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參陂村
- 外文名稱:Can'bei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市上、北山排、木橋、石橋、村前、友誼、元內、南陂、坳上、冷水坑
- 政府駐地:村前
- 電話區號:0794
- 郵政區碼:344314
- 地理位置:江西省中部,樂安縣西南部
- 面積:3.26平方公里
- 人口:926(2010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古石橋、關帝廟、古戲台、古樟林
- 火車站:撫州站
- 車牌代碼:贛F
歷史,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文化,社會,教育,衛生,交通,公路,鐵路,旅遊,著名景點,古石橋,關帝廟,古戲台,古樟林,蠶桑文化長廊,地圖信息,
歷史
參陂村建村久遠,周屬楚,春秋時屬吳,戰國初屬越,秦屬於九江郡,西漢屬豫章的南城縣,東漢屬臨汝縣,三國時屬吳國的臨川郡,東晉屬臨海郡。隋屬崇仁縣,唐間幾經廢置。五代後唐屬永安縣,北宋改“永安”為“仙居”。南宋屬樂安縣。後屬撫州,元代屬撫州路,明清屬撫州府,民德年間先後屬豫章道、第七行政管轄,建國後屬撫州地區管轄。
地理環境
參陂村地處北緯27°,東經117°。東鄰長富村、梅林和銀口,西鄰西頭村,北鄰丁元,南鄰善和,總面積3.26平方公里。村境內四面環山,中部河谷盆地。地勢南高北低,地貌以丘陵為主,山地、崗地和河谷平原次之。境內山脈集中分布於東部和南部,主要有東部武夷山和南部雩山山脈,二者在平面上構成北東向斜“川”字型地貌框架,北部為最高山北嶺。
村境內屬南方濕潤多雨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四季分明,生長期長。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8.8~29.6℃之間,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4.9~6.3℃。歷年極端最高氣42.1℃,極端最低氣溫-13.7℃。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集中雨季在4~6月,年平均降水日為179.5天。年平均日照為1582~1928.1小時。由於地形複雜,氣候多變,旱澇、雷電和低溫天氣常有發生。
行政區劃
市上 | 石橋 | 村前 | 木橋 | 友誼 |
北山排 | 元內 | 坳上 | 南陂 | 冷水坑 |
經濟
由於歷史、自然等諸多因素制約,參陂村經濟以前比較落後,2002年,該村被列為省定貧困村,得到了新一輪扶貧開發,經過幾年發展,村名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近年來,全國性的新農村建設更是給參陂村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經過全體村名的艱苦努力,村落風貌和村名生活水平及人居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參陂村經濟產業以農業、桑蠶業、林業為主。總計耕地面積1535餘畝,水稻種植面積1515畝,林地面積6384畝,退耕還林面積732.2畝。從經濟角度看,水稻種植和農副產品養殖一直作為參陂村傳統經濟產業,但由於土地面積和生產技術水平制約,村民經濟收入水平一直不是很高,改革開放以來,大部分輕壯勞動力紛紛到沿海發達地區打工,留下的農業生產主力年齡大部分在45歲以上,雖然這些農業生產者掌握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能,但對於市場觀察和新的農業生產技能掌握水平有限,這直接制約著農村農業生產力水平。
桑蠶產業是參陂村最近十年來興起的一大支柱產業,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最近幾年對蠶桑產業的支持力度很大,給予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很大,參陂村為打造“桑海人家”農業生態休閒園,提出了以桑蠶業為主導,以“公司+農戶”型為主要經營模式,正逐漸形成“桑樹種植——小蠶培育——蠶養殖——蠶繭收購——蠶繭加工”的產業鏈。從小蠶培育到蠶繭加工,從桑樹的景觀性到桑葉、桑椹的採摘,都是參陂村旅遊開發的資源要素,具有很強的市場吸引力。目前信達公司正在參陂村以“公司+農戶”的方式開展蠶桑養殖業,對村民增收起很大幫助。
另外,村民也不放棄其他增收渠道,這兩年縣級政府推出“一村一品”政策,鼓勵每個村擁有自己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採用財政補貼的方式,大力支持農民種菸葉和茶葉等經濟作物,對帶動農民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文化
參陂村建村久遠,歷史文化積澱豐厚,積澱著五百多年的歷史文明,它是中國傳統社會和現代文明碰撞融合的一部分縮影,傳統社會中依靠嚴密的宗族禮儀制度來凝聚族眾、維繫秩序、穩定發展,村中宗族活動的遺存隨處可見,特別是那版本眾多的族譜和遍布村巷的祠堂,老人們保持著一份對傳統的守護和對很多傳統節俗,如春節、元宵、端陽、中秋等的傳承責任。
另外現代文明也在這裡紮根生長,年輕人愛上各種時髦的活動,看電影、玩遊戲和體育運動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村里各種現代建築拔地而起,村民對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在這裡,古典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讓參陂村文化內涵不斷提升。
社會
教育
