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祖傑,1963年8月出生,山東萊州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19世紀美國文化、經濟與社會轉型以及中國明清時期的政治、文化與商業化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祖傑
- 出生地:山東萊州
- 出生日期:1963年8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明尼蘇達大學
- 專業方向:歷史學
- 職務: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
- 主要成就:哈佛-燕京學社博士項目獎學金
- 學術代表作:《靈活反應戰略的實施與越南戰爭的升級》
- 學位:博士
- 職稱:教授
- 研究方向:19世紀美國文化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職務與兼職,主要學術成果與學術貢獻,主講課程,參與和組織的部分學術會議,國際訪學與交流,所獲主要獎勵,研究課題,
1985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獲南開大學美國史碩士學位;1988-1994年在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任教;1994年獲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赴美留學,2002年獲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歷史學)學位。2002-2004年先後在美國西南大學(Southwestern University)和北密西根大學(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歷史系任教。2005年開始執教於四川灑臭大學,任教授。 現為《中國高等院校學術文摘·歷史卷》(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執行主編。曾在《南開史學》、《世界歷史》、《歷史研究》和美國的《明代研究》(Ming Studies)等刊發表多篇文章。負責主編的《加拿大通史簡編》一書曾獲1995年天津市圖書獎二等獎。 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社會與文化史、美國外交史、中西現代化進程之比較等。
人物經歷
原祖傑教授,1963年8月生,山東萊州人。1985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獲南開大學美國史朵艱廈碩士學位;1988-1994年在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任教;1994年獲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赴美留學,2002年獲明尼蘇達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2-2004年先後在美國西南大學(Southwestern University)和北密西根大學(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歷史系任教。2005年開始執教於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現為《中國歷史學前沿》(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聯合主編,《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婚櫻兆學版)常務副主編。早年致力於美國外交史、加拿大史等方面的研究,留美期間專注於中西現代化進程之比較,現階段主要研究方向為19世紀美國文化、經濟與社會轉型以及中國明清時期的政治、文化與商業化發展。
學習經歷
1981-1985 吉林大學 歷史學學士
1985-1988 南開大學 歷史學碩士
1994-2002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歷史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88—1994 南開大學歷史所助教、講師
2002—2003 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助教授
2003—2004 美國北密西根大學歷史系助教授
2004—2005 高等教育出版社學術期刊分社首席策劃
2005— 四川大學歷史學文化學院 教授
職務與兼職
《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常務副主編(2011—)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國歷史學前沿》)執行主編(2006-2011);主編(2011-)
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2012—)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2010—);常務理事(2014—);
中國明代史研究會理事(2010—)
中華美國學會理事(2010—)
四川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2013—)
四川大學中國學中心副主任(2013—)
主要學術成果與學術貢獻
美洲史研究:
《靈活反應戰略的實施與越南戰爭的升級》,《南開史學》1988年2期。
《甘迺迪與不結盟世界》,載於張友倫, 米慶余編《日美問題論集》,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關於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幾個問題》刪虹姜,《世界歷史》1990年3期。
《馬歇爾計畫與戰後歐洲復興》,《世界歷史》1991年5期。
《通往福利資本主義之路:羅斯福新政及其後的政府改革》,載於張友倫,李劍鳴編:《美國的社會運動與政府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加拿大通史簡編》(副主編,主要作者),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 (1995年天津市圖書獎二等獎)。
《世界產聯及其所代表的美國工人階級激進主義》,《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合著,第一作者)(《新華文摘》2007年第10期“篇目輯覽”)。
《1840-1850年天主教愛爾蘭移民及其在美國的政治參與》,《世歸諒設備界歷史》2007年4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享棕乘駝:《世界史》,2007年11期)。
《論清教主義對美國憲法政教分離原則的影響》,《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4期(合著,第二作者)。
《在自由與公平之間》,《南方周末》,2009年6月24日,“他山之石”欄雄驗嫌目。
《以“人民”的名義:對19世紀晚期美國平民黨運動的再思考》,《美國研究》,2009年第4期。
《在工業化的陰影里:19世紀後期美國農民的困境與抗議》,《北大史學》,第15輯(2010年)
《做兩代學人之橋樑 立承前啟後之功勳──張友倫教授的學術道路與成就》,《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7期 (第一作者)。
《從上帝選民到社區公民:新英格蘭殖民地早期公民意識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8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14期)。
中國史研究:
“Report on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g History,” Ming Studies, No. 42, Fall, 1999.
“European Views of China during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Book Review),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07, no. 1.
“Dressing for Power: Ming Official Costume and State Authorit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07, no. 2.
