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

反坦克飛彈及其發射裝置、控制設備、運載裝置、檢測維修設備的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
  • 外文名:antitank missile weapon system
按重量,分為輕型和重型;按機動方式,分為攜帶型、車載式和直升機載式;按制導方式,分為有線手控制導、紅外半自動制導和尋的制導。
反坦克飛彈是武器系統的核心,是毀傷目標的有效載荷,決定了武器系統的戰術技術性能;發射裝置用於支撐飛彈並完成發射飛彈的任務;控制設備是系統的控制單元,形成控制飛彈作機動飛行的控制指令,飛彈在控制指令的作用下命中並毀傷目標;運載裝置用於運輸飛彈操縱人員及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檢測維修設備是對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進行功能檢測與維修的專用設備。此外,還有用於培訓反坦克飛彈射擊操作人員的訓練模擬器材。
反坦克飛彈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最早研製了代號為X-7(俗稱“小紅帽”)的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1946年法國在此基礎上研製了SS10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1956年裝備法軍,同年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使用過。60年代初期的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採用目視瞄準、手動操縱、導線傳輸指令的制導方式。70年代初,進行了改進,出現了採用紅外跟蹤、導線傳輸指令的半自動制導的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70年代末,隨著雷射、紅外和無線電技術套用,出現了波束(駕束)制導和尋的制導的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有的採用雷射半主動尋的制導,發射裝置和飛彈均裝載在直升機上。80年代以後,車載式和直升機載式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普遍裝備部隊。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將採用紅外尋的制導、毫米波制導和電子計算機技術,使反坦克飛彈實現“發射後不管”,命中率及毀傷機率大為提高,還提高了機動性能、抗干擾性能和全天候作戰能力。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