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管理:陳育新的管理天機》內容簡介: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常青樹”,希望集團之所以能夠持續、健康地成長,主要是因為劉氏四兄弟對企業運作管理的特殊理解和實踐。隨著華西希望集團作為希望集團的一部分獨立出來,作為一個成熟的企業家,陳育新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誠實、精明、勤奮、美好,並以此為依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和用人觀、發展觀等一系列企業管理思想。在希望集團成立30周年之際,他反觀整個企業的發展歷程,透過“做人的是與非”、“經營的舍與得”、“用人的寬與嚴”、“領導的管與理”、“發展的快與好”等現象,分析了自己如何抓住別人看不到的機會,跳過別人意識不到的風險,一步一步把企業做強、做大。他期望通過自己有效、充分的實踐經驗,幫助中小企業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
基本介紹
- 書名:反差管理:陳育新的管理天機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5頁
- 開本:16
- 品牌:時代光華
- 作者:陳育新 凌龍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095225, 730109522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反差管理:陳育新的管理天機》的內容源於希望集團創始人陳育新的管理思想,是陳育新價值觀、用人觀、發展觀以及經營理念的集中反映。《反差管理:陳育新的管理天機》深度剖析了陳育新的治企之道,揭秘一個民營企業家如何把一個草根企業發展成為國際化企業,從而幫助企業管理者學習如何抓住機會、規避風險,走出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反差管理:陳育新的管理天機》成書於希望集團成立30周年之際,受到學者黃泰岩以及劉永好、劉永行等兄弟的大力推薦。
作者簡介
陳育新,希望事業創始人,希望集團劉氏四兄弟中排行老三。現任希望集團總經理、華西希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擔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飼料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四川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成都市人大代表。
凌龍,本名王林農,《希望集團報》(原《希望飼料報》)創辦人。現任華西希望集團企業文化與新聞中心主任、《希望集團報》(含《希望城》雜誌)總編。
凌龍,本名王林農,《希望集團報》(原《希望飼料報》)創辦人。現任華西希望集團企業文化與新聞中心主任、《希望集團報》(含《希望城》雜誌)總編。
圖書目錄
推薦序以心悟道,以言立說VII
自序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IX
第一章做人的是與非:做誠實而精明的商人
陳育新說管理
做誠實而精明的商人3
搬走誠實門前的兩座“大山”6
勤奮:通向美好的階梯10
“能者多勞”與“多勞者能”14
在自責中進步17
環境育人20
做小事與成大器24
“四大兩感”:管理者的自我修煉28
華西希望集團的魂與根:就企業文化建設答記者問32
說陳育新的管理
誠到高處即精明,精到深處自誠實35
要有意識地不傷害別人38
會怪的怪自己,不會怪的怪別人41
不求奇蹟,不求暴富45
第二章經營的舍與得:最挑剔的客戶成就最優秀的企業
陳育新說管理
銷售不能投機取巧51
經銷權的價值54
“分配”的權力58
經銷商也是我們的員工63
高收入與低成本69
等運價曲線及其他75
企業發展永恆不變的兩大導向77
兩個“明白人”的對話:陳育新與張唐之談市場與人才79
我們是在為社會理財84
說陳育新的管理
始終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88
最挑剔的客戶成就最優秀的企業90
一百萬元的舍與得93
第三章用人的寬與嚴:放權放權再放權,監督監督再監督
陳育新說管理
我最高興的是我用對了人97
知人善用,大膽放權,強化監督99
好人也需要監督103
配合力是管理幹部的關鍵能力105
優秀團隊一靠篩選,二靠培訓107
幫助員工成長是“以人為本”的根本所在110
選擇—認同—感激:企業與員工共進的三個環節112
把蘊藏在普通員工中的能量激發出來115
身體、心態、能力、知識:衡量員工價值的四個著眼點120
執行力首先在領導幹部126
知識、見識與膽識129
說陳育新的管理
始終保持外行心態132
正向積累:從優點、優勢到優秀135
杜鵑花瓶與人才培養137
