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藝術(概念)

原始藝術(概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原始藝術是古代悠久歷史的藝術,另外還有同名圖書《原始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始藝術
基本特性,基本特點,聯繫區別,

基本特性

原始藝術具有生硬性、純真性、力感性和野性,這既是因為原始價值關係通常是低級、粗淺、簡單、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為當時人的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採用粗淺、簡單、直接和機械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和描述周圍存在的客觀事物。

基本特點

“原始藝術”本身就是一個含義豐富、變動不居的概念,再加上與之內涵相類似的“藝術前的藝術”、“史前藝術”左右我們的視線,使“原始藝術”對我們來說充滿了神秘和距離。這種距離既與我們的理解有關,當然也與悠遠的歷史有關。一般而言,“原始藝術”的時間上限我們可以界定為三百萬年前,即與人類的起源同步,下限可以界定在四萬年前,即舊石器時代晚期。限於立意,本文所指的“原始藝術”是指後者,以歐洲發現的原始洞穴壁畫為主要代表。這些“原始藝術”不僅具備了對稱、幾何形態、光滑等形式特徵,越發顯現出原始藝術的藝術性,但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原始藝術還不完全是現代意義上的藝術,它具有自身的若干特點。
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
在西南歐的西班牙北部及法國南部以蒙特底尼為中心的地區,即被考古學家稱為“法蘭科—康塔布尼亞美術圈”的地區遺留了大量的洞穴壁畫,這些壁畫展現出令現代人難以置信的藝術性。以最早發現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為例,這是一個長1000英尺的大洞穴,其洞頂布滿了精美的壁畫,即著名的“大壁畫”。“大壁畫”的外輪廓有的刻得很深,有的刻得淺而細,再用黑線勾勒與紅色填彩。當時的無名畫匠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表現動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變化,在表現伏臥的動物的軀幹時,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凸起處,組成肌肉圓塊的形狀,再加上蜷曲的四條腿,而舉世聞名的《受傷的野牛》就是這樣製作出來的。在它上面還有30多種其它舊石器時代動物的形象,這些圖形經過彩色渲染,他們有的在奔跑,有的在躺臥,還有的受了傷。可謂千姿百態、生動自然、神態逼真、透視準確。其風格極其粗獷有力,生動地描繪出了各種動物的立體感和動態感。
從1879年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到現在已發現了的已數以百計,甚至在非洲和印度地區也發現了同類洞穴。這說明洞穴壁畫是一種世界性的普遍現象。這些 “原始藝術”以其精練的技法、質樸的表現力曾深深影響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許多藝術家,比如高更畢卡索等。時至今日“原始藝術”也是世界各地博物館和展覽館裡的重頭戲。“原始藝術”所展現的藝術魅力我們不可否認,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它的“非藝術性”,即“原始藝術”所具有的實用性特徵。這一點魯迅先生說的很清楚:“畫在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裡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遺蹟,許多藝術史家說,這正是 “為藝術而藝術”,原始人畫著玩玩的。但這解釋未免過於“摩登”,因為原始人沒有19世紀的文藝家那么有閒,他的畫一隻牛,是有緣故的,為的是關於野牛,或者是獵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實際上,洞穴對原始人來說不僅是他們藝術創作的場所,也是他們進行舉行各種祭禮儀式,做狩獵準備甚至就是居住的場所。他們創作的壁畫、岩畫雕塑彩陶在他們看來從來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的,與我們正相反,他們是從實用的目的而創造的。
原始藝術所具有的藝術性與實用性特徵與我們對原始藝術的理解相關,我們所談的原始藝術事實上是在兩個層面上來談的,一是原始人眼中的原始藝術,即由原始人創造並由之使用的原始藝術;一個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藝術,即通過考古發現等途徑發掘出,展現在我們現代人面前的原始藝術。雖然在物質和形態上是同一個東西,但對原始人和現代人的意義卻不盡相同。由於歷史的差異,兩者對藝術的理解也有著巨大的差異。我們繼承的是18世紀以來的藝術觀,把超功利性和審美性視為藝術品的最本質特徵,但原始人的觀念則沒有這么先進,比如他們創造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工具、原始洞穴壁畫和雕刻與實用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具有幾何形態、光滑、對稱等形式因素的工具首先是為了省力、好用和效率;原始洞穴壁畫則很可能與巫術有關,壁畫是為了更好的狩獵;原始雕刻則與原始生殖崇拜有關,雕刻是為了自身和種族的繁衍。原始人採取實用的態度其實並不奇怪,其生產力水平、思維水平還不足以使他們採取審美的態度。實用先於審美,功能先於形式,這是世界上所有原始民族的藝術都遵循的發展規律。因此原始藝術總是與實用相聯繫的,從而體現出既與實用性相聯繫又與實用性相脫離的特徵。
