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大拙禪論集之二》以開悟為主要目標,綜述公案的參究。在鈴木大拙看來,公案參究是一種求悟的手段,是現代禪修的要件,更是禪學能夠延伸到今天的重要因素。
基本介紹
- 書名:鈴木大拙禪論集之二
- 作者:鈴木大拙
- ISBN: 9787544366281
- 頁數:288
- 定價:42.80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2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目錄,
內容介紹
《鈴木大拙禪論集之二》以開悟為主要目標,綜述公案的參究。在鈴木大拙看來,公案參究是一種求悟的手段,是現代禪修的要件,更是禪學能夠延伸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基於此,鈴木大拙在書中重點論述了公案參究與禪悟、念佛之間的關係,以及公案參究對禪悟的促進作用等。鈴木大拙對於禪悟的見解,是對參禪者進行的透徹提點,依此修習,可以撥雲見月,廓然開悟。
目錄
譯序
編者序
初版序言
第一篇 公案的考究— 一種求悟的手段
第一部分
一、超於知識的經驗—禪悟
二、禪悟的意義
三、禪悟的主要特性
四、悟前的心理經歷—實例數則
五、禪悟的決定因素
六、禪悟的心路歷程與內容
七、早期禪修所用的法門
八、公案制的發展及其意義
九、公案參究的實際指導
十、公案參究的各種通則
十一、現身說法談參禪
十二、疑情的要義與功能
附錄:示參禪偈十首
第二部分
一、公案的參究與念佛
二、念佛與稱名
三、稱名的價值
四、稱名的心理與公案參究的關係
五、念佛的目的是什麼?
六、念佛的神秘與名號的稱頌
七、經驗與理論的建立
八、白隱禪師對參禪與念佛的看法
附錄:十八則參悟經驗
第二篇 兩部禪學教科書—《碧岩集》與《無門關》
一、碧岩集
二、《碧岩集》第五十五則:道吾漸源弔慰
三、無門關
第三篇 佛教生活中的被動性
引言
一、業的教義
二、佛教罪業觀的發展
三、被動或受動的心理
四、被動與忍辱
五、祈禱與念佛
六、被動或受動在佛徒生活中的圓成
第四篇 十牛圖、頌
一、見性成佛與十牛圖、頌
二、十牛圖、頌—牧靈的十個階段
編者序
初版序言
第一篇 公案的考究— 一種求悟的手段
第一部分
一、超於知識的經驗—禪悟
二、禪悟的意義
三、禪悟的主要特性
四、悟前的心理經歷—實例數則
五、禪悟的決定因素
六、禪悟的心路歷程與內容
七、早期禪修所用的法門
八、公案制的發展及其意義
九、公案參究的實際指導
十、公案參究的各種通則
十一、現身說法談參禪
十二、疑情的要義與功能
附錄:示參禪偈十首
第二部分
一、公案的參究與念佛
二、念佛與稱名
三、稱名的價值
四、稱名的心理與公案參究的關係
五、念佛的目的是什麼?
六、念佛的神秘與名號的稱頌
七、經驗與理論的建立
八、白隱禪師對參禪與念佛的看法
附錄:十八則參悟經驗
第二篇 兩部禪學教科書—《碧岩集》與《無門關》
一、碧岩集
二、《碧岩集》第五十五則:道吾漸源弔慰
三、無門關
第三篇 佛教生活中的被動性
引言
一、業的教義
二、佛教罪業觀的發展
三、被動或受動的心理
四、被動與忍辱
五、祈禱與念佛
六、被動或受動在佛徒生活中的圓成
第四篇 十牛圖、頌
一、見性成佛與十牛圖、頌
二、十牛圖、頌—牧靈的十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