要么逼走,要么逼成才140
人才培養的“頂出效應”144
第四章領導的管與理:功能—規範—最佳化—簡化
陳育新說管理
凝聚力+執行力+學習力=戰鬥力149
陳育新、吳仁寶“華西”對話152
信息的利用156
“無遺漏檢查”是解決疏漏問題的一劑良方158
管理與需求161
管理之“理”166
強化工具意識,提高管理水平170
信息的可靠、可信、可用、可比175
真誠待人,簡單溝通177
說陳育新的管理
功能—規範—最佳化—簡化179
從幾個痰盂的去留說開去184
話說安全186
讓遵守制度的人得到鼓勵189
話說“有錯推定”193
建設一個服務型總部197
第五章發展的快與好:積極穩健的發展就等於高速度
陳育新說管理
先做強,再做大203
積極穩健的發展就等於高速度207
做企業,沒有定力不行210
有時候,慢也是一種優勢215
企業質量重於企業數量:答日本經濟新聞社記者問219
標準越高,工作越能做好:答台灣《經濟日報》記者問223
說陳育新的管理
理性的激情228
三思而行,百折不回231
後記實實在在做“虛事”:追隨“希望”二十年234
附錄陳育新小傳241
自序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IX
第一章做人的是與非:做誠實而精明的商人
陳育新說管理
做誠實而精明的商人3
搬走誠實門前的兩座“大山”6
勤奮:通向美好的階梯10
“能者多勞”與“多勞者能”14
在自責中進步17
環境育人20
做小事與成大器24
“四大兩感”:管理者的自我修煉28
華西希望集團的魂與根:就企業文化建設答記者問32
說陳育新的管理
誠到高處即精明,精到深處自誠實35
要有意識地不傷害別人38
會怪的怪自己,不會怪的怪別人41
不求奇蹟,不求暴富45
第二章經營的舍與得:最挑剔的客戶成就最優秀的企業
陳育新說管理
銷售不能投機取巧51
經銷權的價值54
“分配”的權力58
經銷商也是我們的員工63
高收入與低成本69
等運價曲線及其他75
企業發展永恆不變的兩大導向77
兩個“明白人”的對話:陳育新與張唐之談市場與人才79
我們是在為社會理財84
說陳育新的管理
始終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88
最挑剔的客戶成就最優秀的企業90
一百萬元的舍與得93
第三章用人的寬與嚴:放權放權再放權,監督監督再監督
陳育新說管理
我最高興的是我用對了人97
知人善用,大膽放權,強化監督99
好人也需要監督103
配合力是管理幹部的關鍵能力105
優秀團隊一靠篩選,二靠培訓107
幫助員工成長是“以人為本”的根本所在110
選擇—認同—感激:企業與員工共進的三個環節112
把蘊藏在普通員工中的能量激發出來115
身體、心態、能力、知識:衡量員工價值的四個著眼點120
執行力首先在領導幹部126
知識、見識與膽識129
說陳育新的管理
始終保持外行心態132
正向積累:從優點、優勢到優秀135
杜鵑花瓶與人才培養137
要么逼走,要么逼成才140
人才培養的“頂出效應”144
第四章領導的管與理:功能—規範—最佳化—簡化
陳育新說管理
凝聚力+執行力+學習力=戰鬥力149
陳育新、吳仁寶“華西”對話152
信息的利用156
“無遺漏檢查”是解決疏漏問題的一劑良方158
管理與需求161
管理之“理”166
強化工具意識,提高管理水平170
信息的可靠、可信、可用、可比175
真誠待人,簡單溝通177
說陳育新的管理
功能—規範—最佳化—簡化179
從幾個痰盂的去留說開去184
話說安全186
讓遵守制度的人得到鼓勵189
話說“有錯推定”193
建設一個服務型總部197
第五章發展的快與好:積極穩健的發展就等於高速度
陳育新說管理
先做強,再做大203
積極穩健的發展就等於高速度207
做企業,沒有定力不行210
有時候,慢也是一種優勢215
企業質量重於企業數量:答日本經濟新聞社記者問219
標準越高,工作越能做好:答台灣《經濟日報》記者問223
說陳育新的管理
理性的激情228
三思而行,百折不回231
後記實實在在做“虛事”:追隨“希望”二十年234
附錄陳育新小傳241
序言
以心悟道,以言立說
黃泰岩
我作為希望集團的崇敬者、探究者,以及陳育新先生的朋友,首先對希望集團三十華誕表示熱烈的祝賀,衷心祝願希望集團未來三十年更加輝煌。
一家企業,能夠健康成長三十年,實屬不易!據統計,即使在美國,壽命超過二十年的企業也僅有10%。在中國,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能夠三十年根深葉茂,更加不易!因此,解開希望集團的成功密碼,不僅有利於希望集團在未來成長進程中堅守和發揚這些成功之道,而且有助於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乃至所有企業的成長。
陳育新先生是希望集團的創始人和三十年成長的引領者之一,希望集團成長的每一步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智慧,希望集團的一草一木都傾注著他的愛。作為一位仁者、智者,他能夠在希望集團三十華誕之際,敞開心扉,向大家講述希望集團成長的奧秘,對中國的企業家、企業研究者們而言,真是莫大的福分!
