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名。指口唇顏色紅赤且有腫脹。
中文名稱 | 口唇紅腫 |
英文名稱 | reddened and swollen lips |
定 義 | 嘴唇顏色紅赤過於正常人且伴有腫脹的表現。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診斷學(二級學科),診法(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唇紅腫
- 外文名:KOUCHUNZHONHZHANG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口唇顏色紅赤且有腫脹
解讀,中醫套用,一、病因病機,二、分型論治,三、其他療法,
解讀
口唇紅腫指口唇顏色紅赤且有腫脹而言。又名唇風、唇瘡、繭唇。有時與唇裂並見,如《證治準繩》之謂“唇腫裂”。多由脾胃積熱,或陰虛血熱,或脾胃津虧,風毒外侵所致。
中醫套用
一、病因病機
1、胃火口唇紅腫
足陽明胃經環唇繞口,胃熱循經上擾則致口唇紅腫,熱甚化火者,上下口唇瀰漫紅腫,灼熱疼痛。
2、痰火口唇紅腫
胃中積熱不解,不能游溢精氣,津液化生痰濁,隨胃熱上行,留注於唇則致唇腫。
3、脾陰虛口唇紅腫
脾在竅為口,其華在唇,脾虛不化精微,唇失所養,則乾裂,陰火乘之則紅腫灼熱疼痛。
二、分型論治
1、胃火口唇紅腫
臨床表現:口唇色紅漸腫,口唇發熱並有灼熱感、大便秘結、口渴欲冷飲,舌質紅,苔黃燥,脈弦數。
治法:清胃瀉火。
方藥:清胃散。黃連、當歸、生地、丹皮、升麻。
2、痰火口唇紅腫
臨床表現:唇上初結似豆,漸大如蠶繭,堅硬疼痛,妨礙飲食,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胃火,化痰濁。
方藥:清胃散合二陳湯。黃連、當歸、生地、丹皮、升麻、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烏梅。
3、脾陰虛口唇紅腫
臨床表現:口唇色紅作腫,痛如火燒,甚有口唇乾裂,飢而不欲食,大便乾燥,心煩,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脾潤燥,養血清熱。
方藥:資生丸。人參、茯苓、白朮、山藥、薏苡仁、蓮子、芡實、甘草、陳皮、麥芽、神曲、白豆蔻、桔梗、藿香、黃連、砂仁、扁豆、山楂、澤瀉。
三、其他療法
主穴:人中、地倉、承漿。
配穴:肝氣鬱結加行間、太沖;肺經熱盛加尺澤、列缺;脾虛濕盛加脾俞、陰陵泉、三陰交。
操作:諸穴均按常規操作。人中向鼻方向斜刺0.3-0.5寸,地倉向頰車方向透刺,承漿向舌部斜刺0.5-0.8寸。行間、太沖針用瀉法;尺澤可用三棱針點刺放血;脾俞、陰陵泉針用補法。背俞穴位不宜深刺,以淺刺或針尖朝向脊柱方向斜刺,以免傷及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