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上的原野:至純至美的草原散文

原野上的原野:至純至美的草原散文

《原野上的原野:至純至美的草原散文》(簡稱《原野上的原野》)是鮑爾吉·原野創作的訴說蒙古草原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2年8月。

作品中鮑爾吉·原野通過極盡詳細、優美的筆觸將草原景物躍然紙上,描繪出了如花般的草原風貌,為讀者展現出了最純粹又最誘人的草原風土人情。通過對牧區生活的真實寫照進行描繪、對自然與生靈的描摹以及對蒙古民歌的傾情記述都表達著對草原文化的熱愛與敬畏之情、對草原隨性生活的眷戀之感,展示出具體的草原文化元素,瀰漫著一股草原獨有的濃濃香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原野上的原野:至純至美的草原散文
  • 作品別名:原野上的原野(簡稱)
  • 作者:鮑爾吉·原野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30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收入“我們為什麼熱愛自己的故鄉”“月光下的白馬”“吉祥蒙古”“對酒當故鄉之歌”“對岸的雲彩”“額爾古納的芳香”6輯126篇文章。這是一部用心來訴說蒙古草原上的感動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仿佛能聽見牧民們的放歌與交談,孩子們的追逐與嬉鬧,看見門外樹樁上拴著的馬,以及狗在來來回回跑。在這片純淨的土地上,牧民們外出時家裡不需鎖門,對待外來的客人異常熱情謙恭。這是作者的故鄉,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寫草原上的每一個眼所能見、心所能感的東西,每一種東西、每一縷思緒無不洋溢著他對草原、對蒙古最熱烈的、最深厚的愛。那種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讀後能讓人的心靈得以淨化並歸於平靜。他的筆很淡,卻寫活了他所身屬的草原,給人以強烈的觸動。

作品目錄

我們為什麼熱愛自己的故鄉
我們為什麼熱愛自己的故鄉?
沙日拉咩繞,我的馬
聽到了血流的聲音
陽光碎片
火車
繼母
滿特嘎
小羊羔
斯琴的狗和格日勒的狗打架
照相
土牆
伊胡塔的候車室
諾日根瑪
阿斯汗的藍鬍子
狗的時間觀念
送行的隊伍
自來水
甘珠
月光下的白馬
月光下的白馬
凹地的青草
王三
蜜色黃昏
羊的樣子
雪地篝火
搖籃
鄉居
乾草
楊樹明亮
大雁幸福
牧區的動物朋友
行走的風景
靜默草原
雲沉山麓
長城之外的草香
黑河白水
沒被見到的花朵
青海的雲
牛比草原更遠
後退的月亮
勃隆克
馬如白蓮花
青草寂靜
星子綴滿天空
胡楊之地
為孩子降落的雪
鹿
馬雙題
銀器的笑容
吉祥蒙古
你到過月亮嗎?
頭髮
蕭邦
巴甘的蝴蝶
哈撒爾銀碗
父親
騎兵流韻
我爸
我媽
兒的銀絲和父母的白髮輝映
北京的金山上
旗手
外甥們
尋找鮑爾吉
來,把手給我
寶音三
圖門
何其榮貴
班迪的雪人
從我夢中打馬走過
純樸近於善良
夢裡鮮花開放
尋人記
海拉爾棉鞋
黑酥油與白酥油
敖包相會
蒙古男人
吉祥蒙古
對酒當故鄉之歌
長調:蒙古民族靈魂的歌音
伊金霍洛那邊
蔚藍色的雞年
酒別
薩如拉
銀老師
騰格爾歌曲寫意
雲良
波茹萊
歌唱
等到花兒開,等你跑過來
綿羊似的走馬
記憶
騎馬聽歌
雨順瓦流
白雲藏匿雨意
唱歌就是歌唱
松脂的香氣
享狗福
對酒當故鄉之歌
歌聲里有語言的金子
對岸的雲彩
取土記
大清
對岸的雲彩
甘丹寺的燕子
花朵開的花
婚禮記
靈魂潛入向日葵
我越聽德語越像蒙古語
西伯利亞的熊媽媽
他鄉月色
三姐妹
沼澤里的歌聲
額爾古納的芳香
額爾古納的芳香
草木不會白白長在這裡
好人證
碗不翻
岩畫
羊倌札木蘇和烙餅的本命年生日
爺爺的名字
銀匠
油燈
一輩子生活在白雲底下
月光插圖
溫泉上的月亮
鐵匠