我認認真真地拜讀了陳育新先生這本大作的樣稿,深為其中的智慧所折服。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來自於實踐的感悟,正如陳育新先生所言:“不管文章寫得如何,字裡行間都銘刻著我們企業發展堅實而清晰的腳印。”其實,企業經營之道的“道”字,就是在走之旁上加一個“首”字,意思是用腦袋想出來的路才是“道”。在“道”前面的動詞是“悟”,稱為“悟道”。“悟”的寫法是“心”加“吾”,即自己的心,所以“悟道”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悟道。本書作為陳育新先生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的所感所悟,必是真知。更為重要的是,它不是畢其功於一役,而是日積月累、長期升華的結果,這就使其顯得更加珍貴!此書不讀,實為憾事!
《左傳》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陳育新先生將三十年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所感所悟,用反差思維這一基本框架集結成書,這顯然是立言。立言的目的不是為自己樹碑,而是以救世之心,將真知惠及眾人,使那些仍在前進道路上探索的人們能夠得到更多的光亮,讓更多的人活得更好。“活”字是三點水,加一個舌頭的“舌”,我們的先人非常偉大,非常有智慧,這也是在告訴我們,要活著,靠什麼?靠舌頭。舌頭的主要功能是什麼?當然是說話!立言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思想永遠活著,也可以幫助別人更好地活著,這也是另一種積德行善之舉。
作為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老總,陳育新先生把一個“總”字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這個“總”字下面是一個“心”字,這就告訴我們:作為老總必須用“心”想事,用“心”悟道,負起領導者的責任。在“心”字上面是一個“口”字,這就告訴我們:想明白了就要說,不會說不行。“口”字上面的兩點是兩個渠道,這就告訴我們:一是要說給社會,讓社會認識你,認同你,支持你;二是要說給團隊,讓團隊具有執行力、戰鬥力。有了社會的認同和支持,有了團隊的執行力和戰鬥力,這個企業必將基業長青!
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陳育新
到2012年年底,希望集團即將走過三十個春秋。三十年的創業歷程,正趕上我國最好的發展時期。雖然其中也有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但卻充滿了追求與探索的快樂。
從實踐中得來的知識往往有兩種情形:一是真實的;二是零碎的,甚至還有可能是錯誤的。但是,這一切並不影響我們的追求與探索,因為我國的改革開放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先例可循的偉大事業,作為滔滔洪流中的一朵浪花,我們自然也沒有可以照抄照搬的樣板,我們唯有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做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企業家的本分和天職。在所有有形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與之相匹配的無形財富。回首三十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反差管理成為我的管理之道。
“動別人於未動、啟別人於未啟、棄別人之所求”的反差管理思想,並不是一開始就這么明確,它是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漸被證明、被檢驗的。
1982年,當大學生紛紛留在城市尋求發展時,我和我的三位兄弟——劉永言、劉永行、劉永好,選擇了辭去公職,回到農村去發展自己喜愛的事業,這在當時還引發了不小的“反差效應”——不用做廣告,我們的知名度便提高了。
創業之初,社會上積壓廠家款項的現象司空見慣,但我們卻公開承諾,二十四小時之內兌付原料商的貨款,如因故拖延,每天自罰貨款的千分之一作為賠償。
1987年,當鵪鶉養殖進入狂熱階段時,育新良種場沒有乘機大賺其錢,而是毅然決然地宰殺了自家的十多萬隻種鵪鶉,以扼制這一狂潮,並因此“損失”了上百萬元。
從1992年起,希望集團開始向外擴張,管理人才因此成為寶貴資源,有人主張從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引進人才,但希望集團卻起用了大量“外行”,不少駕駛員、搬運工、泥瓦匠出身的員工走上了經理崗位。
2006年,當大家都認為農業、農村、農民是落後的代名詞時,我們卻專門興建了挖掘農業之美、自然之美的都市農業主題公園——花舞人間。
……
希望集團能持續三十年健康發展,說明我們在自覺或不自覺中遵從了企業發展的規律。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認識、尊重、利用規律的基礎之上。1982年,我國農業生產還缺乏科學技術,我剛剛大學畢業,學的又是農學,尤其是我了解農民,熱愛農業,我認為,只有到農村去才會有廣闊的發展天地,才會有更高的社會關注度。這個決定正是希望事業的起點,而這個起點的思想背景正是“反差思維”。
萬事萬物皆處在矛盾雙方的鬥爭與轉化之中,“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總是在同時進行,並且相向而行。在事物發展的拐點處,你提前轉向,在普通人眼裡,你的所作所為好像是“反”的,而你其實恰恰順應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因此,只要我們真正掌握了反差管理,透過反差現象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們便可以走出“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迷茫,放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反差管理的思想暗合了中國古老而傳統的大智慧,“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