《早期天津的居民及其社區認同》,《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1期。
《<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科學在中國,1550-1900>前言》,《清史譯叢》第6輯,2007。
《服飾文化與明代社會》,《文化學刊》,2008年,第1期。
《學術前沿:中國歷史學前沿筆談》(欄目主持):《克服東西方兩分法,引領歷史學新潮流》《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4期。
《皇權與禮制:以明代服制的興衰為中心》,《求是學刊》,2008年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1期“論點摘要”;《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年第3期“摘要”)。
《奢侈性消費與晚明士商的身份認同》,《史林》2009年第5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經濟史》,2010年第2期;《明清史》,2010年第5期)。
《文化、消費與商業化:晚明江南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5期。
《使命感與歷史觀:傅斯年史學思想的歷史語境》,載於王志剛、馬亮寬主編《傅斯年學術思想的傳統與現代》,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學術期刊研究:
《學術期刊:西方的困境與中國的機遇》,《文史哲》2013年第2期。
《學術期刊何以引領學術——兼談學術期刊與學術共同體之關係》,《澳門理工學報》2014年第1期。
主講課程
在中國和美國講授主要課程 :
20 世紀美國外交政策 (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
加拿大史 (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
東亞史: 帝制時期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歷史系)
東亞史: 現代時期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歷史系)
世界文明史 (1500以前)(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世界文明史 (1500以後)(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中國文明史(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日本文明史 (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中國近代思想史 (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宗教與現代化:中國與日本之比較(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十九世紀以來中國革命史 (美國北密根大學歷史系)
美國史 (內戰以後) (美國北密根大學歷史系)
第三世界現代史 (美國北密根大學歷史系)
專業英語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世界史(英語)(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中西社會轉型比較研究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美國史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世界近現代專題研究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參與和組織的部分學術會議
美國歷史學年會(芝加哥,2003年1月)
美國亞洲研究年會(紐約,2003年3月;火奴魯魯,2011年4月;多倫多,2012年3月;加州聖地亞哥,2013年3月)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年會(蘇州,2005年10月;廈門,2010年4月;上海,2010年5月;廣州,2014年4月)
中國明史學會年會(石門,1999年9月;大連,2007年8月;溫州,2011年6月)
哈佛-燕京學社論壇(哈佛大學,2006年6月;蘇州,2008年8月;北京,2012年11月)
北京論壇(北京大學,2009年11月)
傅斯年學術研討會(台北大學,2010年8月)
召集並主持 “中國歷史學前沿”學術研討會(四川大學,2008年4月)
召集並主持“國際比較視野下的社會轉型與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四川大學,2010年6月)
召集並主持“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四川大學,2013年4月)
國際訪學與交流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早期近代中心(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enter for Early Modern Studies,2007年6月11日-7月22日) 訪問學者。
隨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等訪問位於紐約、費城、夏威夷等地的湯森-路透、愛思維爾和施普林格等期刊出版集團(2008年1月)。
隨四川大學副校長晏世經等訪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3年3月)。
與王獻華教授等訪問以色列希伯來大學(2013年11月)。
所獲主要獎勵
哈佛-燕京學社博士項目獎學金, 1994--1998
明尼蘇達大學近代研究中心聯合太平洋基金(Union Pacific Grant),1999年
哈佛-燕京圖書館研究獎學金, 2000年7月
明尼蘇達大學文化志願團獎, 1999,2000
研究課題
教育部規劃項目:“美國社會公正觀念的演變”主持人
四川大學中青年學者高水平學術團隊建設項目:“15世紀以來世界歷史上重大社會轉型研究”主持人
中華美國學會理事(2010—)
四川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2013—)
四川大學中國學中心副主任(2013—)
主要學術成果與學術貢獻
美洲史研究:
《靈活反應戰略的實施與越南戰爭的升級》,《南開史學》1988年2期。
《甘迺迪與不結盟世界》,載於張友倫, 米慶余編《日美問題論集》,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關於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幾個問題》,《世界歷史》1990年3期。
《馬歇爾計畫與戰後歐洲復興》,《世界歷史》1991年5期。
《通往福利資本主義之路:羅斯福新政及其後的政府改革》,載於張友倫,李劍鳴編:《美國的社會運動與政府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加拿大通史簡編》(副主編,主要作者),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 (1995年天津市圖書獎二等獎)。
《世界產聯及其所代表的美國工人階級激進主義》,《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合著,第一作者)(《新華文摘》2007年第10期“篇目輯覽”)。
《1840-1850年天主教愛爾蘭移民及其在美國的政治參與》,《世界歷史》2007年4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史》,2007年11期)。
《論清教主義對美國憲法政教分離原則的影響》,《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4期(合著,第二作者)。
《在自由與公平之間》,《南方周末》,2009年6月24日,“他山之石”欄目。
《以“人民”的名義:對19世紀晚期美國平民黨運動的再思考》,《美國研究》,2009年第4期。
《在工業化的陰影里:19世紀後期美國農民的困境與抗議》,《北大史學》,第15輯(2010年)
《做兩代學人之橋樑 立承前啟後之功勳──張友倫教授的學術道路與成就》,《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7期 (第一作者)。
《從上帝選民到社區公民:新英格蘭殖民地早期公民意識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8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14期)。
中國史研究:
“Report on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g History,” Ming Studies, No. 42, Fall, 1999.
