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病”已成為不容迴避問題的今天,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無疑將為“去城市病”積累豐富經驗,成為人類的“最佳實踐案例”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去城市病
- 外文名:無
- 現象:見正文
- 簡介:見正文
簡介,現象,2010年年度新詞語,
簡介
2010年7月21日上午,上海世博會累計參觀者突破3000萬人次。當天另一則新聞,也很有意思:截至7月21日,上海已連續10天空氣品質等級為“優”,為10年來的最佳紀錄;申城上空連日來呈現藍天白雲,甚至在市區,夜間還能肉眼看到許多星星。有好天氣相伴,難怪觀博人數屢創新高。
很多遊客感覺到,不僅是空氣品質,上海的城市環境越來越優美,交通越來越便利,人與人之間越來越親和。這些變化,是由城市居住觀念的變化引起的。拿環境整治來說,截至世博會開幕,上海已完成所有1000餘萬千瓦燃煤電廠機組脫硫設施建設,關停了73萬千瓦中小燃煤機組;淘汰了3000餘家高污染、高能耗、技術工藝落後的企業和生產工藝,還建立了728平方公里的“揚塵控制區”,提前實施了國IV機動車排放標準……正是這些措施,讓空氣的污染源得以減少。
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世博會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為主題。將“城市”作為主題,就是要提供一個反思城市的問題,明智看待城市“發展”的契機。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人口膨脹、交通堵塞、能源緊張、環境污染等等,都可稱為“城市病”。事實上,世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城市病”的契機。這不僅是因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於上海而言,通過舉辦世博會,也極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在“去城市病”方面有了更多的探索。
現象
當前中國部分地區普降大雨,一些城市積澇嚴重,考驗著建築設計、排澇預防、項目管理、警報與應急機制等諸多城市管理問題。但在上海地區,卻少見城市積水、內澇的現象。不得不說,在籌辦世博的過程中,上海在改造低洼棚戶區、改善城市排澇系統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效。
再比如說,交通擁堵作為一種典型的“城市病”,在如今的申城,也已有所改善。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由辦世博帶來的理念變化,為了迎接來自全世界超過7000萬人次的遊客,上海通過發展公共運輸和最佳化城市設施(如大規模修建軌道交通),以及提供科學、合理和人性化的服務,來試圖破解這個難題。
另一方面,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的引領下,本屆世博會的諸多場館,也把“城市”這一關鍵字作為展覽主題。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里,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個城市解決“城市病”的成功案例,許多城市的國家館也帶來了他們的案例:荷蘭帶來了體現激情的“快樂街區”,英國帶來了充滿希望的“夢幻蒲公英”,西班牙人用傳統手工編織工藝蓋起了“草棚”,沙烏地阿拉伯小城米納的城市垃圾通過公共垃圾桶下的管道運送出城……
2010年年度新詞語
此詞經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審定入選2010年年度新詞語,並收錄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
提示性釋義:指解決人口膨脹、交通堵塞、能源緊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
例句: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無疑將為“去城市病”積累豐富經驗,成為人類的‘最佳實踐案例’之一。(2010年7月24日《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