“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我們觀察一切現象並參與其中的這個宇宙實際上是動態的: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我們所能看見的一切事物,都在朝否定自己,即向自己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能夠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並在其變化的拐點處及時轉向,從而以新的姿態適應新的環境,往往是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舉措,也是企業能夠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所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事物總是呈“之”字形發展,是謂“折”。所謂哲學,只不過是將“折”形發展的道理用“口”講出來罷了。在“折點”上及時轉向,正是人們尊重客觀規律的表現,也正是人類的智慧之處。
反差管理既是認識論,更是方法論;既是思想,更是工具,它不但對做企業有用,對做其他事也一樣有幫助。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我要特別感謝原中國人民大學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現任遼寧大學校長的黃泰岩先生,他長期研究民營企業,對華西希望集團的發展傾注了很多心血,並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了序;我也要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馬興歡和李淼淼,她們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
黃泰岩
我作為希望集團的崇敬者、探究者,以及陳育新先生的朋友,首先對希望集團三十華誕表示熱烈的祝賀,衷心祝願希望集團未來三十年更加輝煌。
一家企業,能夠健康成長三十年,實屬不易!據統計,即使在美國,壽命超過二十年的企業也僅有10%。在中國,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能夠三十年根深葉茂,更加不易!因此,解開希望集團的成功密碼,不僅有利於希望集團在未來成長進程中堅守和發揚這些成功之道,而且有助於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乃至所有企業的成長。
陳育新先生是希望集團的創始人和三十年成長的引領者之一,希望集團成長的每一步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智慧,希望集團的一草一木都傾注著他的愛。作為一位仁者、智者,他能夠在希望集團三十華誕之際,敞開心扉,向大家講述希望集團成長的奧秘,對中國的企業家、企業研究者們而言,真是莫大的福分!
我認認真真地拜讀了陳育新先生這本大作的樣稿,深為其中的智慧所折服。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來自於實踐的感悟,正如陳育新先生所言:“不管文章寫得如何,字裡行間都銘刻著我們企業發展堅實而清晰的腳印。”其實,企業經營之道的“道”字,就是在走之旁上加一個“首”字,意思是用腦袋想出來的路才是“道”。在“道”前面的動詞是“悟”,稱為“悟道”。“悟”的寫法是“心”加“吾”,即自己的心,所以“悟道”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悟道。本書作為陳育新先生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的所感所悟,必是真知。更為重要的是,它不是畢其功於一役,而是日積月累、長期升華的結果,這就使其顯得更加珍貴!此書不讀,實為憾事!
《左傳》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陳育新先生將三十年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所感所悟,用反差思維這一基本框架集結成書,這顯然是立言。立言的目的不是為自己樹碑,而是以救世之心,將真知惠及眾人,使那些仍在前進道路上探索的人們能夠得到更多的光亮,讓更多的人活得更好。“活”字是三點水,加一個舌頭的“舌”,我們的先人非常偉大,非常有智慧,這也是在告訴我們,要活著,靠什麼?靠舌頭。舌頭的主要功能是什麼?當然是說話!立言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思想永遠活著,也可以幫助別人更好地活著,這也是另一種積德行善之舉。
作為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老總,陳育新先生把一個“總”字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這個“總”字下面是一個“心”字,這就告訴我們:作為老總必須用“心”想事,用“心”悟道,負起領導者的責任。在“心”字上面是一個“口”字,這就告訴我們:想明白了就要說,不會說不行。“口”字上面的兩點是兩個渠道,這就告訴我們:一是要說給社會,讓社會認識你,認同你,支持你;二是要說給團隊,讓團隊具有執行力、戰鬥力。有了社會的認同和支持,有了團隊的執行力和戰鬥力,這個企業必將基業長青!
