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厚喙長吻鱷
- 拉丁學名:Gavialis pachyrhynchus
- 界:動物界
- 目:鱷目
- 科:長吻鱷科
- 亞科:長吻鱷亞科
- 屬:長吻鱷屬
- 種:厚喙種
- 分布區域:印度及相鄰的西瓦利克地區
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僅只局限於印度 , 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平均長約3.5米至4.5米 , 最大的顱骨長約77.3厘米 , 體長超過6米。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是長吻鱷亞科(Gavialinae)碩果僅存的種類 , 不過於第三紀長吻鱷亞科(Gavialinae)有過極大量種類 , 分布包括泰國及爪哇。
在印度及相鄰的西瓦利克地區一共發現了多達八個長吻鱷屬(Gavialis)化石(包括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 , 其中最古老的是彎吻長吻鱷(Gavialis curvirostris)及短頭長吻鱷(Gavialis breviceps) , 兩者生活於早中新世 。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的彎吻長吻鱷(Gavialis curvirostris)上頜骨牙齒多達22顆或以上 , 牙齒大小及齒間隔都和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相似 , 彎吻長吻鱷(Gavialis curvirostris)的吻部比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的短 , 彎吻長吻鱷(Gavialis curvirostris)的吻部明顯朝上彎 。
中新世早期至中期的短頭長吻鱷(Gavialis breviceps)只有顱骨及吻部化石發現 , 它有較大的牙齒 , 短頭長吻鱷(Gavialis breviceps)同樣有較短的吻部 , 吻部非常厚重 , 前上頜骨膨大。
中新世中期至晚期的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只有吻部及顱骨殘骸化石發現 , 前上頜骨每邊三顆牙齒比其它牙齒要大得多 , 齒間隔為頜骨直徑的一半 , 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有相對較短的頜骨 , 體長估算為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平均個體的2.5倍至3倍(老說法為13至17米)。相對恆河鱷,厚喙長吻鱷有很多相似於馬來鱷的特徵。按現代恆河鱷的比例估測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顱長190cm至205cm,體長為12.5米 。按其他多種鱷魚綜合估測大概11米出頭這個樣子,不論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有多大 , 它無疑是西瓦利克地區發現的最大鱷類,也是已知最大的鱷類。
中新世中期至晚期的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只有吻部及顱骨殘骸化石發現 , 前上頜骨每邊三顆牙齒比其它牙齒要大得多 , 齒間隔為頜骨直徑的一半 , 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有相對較短的頜骨 , 體長估算為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平均個體的2.5倍至3倍(老說法為13至17米)。相對恆河鱷,厚喙長吻鱷有很多相似於馬來鱷的特徵。按現代恆河鱷的比例估測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顱長190cm至205cm,體長為12.5米 。按其他多種鱷魚綜合估測大概11米出頭這個樣子,不論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有多大 , 它無疑是西瓦利克地區發現的最大鱷類,也是已知最大的鱷類。
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
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細齒長吻鱷(Gavialis leptodus)只有吻突後部化石發現 , 細齒長吻鱷(Gavialis leptodus)的頜骨比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寬而平坦 , 但是牙齒比例卻要比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小 , 細齒長吻鱷(Gavialis leptodus)的體型比現存的長吻鱷(Gavialis gangeticus)略大。
彎吻長吻鱷(Gavialis curvirostris), 短頭長吻鱷(Gavialis breviceps) , 厚喙長吻鱷(Gavialis pachyrhynchus)及細齒長吻鱷(Gavialis leptodus)這四種鱷類頜骨相對較短 , 此外它們的上頜骨具有齒間凹(interdental pits) , 因此四種鱷類屬同一個進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