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禮,即漢民族女孩成人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冠(笄)之禮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儀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笄禮
- 外文名:Hair pinning ceremony
- 拼音: jī lǐ
- 起源:周代
- 俗稱:“上頭”、“上頭禮”
- 釋義:漢民族女孩成人禮
- 屬於:古代嘉禮的一種
簡介,笄禮由來,行禮意義,相關規定,行禮年齡,行禮日期,參禮人員,注意問題,準備活動,筮日,筮賓、戒賓,器物陳設,笄禮儀程,1)迎賓,2)就位,3)開禮,4)笄者就位,5)賓盥,6)初加,7)一拜,8)二加,9)二拜,10)三加,11)三拜,12)置醴,13)醮子,14)字笄者,15)聆訓,16)笄者揖謝,17)禮成,現實意義,笄禮實例,
簡介
【讀音】 jī lǐ對於當今中國人,成人禮的概念其實很模糊,華夏先祖對於冠禮非常重視,所謂“冠者禮之始也”,《儀禮》將其列為開篇第一禮,絕非偶然。笄,即簪子。自周代起,女子年過15,如已許嫁,便得舉行笄禮,將髮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 笄禮作為女孩子的成人禮,象男子的冠禮一樣,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種儀式,在舉禮的程式等問題上大體和冠禮相同。但也有許多問題需要另行強調明確。《朱子家禮·笄禮》“女子許嫁,即可行笄禮。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沒有許嫁,也可以行笄禮。笄禮由母親擔任主人。笄禮前三日戒賓,前一日宿賓,賓選擇親姻婦女中賢而有禮者擔任。”
笄禮冠服,用冠笄、褙子。將笄者初服,雙紒、衫子。
笄禮由來
受笄即在行笄禮時改變幼年的髮式,將頭髮綰成一個髻,然後用一塊黑布將髮髻包住,隨即以簪插定髮髻。主行笄禮者為女性家長,由約請的女賓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結婚。貴族女子受笄後,一般要在公宮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婦德、婦容、婦功、婦言”等,作為媳婦必須具備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禮貌與女紅勞作等技巧本頌。後世改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辭,教之以禮,稱為“教茶”。女子年十五歲,則稱為“及笄”。《儀禮.士婚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行禮意義
“笄”是一種髮簪。笄禮的方式非常優美,因為它是專為女孩子設計的成人禮:一頭長髮,一根發笄,細心梳成秀美的髮髻,鄭重簪上發笄……
笄禮的古義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礎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顯的時代烙印,笄禮的古義,是女子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所行的禮。明顯將女子的社會責任縮定在狹小的範圍內;不過,我們不應該以時代的限制為由就放棄儀式本身的神聖和象徵作用,實際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新意。我們會發現,笄禮的象徵意義和冠禮一樣重大,同樣是對人生責任、社會角色的提醒——當然,這個社會責任的內涵是根據時代的進步調整了的。女子需要獨立、自強,不過女子的自強不需要以男人強大的方式來湮滅自己的柔美。關於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我們其實已經走了誤區,女子要“平等”,舉手投足間向男人看齊,沒有了優雅,多了幾分粗魯……所以,在女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教她如何正確認識美麗和自強的關係,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事。我們必須承認,笄禮的行禮方式帶有女性特有的柔美:一頭長髮,一根發笄,細心梳成一個秀美的髮髻,鄭重簪上發笄……這一過程體現了女性的柔美,暗示了女子將以與男子不同的方式支撐起我們這個世界。
行禮年齡
《周禮》及古代習慣,都是十五歲左右行笄禮,最遲二十歲。考慮到時代發展、笄禮意義的調整,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要讀書,完成學業。所以,這個時間放在高中畢業18歲為宜。
笄禮制度
相關規定
行禮年齡
《周禮》及古代習慣,都是十五歲左右行笄禮,最遲二十歲。考慮到時代發展、笄禮意義的調整,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要讀書,完成學業,所以,這個時間放在高中畢業18歲為宜。
行禮日期
農曆三月三-女兒節(上巳節)。這是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華夏節日,但目前只在日本、韓國流傳。目前, “女兒節”已經是日本五大重要節日之一了。所以,建議在這一天進行笄禮,不僅是傳統禮儀的事,同時對民族節日復興也有重要的意義。