作品鑑賞

一、牧區生活的真實寫照
《原野上的原野》中對牧區生活的描寫頗多。鮑爾吉·原野將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見、親身經歷的牧區生活原原本本的描寫出來。作者的故鄉胡四台村作為牧區生活的代表屢次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如《蜜色黃昏》中描寫的油畫般典雅的胡四台;《陽光碎片》中呈現的傍晚時分的胡四台;《鄉居》中對胡四台的早晨進行描寫,門前栓一匹馬,堂兄拎水飲馬,給馬兒耐心地刷著脖頸與臀部,嫂子打開鴨欄,貓蹲坐在窗台,孩子被母親抓去洗臉時的尖叫聲,癱瘓的大伯用顫抖的聲音從後屋喊酒,炒米、茶、玉米餅子、優酪乳和粥是他們的早餐,早餐後男人到草場、女人做家務打孩子,這就是鮑爾吉·原野向人們展示的牧區一天的生活。《雲良》中描寫暮色降落時的牧區,低矮的泥屋、土牆邊的羊兒、玉米粥的香味、樁上不安的走馬惹狗叫、男人洗臉後在褲子上蹭手心手背的樣子、從大鍋里冒出的大團白氣籠罩一屋的景象。《松脂的香氣》也是描寫傍晚時分的牧區,疾走的馬兒、羊叫與牛吼、還有牧區傍晚最熱鬧的灶間;《羊的樣子》描寫胡四台的黃昏:“羊從遠方歸來,它們像孩子一樣,累了,進家先找水喝。沙黃色乾涸的馬車道劃開草場,貼滿牛糞的籬笆邊上,狗不停地搖尾巴,這就是胡四台村。”《記憶》中則回憶第一次到草原:“大舅照日格圖的三間房子,屋頂的柳條苞顏色金紅,稀泥從縫隙里要淌下來,但已經幹了,泛白。他們家的狗、母雞、貓、洋井都是一個,貓和狗始終向外張望。”鮑爾吉·原野通過自己的視覺、聽覺乃至嗅覺將自己在牧區看到的、聽到的與聞到的一切都繪聲繪色乃至繪味地描寫出來。描寫牧區生活時,鮑爾吉·原野尤其喜歡夕陽西下時的牧區,在上面列舉的七篇文章中除了《鄉居》一篇其餘的都是在寫傍晚時分的牧區。由此可見,原野對牧區的黃昏時刻有著獨特情懷。
二、對自然與生靈的描摹
閱讀《原野上的原野》可以發現鮑爾吉·原野是一位由衷地熱愛大自然的人,因為這部散文集中除了對牧區生活的真實寫照之外,出現最多的便是對自然與生靈的描述。
描述自然之物的散文,如《楊樹明亮》中對小河、閃電的描述;《星子綴滿天空》中對星星的描述:“滿天的星星肅然排列,迎面注視著你,它們好像在蒙古包等候了多時。在這裡看星星,星星們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腦後。你仿佛把頭伸進了一座古鐘裡面,內里嵌滿活生生的星星。”散文集中除了對自然之物的描述外,還有對牧區的動物朋友們進行了描寫,如馬兒、羊、狗、燕子等生靈。如《月光下的白馬》中寫錫林郭勒草原上的小孩騎馬的熟練,就如泥巴一樣沾在馬背上,好像一生下來就會騎馬,可是從馬背上垮下來,雙腳著地就會顯示出笨;《沙日拉咩繞,我的馬》中記述了馬與士兵之間感人肺腑的事跡。他們把馬當作是自己的知己、朋友,他們從小到大在馬背上玩耍、在馬背上打點生活、在馬背上保衛領土,這些都在證明世人用“馬背上的民族”來稱呼蒙古族是再確切不過了。《原野上的原野》中除了對馬的描寫外,對草原上最惹人喜愛的生靈——羊的描寫也頗為細緻。例如,《小羊羔》《羊的樣子》等篇目中都涉及到了對羊的描寫。《小羊羔》一文中描寫潔白乾淨的小羊羔,寫它粉紅的嘴巴、天真溫馴的眼神,講述小羊羔和鮑爾金娜之間默契的趣事和每天傍晚小羊羔與母羊見面的場景:“羊群快到家的時候,母羊從九十九隻羊的群中竄出,小羊羔幾乎同時向母羊跑去。”而《羊的樣子》中則刻畫了羊的小心翼翼的性格,表達出作者對於羊的憐意。對牧區的狗的描寫也顯示出作者對狗的喜愛之情,如《牧區的動物朋友》中寫狗的戀家、溫馴的性格、寫狗與孩子們之間的嬉笑打鬧;《狗享福》中則寫牧區的狗的幸福生活,它不牧羊,也不用像城裡的狗一樣守家護院,需要它做就是,在大草原上飛奔玩耍。另外,《原野上的原野》中鮑爾吉·原野還描寫了在天空上自由飛翔的鳥類。如《王三》《甘丹寺的燕子》中都有對鳥的具象的描寫。《王三》里被女廚師藥死的喜鵲;《甘丹寺的燕子》則講述一隻通靈且有故事的燕子,是一隻作家在甘丹寺經僧人介紹所見到的聽經文的燕子。
鮑爾吉·原野寫動物——馬與自己的主人會結下深厚的感情;小羊羔與鮑爾金娜之間的默契;狗的戀家,聽經文的燕子,顯現的是動物有靈性。鮑爾吉·原野筆下的動物是有性格和感情的,甚至是通人性,能與人類交流情感。
三、對蒙古民歌的記述
