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與正緯》是2010年4月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童雁汝南、聞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道與正緯
- 作者:童雁汝南、聞松
- 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
- 頁數:350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80014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論壇的主題定為“原道與正緯”。近年來,以西方話語權為主導的藝術格局正遭受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其前景愈加變得模糊難辨。中國式的禪思能否帶來文化的自信與自足?傳統文化資源又如何被我們深層探秘和重新激活?西方藝術如何給我們以參照?我們該重續末競之渡,找尋我們自己的文化之源,還是重蹈西方藝術的覆轍?這些都需要我們從自身的方位出發,尋求為自我加冕的理性理由。回到藝術本體中,回到自我的指向中,我們最大的幸運在於我們現世的此時、此在,而此時的智性思考便提示了我們的真實存在。我們應該努力地“原道與正緯”。
圖書目錄
序:
博學慎思,激濁揚清
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
壹:藝術史研究中的思想呈現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淺談中國畫的為學次第和畫道傳承
何士揚(中國美術學院)
明清肖像畫的演進與美學意蘊
朱萬章(中國藝術研究院)
漢代石雕的興起與外來文化的影響
陳柳玲(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泰國籍)
畫體視角——由“水墨”一詞而展開的相關概念梳理及關聯
王雪峰(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後)
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誤用之批評——反思古代美術史研究的一個視角
孟憲平(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試論“金陵八家”說的形成與演變
呂曉(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後)
清代台灣代表畫家及其繪畫特質
汪世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台灣)
漢“伏羲女媧畫像石”新考
胡俊(中國美術學院)
論中國畫的“形”與“象”問題
查律(中國美術學院)
仿作何以成為創作?——董其昌與明清山水畫“預成圖式”
李安源(南京藝術學院)
貳:當代視野下的藝術境遇
策劃人沒有道路,只有方向
張晴(中國美術學院)
當代藝術的現實性與現代性,以及其他自身的形式
朱其(中國藝術研究院)
後理論時代的中國圖像
曹田泉(中央美術學院)
何去何從?——反思全球化語境中的地域美術
傅麗莉(南京藝術學院)
叄:實踐類藝術和藝術方法論研究
《莫蘭迪繪畫方法研究》——第二部分節選
蔣梁(中國美術學院)
傳統書法在當代語境下的文化角色轉換
郭懷若(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
當代版畫細密畫風初探
聞松(中國美術學院)
對“觀念至上”的繪畫當代性的反思
蒯連會(南京藝術學院)
繪畫的方位
顧黎明(中國美術學院)
材料、方法與藝術史哲學——對藝術史研究和寫作中的一些問題的思考
曹天成(中央美術學院)
真實景觀的藝術虛構——明清蘇州傳統園林空間設計研究的途徑之一
邰傑(東南大學藝術學院)
差異或高低——中國藝術研究中的他者與自省
汪賢俊(南京藝術學院)
從董其昌的“山水決不如畫”說起——藝術史重新闡釋中的價值取向
孫恩揚(中國藝術研究院)
肆:設計藝術研究
或謂,山季倫的“白接蘸”
連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人間·空間·時間——城市形象系統設計研究
成朝暉(中國姜術學院)
論蒼山民間泥塑造型與心理實用性
顧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陝西皮影中的丑角藝術
王侃(西安美術學院)
中國手工藝發展的產業前景
徐東樹(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後)
“日常生活記憶”之於當代設計的方式
陶音(中國美術學院)
城市意象的連續性研究
鄒濤濤(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空觀念下的建築設計轉向
夏娃(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從“瓦西里”到我們的生活:鋼管椅的設計及演變
王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契合之道——再讀“巴塞隆納椅”
吳屹(中國美術學院)
“自然”的三張面孔——以德萊賽的圖案設計為主要例子
麥靜虹(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設計的邊界——女性主義與設計的可能性
張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世博會中國館建築的傳統元素與國家政治文化訴求
胡斌(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城市色彩的趨同與特色
黃斌斌(中國美術學院)
關中傳統民居建築裝飾及現代傳承性分析
周靚(西安美術學院)
附錄:
1.首屆全國美術院校博士生學術論壇開幕式發言
2.首屆全國美術院校博士生學術論壇專家點評及自由發言
3.北京大學朱青生教授關於國際藝術史大會的演講
4.首屆全國美術院校博士生學術論壇入選博士生(後)名單
5.入編論文集博士生(後)簡歷
6.首屆全國美術院校博士生學術論壇與會代表、專家合影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