參禮人員
笄禮參禮者以女性為主。主人、正賓、贊者、贊禮、擯者和執事由女性擔任。
主人:笄者的母親笄者父親:笄者父親。笄者:成年待行笄禮者。贊禮一人:主持笄禮儀式。正賓一人:由主人選擇。選擇德才兼具的女性師長為佳。贊者一人:正賓的助手。由正賓選擇一名女性出任。擯者一人:主人的助手。布置場地,擺放蓆子,協助正賓盥洗。執事三人:奉冠笄協助正賓。也宜女性。以三個托盤分別盛發笄、髮簪、釵冠,三位執事托著,立於場地南端西側從西向東依次排列。人員不足時,也可以只用一名執事,此時可在執事位放一几案,將三個托盤排列其上,一名執事守在旁邊。樂者一人:演奏音樂。曲目酌定。推薦傳統經典古琴曲目,有勵志等涵義曲目為佳。可在笄禮開始後即循環演奏。(主人致辭時暫止)眾賓若干:其它觀禮者。
總人數約在11人。
注意問題
笄禮的儀節及用服,文獻缺乏記載。但綜合各種資料來看,整個行禮程式,笄禮與冠禮基本相同,只在幾處細微方面略有差異。
1)賓、有司、贊者等參禮者宜由女性擔任。行禮地點宜於堂室。
2)加笄:古禮女子笄禮同男子冠禮一樣,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於盤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執之。男子三加分別是巾、帽、幞頭,女子也有紛繁的釵冠。條件許可下,可分別加笄、簪、鳳冠。考慮到現今的實際情況,簡化舉禮時只一加即可——即由正賓鄭重地為女子梳頭,加笄。髮簪、髮釵這些東西在今天依然很流行,所以比起男子的首服,要容易得多。笄禮用服,文獻幾無記錄,所以,下面的關於笄禮的儀程,我基本上是參考男子冠禮來的。
3)關於頭髮長短:現在有許多女孩子習慣留短髮的,這和儀式的方式直接衝突,不能不說是一個問題。關於這個我們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建議,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準備活動
筮日
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曆農曆皆可)或對其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不過,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不適合行禮——春節、中秋,家人團聚的日子,不宜請人來參加;清明主祭祀,主題不相符,家廟無法兩用。
筮賓、戒賓
即確定參禮人員,前期三日戒賓,一日宿賓。擇親姻婦女之賢而有禮者為正賓。以箋紙書寫請辭,行禮前三日,派人送達。辭如冠禮(某有子某,若某之某親有子某,將加冠於其首,願吾子之教之也。)。行禮前一日再次恭請正賓。遣人以書致辭。(來日某將加冠於子某,若某親某子某之首。吾子將涖之,敢宿。某上某人。)正賓答書。(某敢不夙興,某上某人。) 但這裡,子作女,冠作笄,吾子作某親或某封。婦人自稱,於己之尊長,則曰兒,卑幼則以屬於夫。尊長則曰新婦,卑幼則曰老婦,非親戚而往來者各以其黨為稱。
參禮人員:
笄者;
主人——一般為笄者的雙親;
正賓——有德才的女性長輩;
有司1人——為笄者托盤的人;
贊者1人——協助正賓行禮,一般為笄者的好友、姊妹;
觀禮者若干。
器物陳設
【場地】古時笄禮在“家廟”之中進行,並且在正堂東邊還需搭建設施,稱為“東房”。建議在莊嚴肅穆、安靜開闊、文化氣息重的場地。如孔廟、學校等。設盥洗、帨巾於廳,如祠堂的布置。以帟幕(帷幄)圍成房於廳東北。如果廳無兩階,則畫出階形。
【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據冠禮的資料:樣式是短褂褲,緇(黑)布為衣,朱紅色的錦邊——不知道女童是不是也是黑色?但建議可以穿明麗一些的色彩。穿普通的布鞋。梳雙鬟髻。
2)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3)再加:髮簪、曲裾深衣。
4)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髮飾,由有司捧在盤裡,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髮簪、釵笄。
說明:三次加笄的服飾,分別有不同的蘊義,象徵著女孩子成長的過程——采衣色澤純麗,象徵著女童的天真爛漫;色淺而素雅的襦裙,象徵著豆蔻少女的純真;端莊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認的最能體現漢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飾,象徵著花季少女的明麗;最後隆重的大袖禮衣則反映了漢族女子的審美取向——雍容大氣,典雅端麗。
主人: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禮服。笄者父親:男子禮服。如玄端、深衣等。正賓:同主人。贊禮: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禮服。贊者、擯者、執事: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禮服,或襦裙。眾賓:各其盛服。如男子玄端、深衣,女子深衣、褙子等。
【禮器】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議用古樸造型的酒杯。
②飯1份:可以用淺盤或小碗象徵性地鋪一層米飯即可,備竹筷一雙。
