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偈

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第二十二回所寫的佛家偈語。《參禪偈》中賈寶玉所作和林黛玉所續,既是禪理,也是讖語。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禪宗的宗教哲學對曹雪芹的思想影響之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禪偈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曹雪芹
  • 作品體裁:偈語
作品原文,基本信息,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參禪偈(1)
賈寶玉
你證我證(2),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3),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4),是立足境。
林黛玉續)
無立足境,方是乾淨(5)。
(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基本信息

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第二十二回所寫的佛家偈語。起因是,寶釵過生日請大家看戲,史湘雲口快說出演戲的孩子像黛玉.寶玉怕黛玉生氣, 使眼色阻止湘雲.結果弄巧成拙.寶玉忙向湘雲解釋, 不想被黛玉聽到, 也向他發脾氣.寶玉兩面受氣, 聯想到自己也如《寄生草》曲中所說"赤條條, 來去無牽掛", 便參悟禪理寫了<參禪偈>.第二天黛玉看了說最後兩句"還末盡善", 便又續了兩句.

作品注釋

(1)禪,漢傳佛教術語,原為禪那( 巴利語:झान,jhāna,梵語:Dhyāna)的簡稱,為“三無漏學”與六度之一。禪最早源自於禪那,漢譯靜慮,即於一所緣境繫念寂靜、正審思慮。多指色界以上的四禪境界因為佛陀與其弟子多以四禪力證入涅盤,所以四禪又稱根本定。隨著漢傳佛教中禪宗的發展,逐漸形成一個獨特的體系。
(2)參禪:佛教禪宗的修行方法,即習禪者集中精神參究禪理,以求“頓悟”的意思。偈,偈(jì),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家的詩歌。原本是音譯佛教梵語“偈陀”的略稱,意譯是“頌”。
(3)“你證我證”兩句:意思是彼此想從對方的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證,內心在尋找證明,表情達意也為了獲得證明。證,印證,證驗,實驗而有所得。在佛教用語中又作領悟、修成解。如《五燈會元》:“依吾行者,定證妙果(佛家稱其所謂真理叫果)”。偈中“斯可雲證”的“證”即作“悟”解。
(4)“是無有證”兩句:意思是無求於身外,不要證驗,才談得上參悟禪機,證得上乘。無有證,即無證。禪宗認為宇宙間的一切都隨人心的生滅而生滅,佛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天堂地獄也在每個人的心裡,毋需向外追求,不必求外界證驗,因為萬境皆空,本無證驗可言。《傳燈錄》:“身等空界,法同夢幻,無得無證,然後謂之解脫。”
(5)“無可雲證”兩句:意思是到萬境歸空無證驗可言時,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
(6)乾淨:禪宗與其它佛教派別不同,認為終日誦經靜坐並不能成佛,丟掉邪念,頓悟到內心本自清淨,即可成佛。

作品賞析

《參禪偈》和《寄生草·解偈》都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小說中,薛寶釵過生日,賈母叫她點戲,她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台山》,並向賈寶玉推薦其中的《寄生草》曲子。賈寶玉聽了,喜得拍膝叫絕。史湘雲口快,說出演戲的孩子“倒像林妺妺的模樣兒”。賈寶玉怕林黛玉惱,馬上使眼色,結果惹惱了史湘雲。賈寶玉忙去解釋,又被林黛玉聽到,她也向賈寶玉發脾氣。賈寶玉兩面受氣,覺得莊子的消極無為的思想有道理,聯想到他自己也如《寄生草》曲中所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十分頹傷,便參究禪理,題了《參禪偈》和《寄生草·解偈》。第二天林黛玉看了,說偈的末二句“還末盡善”,便又續了兩句。薛寶釵就引惠能作偈而承師位的故事,說林黛玉的偈語方是悟徹,笑賈寶玉愚鈍,以此阻止他參禪。
戲曲中魯智深所唱的曲子與此處賈寶玉所作的《參禪偈》,都是在現實中“碰壁”之後,想用逃避現實的方法來尋求精神上的“解脫”。破壞佛門清規的魯智深和不遵守嚴格家教的賈寶玉都不為周圍的人們所容,所以,作者以前者作為觸發後者“禪機”的誘因。讀者看待賈寶玉的苦惱,也不應只限於表面所寫的兒女糾葛。《參禪偈》中賈寶玉所作和林黛玉所續,既是禪理,也是讖語。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禪宗的宗教哲學對曹雪芹的思想影響之深。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歷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著《紅樓夢》,死後遺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該書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曹雪芹畫像曹雪芹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