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薹草亞組

叢薹草亞組

根狀莖短或具匍匐莖。稈纖細,銳三棱形,基部具無葉片的葉鞘。葉平張或對摺,邊緣反卷。苞片葉狀或剛毛狀。小穗上部的1-2 (3) 個雄性,其餘的雌性,圓柱形或長圓形,花密生,無柄或最下部的具短柄,直立。雌花鱗片褐色或淡黑色,背面具3脈,頂端鈍或銳尖。果囊卵形或橢圓形,平凸狀或雙凸狀,膜質,脈不明顯或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叢薹草亞組
  • 拉丁學名:Subsect. Caespitosae Fries ex Kukenth.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鴨跖草亞綱
  • :莎草目
  • :莎草科
  • 亞科:薹草亞科
  • :薹草族
  • :薹草屬
  • 亞屬:薹草亞屬
  • :叢薹草亞組
本屬特徵,模式種,本組種,文獻來源,產地分布,

本屬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根狀莖。稈叢生或散生,中生或側生,直立,三棱形,基部常具無葉片的鞘。葉基生或兼具稈生葉,平張,少數邊緣捲曲,條形或線形,少數為披針形,基部通常具鞘。苞片葉狀,少數鱗片狀或剛毛狀,具苞鞘或無苞鞘。花單性,由1朵雌花或1朵雄花組成1個支小穗,雌性支小穗外面包以邊緣完全合生的先出葉,即果囊,果囊內有的具退化小穗軸,基部具1枚鱗片;小穗由多數支小穗組成,單性或兩性,兩性小穗雄雌順序或雌雄順序,通常雌雄同株,少數雌雄異株,具柄或無柄,小穗柄基部具枝先出葉或無,鞘狀或囊狀,小穗1至多數,單一頂生或多數時排列成穗狀、總狀或圓錐花序;雄花具3枚雄蕊,少數2枚,花絲分離;雌花具1個雌蕊,花柱稍細長,有時基部增粗,柱頭2-3個;果囊三棱形、平凸狀或雙凸狀,具或長或短的喙。小堅果較緊或較松地包於果囊內,三棱形或平凸狀。

模式種

亞組模式種:叢薹草C. caespitosa L.

本組種

本亞組我國有11種1變種。
中文名
描述
果囊上部邊緣以及喙緣疏生小刺。
-
果囊邊緣以及喙緣均無小刺。
苞片最下部的葉狀。
果囊具明顯的脈。
根狀莖不具匍匐莖。雌花鱗片較小,狹橢圓形,長1.6-2毫米。
根狀莖具長匍匐莖。雌花鱗片較大,長圓形,長2.5-2.8毫米。
果囊脈不明顯。
果囊短於鱗片,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膨大,近圓形,長2.5-2.8毫米。
果囊長於鱗片。
根狀莖不具匍匐莖。小穗密生成帚狀。果囊長圓狀紡錘形,長3.5毫米。雌花鱗片長圓形,頂端圓形。
根狀莖具匍匐莖。小穗不密生成帚狀。
果囊卵形,近無喙,喙口近於全緣。
果囊橢圓形或倒卵形。
雌小穗窄長圓形,長1.5-4厘米,寬2-3毫米。
雌小穗圓柱形,長1.2-2厘米,寬6-7毫米。
苞片下部的剛毛狀。
果囊倒卵形或近圓形。雌花鱗片栗褐色,具窄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綠色。
果囊卵形或橢圓形。
雌小穗長圓形或圓柱形,長1-2.5厘米,寬3-5毫米,具短柄。果囊具短喙。
雌小穗寬卵形,長約7毫米,無柄。果囊無喙。

文獻來源

Fries (Summa veg. 226. 1845. nom. nud.) ex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324, 1909.——Subsect. Vulgares Aschers. Fl. Brandenb. 1: 774, 1864;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305, 1909.

產地分布

本屬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我國有近500種,分布於全國各省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