具有原始思維的特徵
人類的任何作品都與人的思維相關聯,“原始藝術”也不例外。“原始藝術”的創造者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狀態屬於原始思維,它不同於現代人的邏輯思維方式。邏輯思維要求遵循排中律、矛盾律等思維規律,而原始思維沒有嚴格的、穩定的邏輯思維結構以及邏輯規律,它是以與人的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直覺思維為基礎的,但又不是無邏輯的混亂思維,而往往是通過直覺中的具體對象作為思維的工具和媒介的。研究原始思維的列維·布留爾認為原始思維遵循“ 互滲律”原則,他說:“ 原始人的思維不像我們的思維那樣對存在物和客體的區別感興趣。實際上,原始人的思維經常忽視這種區別。” 在原始初民看來,人與物之間、不同類型的生命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夢中的事物與現實中的客觀事物之間等等沒有截然不同的區別,也沒有不可突破的界限,天地之間的所有一切都是一個共同體,所有的部分都可以相互轉化、相互溝通、相互滲透。原始初民正是通過存在物的神秘互滲使它們接近和聯合起來,以至於把完全不同的事物看作是同一事物。
我們在很多原始洞穴壁畫中可以看出這種思維的痕跡。在原始洞穴壁畫中某些動物形象的身上畫有箭簇、長矛或魚叉之類的武器,有的還直接受到過武器的打擊。如拉斯科洞穴壁畫中有一歐洲野牛,從背部被一根長矛刺穿,腸子從腹中淌了出來;另有一些野牛,身上有矛戳的痕跡;蒙太邦洞穴壁畫中有一匹馬,身上被人用手指戳了許多洞;費萊爾洞穴中的熊,幾乎全身為箭刺穿,血正從一處處傷口噴出等等。人類學家弗雷澤用模仿巫術來解釋種種現象,即通過模仿實現他想做到的事,如畫出某些動物的形象,在獵物身上畫出箭簇,即可在接下來的狩獵活動中真正令它中箭受傷,在狩獵前模仿將其殺死,即可真正將其殺死。可見在他們的思維方式中,現實的獵物和壁畫中的獵物是貫通的,施之於此的行為也會同樣作用於彼,兩者同質同構。因此在原始人看來,在主體與客體,社會與自然,生命與無生命,世俗與神聖之間都是貫通的,兩者既是同一個東西,又不是同一個東西。如中國彩陶中的魚紋圖案,作為一定氏族的圖騰符號,不但有魚本身的含義,而且還象徵著部落氏族成員的共同祖先和血緣上的聯繫,具有社會的意義。在這種原始邏輯的思維方式下,任何自然事物、精神觀念和心理感受都會具有形象性、具體性、象徵性等特點。
以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主
歐洲的原始洞穴壁畫的主題基本以動物為主,以植物和人為題材的作品則很少。有美術史家對阿爾塔米拉洞的壁畫加以編號,發現除了各種形態的野牛、鹿、野豬等形象外,基本沒有其他的形象。實際上,在世界各地壁畫岩畫遺存中,動物題材都占有突出的比重,一個合理的推測是,當時原始人處於狩獵時代,動物是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也是他們生存的重要保障,對動物的關注構成了他們幾乎全部的生命意義。而植物的獲取雖然對原始人的生存也很重要,但動物能給原始人帶來更多熱量,因而在原始人世界中地位更重要。至於人的形象只是曾在原始洞穴中以手印的形式出現過,而反映原始人的勞動、狩獵、祭祀等活動的作品則異常少見,這種現象說明在“原始藝術”中主要體現的是人和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還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表達。
從“原始藝術”的內容看,主要反映了原始人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但有一個題材逐漸擴大的現象。在最早的原始洞穴壁畫中我們發現的基本是動物的形象,很少有人和植物的形象,到了岩畫時代,我們才發現人類的形象第一次大量地出現。這說明早期的原始藝術只關注動物,但隨著人類勞動實踐能力的日益強大,對動物的依賴性變得越來越小,人們有了其它的生存之道,因此對動物的關注也就越來越少。
時至今日,學界對“原始藝術”的研究還在繼續深入,相信隨著考古學和人類學更多發現,還有更多的神秘將被揭開。

聯繫區別

原始藝術還保持著對對象的直接的實用功利關係,後來才獲得某種獨立的審美價值。原始民族的藝術活動還往往同圖騰、神話、宗教、巫術等觀念或活動混雜在一起,並在其影響下產生出來,而現代藝術是傳統藝術的變種.是為一些思想潮流所催生的早產兒.我們現在所能接觸的傳統藝術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歲月洗禮而沉澱下來的,一般都是經過大多數人認可,具有代表性和局部的權威性.而現代藝術僅經過這一時代的考驗,得到的僅是這一個時代的部分人的認可,它可能只是藝術的某一表現形式,也可能僅僅提出藝術的概念.現代藝術只有再經過更長時間的考驗,變為若干年甚至千百年後的能公認的藝術,才真正能被稱為藝術.這不是一個人光著身子在大街上扭曲著千奇百怪的造型,或用XX燒毀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而自稱為行為藝術的人自我定義就可以實現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