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陳育新
到2012年年底,希望集團即將走過三十個春秋。三十年的創業歷程,正趕上我國最好的發展時期。雖然其中也有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但卻充滿了追求與探索的快樂。
從實踐中得來的知識往往有兩種情形:一是真實的;二是零碎的,甚至還有可能是錯誤的。但是,這一切並不影響我們的追求與探索,因為我國的改革開放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先例可循的偉大事業,作為滔滔洪流中的一朵浪花,我們自然也沒有可以照抄照搬的樣板,我們唯有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做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企業家的本分和天職。在所有有形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與之相匹配的無形財富。回首三十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反差管理成為我的管理之道。
“動別人於未動、啟別人於未啟、棄別人之所求”的反差管理思想,並不是一開始就這么明確,它是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漸被證明、被檢驗的。
1982年,當大學生紛紛留在城市尋求發展時,我和我的三位兄弟——劉永言、劉永行、劉永好,選擇了辭去公職,回到農村去發展自己喜愛的事業,這在當時還引發了不小的“反差效應”——不用做廣告,我們的知名度便提高了。
創業之初,社會上積壓廠家款項的現象司空見慣,但我們卻公開承諾,二十四小時之內兌付原料商的貨款,如因故拖延,每天自罰貨款的千分之一作為賠償。
1987年,當鵪鶉養殖進入狂熱階段時,育新良種場沒有乘機大賺其錢,而是毅然決然地宰殺了自家的十多萬隻種鵪鶉,以扼制這一狂潮,並因此“損失”了上百萬元。
從1992年起,希望集團開始向外擴張,管理人才因此成為寶貴資源,有人主張從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引進人才,但希望集團卻起用了大量“外行”,不少駕駛員、搬運工、泥瓦匠出身的員工走上了經理崗位。
2006年,當大家都認為農業、農村、農民是落後的代名詞時,我們卻專門興建了挖掘農業之美、自然之美的都市農業主題公園——花舞人間。
……
希望集團能持續三十年健康發展,說明我們在自覺或不自覺中遵從了企業發展的規律。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認識、尊重、利用規律的基礎之上。1982年,我國農業生產還缺乏科學技術,我剛剛大學畢業,學的又是農學,尤其是我了解農民,熱愛農業,我認為,只有到農村去才會有廣闊的發展天地,才會有更高的社會關注度。這個決定正是希望事業的起點,而這個起點的思想背景正是“反差思維”。
萬事萬物皆處在矛盾雙方的鬥爭與轉化之中,“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總是在同時進行,並且相向而行。在事物發展的拐點處,你提前轉向,在普通人眼裡,你的所作所為好像是“反”的,而你其實恰恰順應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因此,只要我們真正掌握了反差管理,透過反差現象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們便可以走出“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迷茫,放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反差管理的思想暗合了中國古老而傳統的大智慧,“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
“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我們觀察一切現象並參與其中的這個宇宙實際上是動態的: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我們所能看見的一切事物,都在朝否定自己,即向自己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能夠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並在其變化的拐點處及時轉向,從而以新的姿態適應新的環境,往往是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舉措,也是企業能夠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所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事物總是呈“之”字形發展,是謂“折”。所謂哲學,只不過是將“折”形發展的道理用“口”講出來罷了。在“折點”上及時轉向,正是人們尊重客觀規律的表現,也正是人類的智慧之處。
反差管理既是認識論,更是方法論;既是思想,更是工具,它不但對做企業有用,對做其他事也一樣有幫助。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我要特別感謝原中國人民大學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現任遼寧大學校長的黃泰岩先生,他長期研究民營企業,對華西希望集團的發展傾注了很多心血,並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了序;我也要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馬興歡和李淼淼,她們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
名人推薦
陳育新是一個知人識人的伯樂。在他那裡,人才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劉永言
陳育新待人和善,做事細心,在企業管理方面有他自己的一套。
——劉永行
三哥喜歡鑽研,做事精細,性格寬厚,對家庭、對身邊的人都很照顧,心態很好。
——劉永好
——劉永言
陳育新待人和善,做事細心,在企業管理方面有他自己的一套。
——劉永行
三哥喜歡鑽研,做事精細,性格寬厚,對家庭、對身邊的人都很照顧,心態很好。
——劉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