③小几一個:作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飯1份
④蓆子3張:1張置於場地東側,用來放置要穿的三套漢服。另2張並列置於場地中央偏西側,放座墊(是用來跪坐的)。
⑤盥1個:用普通的盆加水,備毛巾及溫和的洗手液即可,置於放漢服的蓆子北側。
⑥香爐,香
⑦國旗掛圖1張
⑧觀禮者座墊若干。
【音樂】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華夏的禮樂文明是一個整體,禮樂不可分。整個儀程中當然少不了絲竹管弦。但希望選擇高雅的古曲,如《高山》《流水》等。琴、箏等樂器最好。
笄禮儀程
1)迎賓
主人立於東面台階位等候賓客;有司托盤站在西面台階下;客人立於場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後),換好采衣采履,安坐在東房(更衣間)內等候;音樂演奏開始。
2)就位
有嚴格的順序。正賓來到,父母親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規揖禮後入場,主賓落坐於主賓位;客人就座於觀禮位;賓客都落坐後主人才就座於主人位。
3)開禮
主人(父親)起身,簡單致辭,可以說: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禮,感謝各位賓朋佳客的光臨!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禮正式開始!稍頓片刻,說,請某某入場拜見各位賓朋!
4)笄者就位
贊者先走出來,以盥洗手,於西階就位;笄者走出來,至場地中,面向南,向觀禮賓客行揖禮。然後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贊者為其梳頭,然後把梳子放到蓆子南邊。
5)賓盥
就是正賓手做準備。正賓先起身,主人隨後起身相陪。正賓於東階下盥洗手,拭乾。相互揖讓後主賓與主人各自歸位就坐。
6)初加
笄者轉向東正坐;有司奉上羅帕和發笄,正賓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跪坐下(膝蓋著席)為笄者梳頭加笄,然後起身,回到原位。贊者為笄者象徵性地正笄。笄者起身,賓向笄者作揖祝賀。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從有司手中取過衣服,去房內更換與頭上發笄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7)一拜
笄者著襦裙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父母親,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一次拜。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8)二加
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髮釵,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贊著為笄者去發笄。正賓跪下,為笄者簪上髮釵,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象徵性地正髮釵。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髮釵相配套的曲裾深衣。
9)二拜
笄者著深衣出來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正賓,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二次拜。這次是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
10)三加
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釵冠,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贊者為笄者去髮釵。正賓跪下,為笄者加釵冠,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正冠。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釵冠相配套的大袖長裙禮服。
11)三拜
笄者著大袖禮服、釵冠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國旗,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這次是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
12)置醴
有司撤去笄禮的陳設,在西階位置擺好醴酒席。正賓揖禮請笄者入席。笄者於是站到席的西側,面向南。
13)醮子
正賓向著西邊,贊者奉上酒,笄者轉向北,正賓接過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笄者行拜禮,接過醴酒。正賓回拜。笄者入席,跪著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後持酒象徵性地沾嘴唇,再將酒置於几上,有司奉上飯,笄者接過,象徵性地吃一點。笄者拜,正賓答拜。笄者起身離席,站到西階東面,面朝南。
14)字笄者
