,即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