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加勒斯角

厄加勒斯角

厄加勒斯角(也被譯為奧古哈斯角)是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位於南緯34°49′42″,東經20°00′ 33″。厄加勒斯角同時被定義為印度洋與大西洋的交界。在歷史上,厄加勒斯角是一個著名危險海區,它位於開普敦東南約170km的鄉村地區。葡萄牙航海家將它命名為“厄加勒斯角”,其意譯為“針角”,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在這個地區磁北極與地理北極的方向正好一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厄加勒斯角
  • 外文名:Cape Agulhas
  • 經緯度:南緯34°49'東經20°00'
  • 地點:非洲大陸最南端,南非共和國境內
  • 命名:葡萄牙航海家
地理位置,主要景點,地標,地質,船難,延伸,發現,錯誤,正名,

地理位置

非洲大陸最南端——厄加勒斯角(Cape Agulhas)與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在國內有很多人,很多書本都認為非洲大陸的最南端是好望角。其實,厄加勒斯角才是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它與好望角的距離是147千米。

主要景點

厄加勒斯角石碑
大半人高的石碑上,舊南非的兩種官方語言阿非利加文和英文標明著:“你現在來到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厄加勒斯角”,下面註明地理位置———“南緯34度49分42秒,東經20度00分33秒”。石基上西邊寫著“印度洋”,東邊寫著“大西洋”。
厄加勒斯角在葡萄牙語中意為“羅盤磁針”,此名源於一個有趣的現象:航船每到非洲大陸最南端這個海角時,羅盤的磁針總是沒有一點偏角地指向正北方向。因為這個地區磁北極與地理北極的方向正好一致。

地標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將厄加勒斯角定義為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點、大洋和海的邊界。在厄加勒斯角南邊溫暖的厄加勒斯海流沿非洲東海岸流入印度洋。部分海流的水在厄加勒斯角形成一環流被反射進入南大西洋,向鄰近的海洋帶來熱量和鹽度。這個過程是全球熱量和鹽度交換的大洋溫鹽環流的重要一環。
厄加勒斯角厄加勒斯角
與好望角不同的是,厄加勒斯角不太著名,也不非常顯眼。它由一系列由石海岸組成的緩慢轉向的海岸線。一個測量地標標誌著厄加勒斯角的位置,否則的話很難找出厄加勒斯角的精確位置。海岸附近的水相當淺,是南非的一個著名漁場。

地質

組成厄加勒斯角的石頭屬於桌山組,有時也被稱為桌山沙岩。它們與桌山、開普角和好望角的壯觀的石岩等地質結構息息相關。
厄加勒斯角

船難

厄加勒斯角海域的冬季風暴和巨浪是非常著名的。這裡的巨浪可以達30米高,甚至大船會遭到海難。許多因素導致這個狀況。在這裡從西向東刮的自然的四十度風暴帶與寒冷的南極繞極流的方向相同,與厄加勒斯角地區溫暖的厄加勒斯海流相爭。這些互相爭鬥的海流的密度不同,而西風的方向與厄加勒斯海流的方向正好相反。這些不同的風和海流會造成非常危險的海浪。加上厄加勒斯角前的水比較淺。當地的大陸架從厄加勒斯角向南一直延伸250千米,此後陡然降落到深海平原。
厄加勒斯角厄加勒斯角
厄加勒斯角燈塔
因厄加勒斯角是著名的危險海區,當地已經有許多船隻沉沒。1848年開這裡有一個燈塔。 厄加勒斯角燈塔 ↑

延伸

“好望角”

發現

好望角的發現更為傳奇和出名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從里斯本出發,沿非洲西海岸南行,在抵達沃爾維斯港時遇到風暴,在大海上漂流了12個晝夜,於次年2月3日停泊在非洲南海岸的Mossel Bay(莫塞灣)。歸程中,在好望角遇到了狂風巨浪,誤以為來到了“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便給這個岬角取名“風暴角”。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將其易名為“好望角”。意為繞過這個海角就可以到達富庶的東方,商路就將被打通。從形狀上看,好望角更為突兀險峻,厄加勒斯角則平和許多,風浪也要小的多。
厄加勒斯角的海灘沒有好望角那般偉岸的懸崖峭壁,也沒有好望角的驚濤駭浪,海邊只一堆堆亂石裂岸,海岸很平坦。這裡是非洲大陸的天涯海角,也是大西洋與印度洋的地理分界線。一座立方體石碑穩重的佇立在亂石包圍的海岸上,默默的,靜靜的。好望角的光芒掩蓋了厄加勒斯角的美麗,這裡遊客也不多。葡萄牙人在這裡沒有留下過多的痕跡。坡上的燈塔忠實的守望著這片沉寂卻不凡的大海——印度洋的莫三比克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順非洲東海岸南下,大西洋的本格拉寒流沿非洲西海岸北上,兩大洋在此處交匯,印度洋比大西洋的海水要溫暖些。不過據說冬季的厄加勒斯角海域的風暴和巨浪是非常著名的。此時正是夏季,風平浪靜。

錯誤

關於好望角的錯誤是歷史造成的,除了好望角的自然條件比厄加勒斯角更有吸引力之外,好望角的來頭也比厄加勒斯角大。
厄加勒斯角地圖位置厄加勒斯角地圖位置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誤以為來到了“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便給這個岬角取名“風暴角”。葡萄牙國王認為發現“風暴角”是個好徵兆,因為繞過它就能通往富庶的東方,遂將其易名“好望角”。由此看來,將“好望角”誤為“非洲大陸最南端”首先是歷史的錯誤。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錯誤後來在西方得到了糾正。1966年,在非洲工作過17年的法國記者路易·約斯,寫了一本《南非史》 ,書中寫道:“非洲大陸最南端是這個地方(厄加勒斯角),而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好望角”。
厄加勒斯角厄加勒斯角

正名

為厄加勒斯角正名
基於對好望角的錯誤概念,很多資料上說,“好望角”是大西洋與印度洋的分界線和交匯處。其實,這兩大洋的地理分界線還是厄加勒斯角,而其實際交匯處則是在厄加勒斯角與好望角之間的海域內不斷移動,隨著洋流的強度、溫差變化和月球的引力大小而不停地變動著,並非一成不變,固守在一條線上。
其實,對非洲大陸的認識,我們的誤區不僅限於“好望角”這一個,由於我們多是透過西方記者的鏡頭觀察非洲,通過西方學者的著作認識非洲,難免受其影響和誤導:看到有關安哥拉內戰的報導,就認為安哥拉是舉國混戰,而實際上安哥拉首都一直遠離戰火;獲悉烏干達爆發伊波拉病毒,就以為這一病毒肆虐烏全國,實際上只發生在該國北部的幾個村莊;提起南非,想到的就是種族鬥爭,事實上南非的發達程度絲毫不亞於中國……但願我們能認識一個真正的非洲,不再出現類似“好望角是非洲最南端”的錯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