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毛曲柄蘚(學名:Campylopus comosus (Schwaegr.) Bosch et Lac)是曲尾蘚科、曲柄蘚屬植物。植物體密叢生,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雌雄異株。蒴柄較長,彎曲。生於海拔600-1200米的林地、腐殖土、樹基及腐木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叢毛曲柄蘚
- 學名:Campylopus comosus (Schwaegr.) Bosch et Lac
- 界:植物界
- 綱:蘚綱
- 目:曲尾蘚目
- 科:曲尾蘚科
- 屬:曲柄蘚屬
- 種:叢毛曲柄蘚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形態特徵
植物體密叢生,上部黃綠色,下部淡褐色或褐色,高約1-2(-3)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下部具棕紅色假根。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長而細,具齒,乾時直立貼莖,濕時傾立伸展,位於莖頂端的葉簇生,常偏向一側,葉邊直或內卷;中肋基部寬,約占葉基寬度的1/3,達葉尖並突出,背面具很矮的肋突,橫切面背側具厚壁層,腹側具亞厚壁細胞;角細胞分化,透明或淡棕色,葉基部細胞長方形,壁增厚,近中肋的大,向邊漸小,邊緣變窄為狹長方形,中上部細胞較小,長方形、近方形或不規則的4-5邊形,壁增厚。雌雄異株。蒴柄淡黃色、淡褐色,較長,彎曲。孢蒴淡褐色,老時變黑褐色,彎曲,基部具骸突。
產地生境
產丘北、勐海、勐臘;生於海拔600-1200米的林地、腐殖土、樹基及腐木上。四川、海南、廣東、江西、江蘇和台灣亦有。印度南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加里曼丹島、澳大利亞、菲律賓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