對於不善表達的牧民來說,蒙古民歌是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種表達情感的途徑。悲傷、喜悅、對長者的尊敬、對孩童的憐愛等任何一種情感都可以通過他們的歌聲來傳達。因此,在這部訴說蒙古草原的散文集《原野上的原野》中,鮑爾吉·原野專設一輯《對酒當故鄉之歌》來記述草原上俯仰皆是的民歌。這一輯共21篇文章,幾乎每一篇都在記述關於民歌的話題,或講述幾首歌曲,或講述幾位歌者,或講述幾件有關民歌的往事。例如,《薩如拉》中講述年僅五歲,卻有著驚人的歌喉的女孩薩如拉,她習慣一洗手絹就要唱歌,鮑爾吉·原野稱她的嗓音像是鳥在雲層里翻飛;《銀老師》中講述一位謙恭的民間藝術家;《蔚藍色的雞年》中講述一位放牧時對著山唱歌的老人。還有專門講述民歌的文章,如《雲良》《波如萊》《我綿羊似的走馬》等。除了出現在這一輯中的薩如拉、銀老師等人會唱民歌,這部散文集中出現的許多牧民形象,都非常喜歡唱民歌,如《長城之外的草香》中愛唱民歌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是鮑爾吉·原野妻子的奶奶,鮑爾吉·原野有一次看到奶奶和另一位老太太在南屋小聲合唱《諾恩吉雅》《達古拉》《天上的風》;也是在《長城之外的草香》中記述牧區的兩個蒙古孩子一起唱歌就會無由地唱出和聲;《青海的雲》里作者描述兩個女孩唱蒙古長調時的歌聲,“如此古老的牧歌,不像兩個孩子唱的,或者說不像唱出來的。歌聲如鳥,孩子們張開嘴讓它們飛出來。鳥兒盤旋、低飛,沖入雲端。”《蕭邦》中描寫富有音樂天賦的少年;《我爸》中記述父親對民歌的熱愛,會坐在床上小聲唱、跟著電視唱、甚至邀請客人一起唱。
蒙古民歌的產生及發展與草原生態環境、遊牧生活和牧民的性情秉賦有著密切的聯繫,它承載著蒙古民族的歷史,是蒙古民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誌性展示。而蒙古民歌的存在也有著現實意義,體現在工業文明時代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隨著自然生態惡化、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嚴重,原生態的民歌也開始風靡於草原,乃至傳遍中國和世界,這一現象則反映了人們回歸自然,嚮往綠色,追求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渴望;如果沒有蒙古民歌帶來的慰藉,蒙古族人是不大可能在空曠無依的天地間長期放牧勞作,所以撫慰蒙古人心靈,滋潤草原牧民的情感使蒙古民歌有一個現實意義。因此,在《原野上的原野》中對蒙古族民歌的記述實則體現的是文化傳承和生態環境等現實的問題。
鮑爾吉·原野在《原野上的原野》這部散文集中用其豐富的生活經歷、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樸實真誠的語言記述了草原上的人畜草木,描繪了草原風物景觀、體現了草原人民的風俗習慣,進而展示出草原文化元素的各個方面,表達了他對真善美的追求、對故鄉的思念、對蒙古民族的熱愛以及對自然的敬畏。

作品影響

  • 獲獎記錄
時間
獎方
獎項
獲獎對象
結果
2014年8月7日
散文雜文獎
《原野上的原野》
提名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原野上的原野:至純至美的草原散文
鮑爾吉·原野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2年8月
978-7-5430-7124-7

作者簡介

鮑爾吉·原野,1958年出生於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編審。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組專家。遼寧省公安廳專業作家,高級警官,現居瀋陽。十幾年中,作品收入大學、高中、國中和國小課本以及試卷。曾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獎,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金獎(副刊作品類),獲人民文學雜誌散文獎,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文匯報筆會獎,東北文學獎,內蒙古自治區文藝特殊貢獻獎及金質獎章,兩度獲得遼寧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