2003年,為了大力發展參陂村教育水平,經過多方籌資,終於在參陂國小原來破舊的危房上新建了一棟500平方米的教學樓,並添置了許多教學設施,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全村100多名兒童再也不用在飽經風霜的土坯教室里上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近幾年來,由於家長對子女教育期望增高,家長紛紛帶孩子去縣城求學,追求更高的教學質量,農村學生流失率比較嚴重。
通過開展“樹文明新風,創五好家庭”活動,村民陳舊落後的思想也逐漸被解放,村民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全村“文明信用戶”和“五好家庭戶”占80%以上,村里開闢了文化活動中心,增加大量資金購買了不少的體育健身器材,豐富了文化生活,端正了村風民風,促使了社會進步。如今,求知求富求美求新的春光,正照射著每戶農家,在村民心底點燃了一盞盞希望之燈。
衛生
十一規劃期間,參陂村在國家補助下,在村內建立了一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站,服務站配置了有醫學專業知識、經過專業培訓的醫生,全村村民健康水平和衛生環境得到大幅提高,村民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參與率不斷提高,另外還建立了相關的大病保險制度,有效解決了村民有病難醫的難題。
另外參陂村強力推進“三清三改”(清垃圾、清陰溝、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廁),規劃建設新村區,整頓治理老村區,有專人負責垃圾的處理和回收。其次村內對廁所進行了改建,家家戶戶安上了自來水,由此參陂村衛生環境上了一個新台階,在全鄉各自然村衛生狀況水平靠前。
交通
公路
21世紀之前,參陂村由於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交通非常不方便,通往縣城和鄉鎮的道路是一條彎彎曲曲、泥濘而又年久失修的小山路,村名進出村靠的是雙腳或其他原始交通工具。2002年,一條投資240萬元,長6.7公里, 寬5米的出村水泥路修成,隨後幾年時間,村內連線北山排大隊和元內大隊的水泥路都已打通。2010年隨著銀口村到望仙鄉的水泥路通車,意味著著參陂村到樂安縣城的車程由原來的一個半小時縮短為一個小時。
2013年以來,參陂村交通狀況有了質的變化,2012年年12月31日上午,歷時兩年建設的撫吉高速正式通車,撫州至吉安高速公路新建項目,全長179.188公里,路線東接福州至銀川國家高速公路,西接樟樹至吉安高速公路,途經撫州市金巢經濟開發區、臨川區、崇仁縣、宜黃縣、樂安縣、吉安市永豐縣、吉水縣、吉州區兩市八縣。參陂村距流坑收費站36.9公里,距樂安收費站33.3公里,參陂村去往撫州市區和南昌市區的路程和時間大大縮短。
2013底南昌至寧都高速開工建設,南昌至寧都高速公路是江西省一條貫通南北的快速通道,項目路線起點位於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途經南昌縣、宜春豐城市、撫州樂安縣、吉安永豐縣、贛州寧都縣等5個縣市26個鄉鎮,預計2015年底通車,參陂村距離樂安南互通不到10公里,大大提升村民出行便利,有利於參陂村經濟快速發展。
2014年,樂安縣為為加快旅遊產業發展步伐,投入大量資金加快旅遊景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萬崇—湖坪—銀口”旅遊公路升級改造,萬崇—湖坪—銀口旅遊公路是貫穿村內的三級公路,直接方便村民的出行。
鐵路
大概在2020年左右,樂安縣城將結束無客運鐵路的歷史,近期,國家大力支持中西部鐵路建設,吉武鐵路正在規劃中,吉武鐵路西起吉安市,東至福建武夷山,全長約331公里,其中江西境內約243KM,線路自吉安引出經水、永豐、崇仁、宜黃、撫州、金溪、南城、資溪、光澤、邵武,在邵武地區接駁浦建龍梅鐵路至武夷山。吉武鐵路設計時速160KM,國鐵Ⅰ級單線鐵路。覆蓋了樂安、宜黃等鐵路空白地區,對促進沿線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旅遊
參陂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歷史文化積澱豐厚,自然風光絢麗多姿,古色、紅色、綠色交相輝映。2014年,參陂村依託“桑海人家”農家生態園被評為省級3A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為加快參陂村旅遊產業發展步伐,改善景點交通條件,利用省市級財政資金推進“萬崇—湖坪—銀口”旅遊公路升級改造,將參陂村“桑海人家”農家生態園和國家3A級景區流坑古村以及金竹嚇通瀑布群等著名旅遊資源整合一起。
為提升景區文化品位,種植了60多畝果桑,建立蠶桑文化課堂、絲綢文化長廊、古代石磨坊,鋪設了3000多米長的游步道,並因地制宜地開發了游桑園、摘果桑、品果味、看養蠶、推石磨等農家樂旅遊項目;為保留參陂村古色古香的特色,聚集眾多人力物力維修古戲台、關帝廟和古建築群等古色建築。
著名景點
古石橋
古石橋是參陂村內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景點,它建造在500年前,它由很多巨大的石頭塊堆砌而成。相傳它還有一個美麗而又古老的傳說。另外它非常堅固,歷經多次大洪水都依然挺立,村民對它很有情感。
關帝廟
關帝廟在村內外頗有名氣,廟內供奉著關羽、土地公、觀音等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村民逢年過節都會來這討一份平安和祝願。
古戲台
古戲台在村內是一個頗有歷史的建築,古戲台有自己的獨特建築風格,在還沒有電視和電影之前,村民時常來這裡看戲。
古樟林
參陂村村內有很多上了年頭的古樟樹,樹齡大都在三百年左右,四五人才能抱一圈。
蠶桑文化長廊
蠶桑文化長廊是興建起來的,頗有現代感。
地圖信息
地址:撫州市樂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