就是給笄者取“字”。正賓起身下來面向東。主人起身下來面向西。賓為笄者取字,念祝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甫。”笄者答:“XX雖不敏,敢不夙夜祗奉”笄者向賓行揖禮,正賓回禮。正賓復位。
15)聆訓
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具體內容父母酌定。笄者靜心聆聽,在父母說完後答:“兒雖不敏,敢不祗承!”。對父母行拜禮。
16)笄者揖謝
就是笄者分別向在場的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笄者立於場地中央,先後行揖禮於:正賓、客人、樂者、有司、贊者、旁觀民眾、父母。受禮者微微點頭示意即可。
17)禮成
笄者與父母並列,全體起立。父親面向全體參禮者宣布:小女某某笄禮已成,感謝各位賓朋嘉客盛情參與!並與笄者向全場再行揖禮表示感謝……贊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掃笄禮場地。至此,笄禮結束。
現實意義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彭林先生指出,先民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舉行這一儀式,是要提示行冠(笄)禮者: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踐孝、悌、忠、順的德行,才能成為合格的兒子(女兒)、合格的弟弟(妹妹)、合格的公民(對於過去,即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輩,成為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惟其如此,才可以稱得上是合格的社會成員人。因此,冠禮就是“以成人之禮來要求人的禮儀”。
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由於各種原因,丟失了很多可以承載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氣度的傳統。“儀禮”就是其中之一。“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種寓教於“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我們民族特有的人文傳統。禮樂文化強調秩序與和諧,這一民族文化傳統的回歸,無疑會給我們龐大的民族帶來屹立風雨的底氣,給庸俗文化有泛濫趨勢的當今,帶來一股雅正的新風。
自然,古人追求的“禮義”我們並不需要完全照搬,而且,按照“禮”的內涵,講的是“恰如其分”,而不是一味恭敬。作為文明的傳承者,我們需要在尊重文明傳統、汲取既有文明合理核心的基礎上,為傳統冠禮注入新的時代精神。我們現在學習、創新和實踐新的冠禮,就是為了繼承這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讓民族傳統禮儀對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明、激勵青年人的成長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繼承傳統冠禮對青年人負責、仁義、孝廉等正面激勵價值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積極尋求通過適當方式,在冠(笄)之禮中啟發青年人愛國、進步、理性、奮進等應有的精神品格。
笄禮實例
人大女生孔子像前行笄禮
2006年4月5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大三學生張丹丹在校內孔子像前,行古代女子的成年儀式———笄禮。她的父母專程從西安趕來。這次活動是按照《朱子家禮》設計,組織者文淵社希望藉此推廣漢服,傳承中華文化。《湘妃怨》曲聲悠揚,張丹丹著一套淡黃色漢服,頭髮散披等候儀式開始。
織者之一的吉恩煦說,根據《朱子家禮》,從迎賓、置醴、醮子到笄者揖謝,儀式共分16個步驟。
當日下午2時半,受禮者的父母先立於東側,迎接正賓方芳。方芳同著淡黃色漢服,她與受禮者的父母互行揖禮。此時,張丹丹登場,面南向觀禮賓行揖禮,然後跪坐席上,開始梳頭盤發。
正賓開始誦讀祝詞,然後跪坐為張丹丹梳頭加笄。笄上秀髮後,張丹丹起身回房,贊者將一套紅色的裙子加在她淡黃色漢服的外面。張丹丹走出房間,接過正賓醴酒,聆聽祝詞,然後跪灑酒水祭酒,再用嘴唇輕觸酒杯,再次跪拜正賓。正賓答拜,並為張丹丹取字“孟卿”。
一位同學說,現代笄禮的意義應該是對現代女性獨立自強的角色提醒。文淵社成員向同學說,他們希望人們在傳統節日、成年或結婚儀式中能穿起漢服,感受中華文化。
山東大學生舉辦笄禮
7月2日,來自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濟南大學的30多名大學生和老師在濟南市趵突泉公園李清照紀念館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今年年滿18周歲的學生龐麗華舉辦笄禮。笄禮是中國漢民族傳統的女性成人禮儀,這次笄禮儀式沿用宋代的禮儀和服飾,共分成迎賓、開禮、三加、三拜等17個步驟。參加笄禮的師生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笄禮所用的服飾、禮器、程式都是他們參考古代文史資料設計安排的。
女大學生行笄禮慶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