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夨方鼎

叔夨方鼎

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晉侯墓地發掘清理的114號晉侯墓中出土1件方鼎(Mll4:217),已碎為數十塊。從初步拼合可知,為直口、立耳、淺腹、平底、四柱足。口長18.5、寬16.5、腹深約11.2、通高27厘米。腹部飾雲雷紋襯底的獸面紋,有扉棱,耳之外側飾兩道平行倒U形凹紋,四柱足飾雲紋蕉葉紋,形制、紋飾與德方鼎頗類似。時代可早至西周成王時期。

臥馬先生認為此物為周成王成周之會時期的西周早期器物。

鼎腹內壁一側鑄有銘文8行48字(其中合文一)。該器現藏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銘文拓本、器影收錄於《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編號91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叔夨方鼎
  • 出土地點:山西省天馬一曲村遺址114號晉侯墓
  • 館藏地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 所屬年代:西周
銘文,李伯謙所作釋文,臥馬先生釋文,銘文簡釋,

銘文

李伯謙所作釋文

佳(唯)十又四月,王配
大柵拿在成周。
鹹拿,王乎殷厥
士,膺叔矢以台、衣
車、馬、貝姍朋。敢
對王休,用乍(作)寶
陣彝,其萬
年揚王光厥士。

臥馬先生釋文

惟十又四月,王尊大典,華在成周鹹,華王乎殷,人士端,叔夨,以袞車馬貝朋犬封,王休,用作寶尊彝,其萬年揚王光人士。
叔夨方鼎

銘文簡釋

銘文講述的是某年十四月,王在成周舉行盛大祭典,禮畢,王會見與會臣下貴族,王對叔矢進行賞賜,叔矢為紀念鑄造了這件銅鼎。銅鼎銘文中的王應是成王,叔矢則可能是晉國的始封君唐叔虞。這件方鼎是迄今所知惟一一件晉國第一代封君自作的銅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臥馬先生認為《叔夨方鼎》銘文大意是:在周成王五年,成王親政後經過十個月營造營中宮;洛邑新都落成之後的第四月,周成王昭告天下將舉行尊王大典,邀請天下諸侯人士鹹來朝賀,華誕盛會在天下之中的成周洛邑舉行,華誕之日天下諸侯紛紛來賀,周成王舉行了盛大的封侯大典,站在諸侯官宦人士一端的叔夨,獲周成王以袞、車、馬、貝、朋、犬之賞封為晉候之候,為頌揚成王美德,叔夨作寶鼎彝重器萬年揚王,唐叔虞從此成為成王時期西周王朝的風光人士。
重釋“叔夨方鼎”銘文,與歷史記載的周成王親政後,營造的新都洛邑落成舉行封侯大典、各方諸侯人士一同前來成周朝賀,周成王在大封諸侯的盛會上,封賞唐叔虞而鑄鼎的事件過程或許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