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生薹草(學名:Carex caespititia),為單子葉植物綱莎草科薹草屬下的一個植物種。分布在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3,200米的地區,多生在水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叢生薹草
- 學名:Carex caespititia Nee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莎草目 Cyperales
- 科:莎草科 Cyperaceae
- 亞科:薹草亞科 Caricoideae
- 族:薹草族 Cariceale
- 屬:薹草屬 Carex
- 亞屬:薹草亞屬 Subgen. Carex
- 組:急尖薹草組 Sect. Acutae
- 亞組:叢薹草亞組 Subsect. Caespitosae
- 種:叢生薹草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雲南、西藏及尼泊爾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根狀莖長。稈高15-20厘米,銳三棱形,纖細,上部粗糙。葉短於稈,寬3-4毫米,平張,邊緣粗糙。
叢生薹草
![叢生薹草 叢生薹草](/img/0/056/cGcq5yN4MzN0kzN4YGNxUWYiJTN1QzY4IDNkZ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苞片葉狀,短於花序,無鞘。小穗3-4個,彼此接近,頂生1個雄性,圓柱形,長2-2.2厘米,寬約4毫米,淡褐色;柄長5-10毫米;側生的雌性,長圓形或圓柱形,長1.2-2厘米,寬6-7毫米,柄長4-5毫米,上部的近無柄。
雌花鱗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深紫紅色,中間3脈綠色,延伸成短尖。果囊長於鱗片,寬長圓形,或倒卵形,平凸狀,長2.5-3毫米,脈微顯,基部具短柄,頂端急縮成極短的喙,喙口微凹或全緣。
小堅果疏鬆地包於果囊中,寬橢圓形,平凸狀,長約1.5毫米;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2個。花果期6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0-3200米水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分布尼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