“European Views of China during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Book Review),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07, no. 1.
“Dressing for Power: Ming Official Costume and State Authorit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07, no. 2.
《早期天津的居民及其社區認同》,《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1期。
《<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科學在中國,1550-1900>前言》,《清史譯叢》第6輯,2007。
《服飾文化與明代社會》,《文化學刊》,2008年,第1期。
《學術前沿:中國歷史學前沿筆談》(欄目主持):《克服東西方兩分法,引領歷史學新潮流》《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4期。
《皇權與禮制:以明代服制的興衰為中心》,《求是學刊》,2008年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1期“論點摘要”;《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年第3期“摘要”)。
《奢侈性消費與晚明士商的身份認同》,《史林》2009年第5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經濟史》,2010年第2期;《明清史》,2010年第5期)。
《文化、消費與商業化:晚明江南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5期。
《使命感與歷史觀:傅斯年史學思想的歷史語境》,載於王志剛、馬亮寬主編《傅斯年學術思想的傳統與現代》,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學術期刊研究:
《學術期刊:西方的困境與中國的機遇》,《文史哲》2013年第2期。
《學術期刊何以引領學術——兼談學術期刊與學術共同體之關係》,《澳門理工學報》2014年第1期。
主講課程
在中國和美國講授主要課程 :
20 世紀美國外交政策 (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
加拿大史 (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
東亞史: 帝制時期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歷史系)
東亞史: 現代時期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歷史系)
世界文明史 (1500以前)(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世界文明史 (1500以後)(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中國文明史(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日本文明史 (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中國近代思想史 (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宗教與現代化:中國與日本之比較(美國西南大學歷史系)
十九世紀以來中國革命史 (美國北密根大學歷史系)
美國史 (內戰以後) (美國北密根大學歷史系)
第三世界現代史 (美國北密根大學歷史系)
專業英語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世界史(英語)(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中西社會轉型比較研究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美國史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世界近現代專題研究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參與和組織的部分學術會議
美國歷史學年會(芝加哥,2003年1月)
美國亞洲研究年會(紐約,2003年3月;火奴魯魯,2011年4月;多倫多,2012年3月;加州聖地亞哥,2013年3月)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年會(蘇州,2005年10月;廈門,2010年4月;上海,2010年5月;廣州,2014年4月)
中國明史學會年會(石門,1999年9月;大連,2007年8月;溫州,2011年6月)
哈佛-燕京學社論壇(哈佛大學,2006年6月;蘇州,2008年8月;北京,2012年11月)
北京論壇(北京大學,2009年11月)
傅斯年學術研討會(台北大學,2010年8月)
召集並主持 “中國歷史學前沿”學術研討會(四川大學,2008年4月)
召集並主持“國際比較視野下的社會轉型與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四川大學,2010年6月)
召集並主持“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建設與發展”研討會(四川大學,2013年4月)
國際訪學與交流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早期近代中心(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enter for Early Modern Studies,2007年6月11日-7月22日) 訪問學者。
隨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等訪問位於紐約、費城、夏威夷等地的湯森-路透、愛思維爾和施普林格等期刊出版集團(2008年1月)。
隨四川大學副校長晏世經等訪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3年3月)。
與王獻華教授等訪問以色列希伯來大學(2013年11月)。
所獲主要獎勵
哈佛-燕京學社博士項目獎學金, 1994--1998
明尼蘇達大學近代研究中心聯合太平洋基金(Union Pacific Grant),1999年
哈佛-燕京圖書館研究獎學金, 2000年7月
明尼蘇達大學文化志願團獎, 1999,2000
研究課題
教育部規劃項目:“美國社會公正觀念的演變”主持人
四川大學中青年學者高水平學術團隊建設項目:“15世紀以來世界歷史上重大社會轉型研究”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